禹建华,张青松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2.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湖南常德 415000;3.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 516007)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语法部分商榷
禹建华1,2,张青松3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2.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湖南常德 415000;3.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 516007)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立体化古代汉语教材,该教材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丰富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该教材吸收了不少有价值的新成果。但美玉难免微瑕,教材内容值得商榷处亦有若干,本文予以指出,以求正于方家。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语法;商榷
由南开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课题组教授、知名语言学者洪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出版的《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立体化古代汉语教材。是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融为一体,丰富和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这在当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课时锐减,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情形下,很有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金无足赤,美玉亦难免微瑕。掩卷之余,觉有疑误和可商榷处若干,今就其语法部分略陈管见,以正于方家。
1.《教程 》102页 ,讲述能可助动词“能 ”时说 ,“能 ”有时也带体词性宾语,所举两例为:“非曰能之,愿学焉。”(《论语 ·先进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第一个例句中的“之”是体词无疑,但第二个例句中“能水”的“水”是体词却可商。考“能水”释义,“能”,唐代杨倞注:“能 ,善也。”“能 ”义为擅长 ,善于。他如:“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汉书·梅福传》)这里的“能”与表可能的“能”意义有别,将之归入能可助动词似欠妥。此外,由于“能”为擅长义,此处的“水”应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为游水类义,应看作谓词。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也选录了《荀子·劝学》,于“水”下注云:“‘水’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游泳。”[1]650另如该页下言“得”做能可助动词,表示客观条件的可能,多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但所举两例皆为否定句而无疑问句,也似略嫌不美,宜补“得”用于疑问句例,如《孟子·滕文公下》:“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教程》103页讲述意愿助动词“慭”时,举例云:“钧将皆死,慭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也以为快。”(《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其译文为:“反正都要死,希望让咱们的国君听到 (祁)胜与 (邬)臧死了会感到高兴。”
此例句中的“君”理解为“国君”不妥,虽然《左传》中的“君”大多义为国君,但此处“君”不宜指国君。今参《左传》文:“祁胜赂荀跞,荀跞为之言晋侯。晋侯执祁盈。祁盈之臣曰:‘钧将皆死,慭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也以为快。’乃杀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吾君,祁盈之臣谓盈。”可见,“君”在这里指祁盈,并不指国君,祁盈只是晋国的大夫。文意是指祁盈被晋侯拘捕以后,其家臣为祁盈报仇而杀掉了祁胜与邬藏。
3.《教程》104页,在讲述应须助动词时说“任”与“宜”意义相同,常用于否定句中。其所举的两个例句为:“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左传·成公三年》)“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宜”如该页所言表示根据事理应该怎样或合适怎样,可翻译成“应该”“适宜”,则此处两个例句中的“任”都应为“适宜”之意,这很值得商榷。《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考《史记·正义》与《史记·集解 》,二书皆云:“任 ,入针反 ,堪也。”“堪 ”为“能 ”义 ,古书中多见,如:“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周犹不堪竞,况郑乎!”(《左传·襄公十年》)“若不恤其患,而以为口实,其无乃不堪任命,而剪为仇雠?”(《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韩非子 ·难三》)此外,《史记》另一处正作“武安君病,不能行”。则“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中的“任”为能义,当灼然无疑。而另一引自《左传》的例句中的“任”释为“能”也应更为允当。一是因释为“能”很切合语境。同时,《汉语大字典》列“任”(读为 rèn)的义项有 21项 (除去 1个通假义)。其中,名词义 6项,动词义 12项,连词量词助动词义各 1项,这些义项都没有“任”的“应该”义。“任”为“应该”义在古书中不见他例。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编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亦收有这两个例句,也将“任”都解释为“能”,把“任”视为能可助动词而不是应须助动词。《教程》之所以有此偏失,很可能是受了杨伯峻《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的影响,杨氏在讲述助动词曾说“任”表示应当,能够等义,常与“不”连用作“不任”,其所举即为这两个例句,杨认为“任”的意义,一作应当,一作能够[2]。
4.《教程》104页论及应须助动词云:“应须助动词有‘当 ’‘如 ’‘宜 ’‘任 ’‘合 ’‘应 ’,其中‘合 ’‘应 ’是汉代以后产生的。”
这里著者是选取了应须助动词中的两个代表词加以命名 ,“当 ”“如 ”“宜 ”“任 ”“合 ”“应 ”都有“应该 ”“适宜 ”类义。著者既将这类助动词呼之为应须助动词,则“须”也应为应须助动词,且为“应该”“适宜”类义,并且应举出“须”为“应该”义的例证,否则就应称为应如助动词或应合助动词等。“须”虚化为助动词在汉代已有用例,如《论衡·明雩》:“政治之灾,须耐求之。”在唐诗中则更为多见,如李白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王之涣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教程》106页论及祈使否定副词时,谈到表祈使否定的主要有两个,“毋”和“勿”,并且说“毋”有时也写作“無 ”。
“毋”和“勿”是上古汉语表祈使否定的副词,汉魏后,“勿”的使用范围渐渐扩充,并渐渐代替了“毋”。但在先秦,“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数量。《教程》云“毋”有时也写作“無”,与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有所出入,郭氏认为“毋”常常写作“無”[1]315。一云“有时 ”,一说“常常”,究竟“毋”和“無”比值多少为“有时”,多少又为“常常”,难以泾渭分明。但作为力求精确的语言科学,颇有细究的必要。二者出现频率虽然与所选择考察的语料息息相关,但无疑考察语料越多,结论越精准。我们选择了先秦几部比较重要的经典《论语》、《孟子》、《诗经》,以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论语》中的“毋”共 8见,作禁止类祈使否定副词 6见。还有 2例,一为单独使用,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一为一般否定副词,“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 ·先进》)。而《论语》中的“無 ”共113见,作禁止类祈使否定副词的有 14见。《孟子》篇幅约三倍于《论语》,然《孟子》中居然不见“毋”,“無”有 268次,其中,作禁止类祈使否定副词 29见。《诗经》里“毋”也仅 5见 ,“毋逝我梁 ,毋发我笱 ”(《谷风 》)、“毋金玉尔音 ,而有遐心 ”(《白驹 》)、“夙兴夜寐 ,毋忝尔所生”(《小宛 》)、“毋教猱升木”(《角弓》)皆作表示禁止类祈使否定副词。而《诗经》中的“無”307见,为祈使否定副词多达 77见。我们对叶绍钧编撰的《十三经索引》[3]予以统计,以“毋”字为首的句子在十三经凡 158见,其中构成固定结构的“毋以”有 10见,“毋或”有 12见,“毋宁”亦有 2见,而作一般否定副词的“毋”也有相当数量,仅“毋有”便达 7见。可见,表禁止类祈使否定副词“毋”在先秦典籍中数量是很有限的,而“無”数量相对较多。因而,我们更倾向于郭氏的说法,祈使否定副词“毋”常常写作“無”,而不是有时写作“無”。
6.《教程》140页讲述介词有“引介起点和经由成分”的功能时,援引了《诗经·君子阳阳》中的例句“君子阳阳,左执簧,右召我由房”。
编者云:“由”可译为“从”,其功能为“引介起点和经由成分”,则“房”为动作行为的起点,“由房”应理解为从房中走出之类意。《诗经·君子阳阳》经二章,章四句:“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关于“由”字,考古人之释,其说有三。一为毛《传》所云:“由,用也。”“房,国君有房子之乐。”“由房”即为演奏房中之乐。与下言“由敖”相对,“敖”,毛《传》训为“游”,即为舞蹈,这里毛《传》是将“由”看成动词“用”。二为郑《笺》所言:“由,从也。”“君子禄仕在乐官,左手持簧,右手招手,欲使我从之于房中也。”这里的“从”郑氏也是视为动词,义为跟从。三乃孔颖达《正义》引《释诂 》云:“由 ,从 ,自也。”将“由 ”视为介词“自 ”,但孔氏又引《郑志》云:“房中而招人,岂远乎?”“路寝房中可用男子,是说男子得在房招友之事也。”则“由房”的“由”也不是引介起点和经由成分,而是引介方向和目标成分,因为向“我”招手的男子是在房中招手,并没有位移,位移的是“我”,而“房”乃是我位移的方向或是目标,并非起点。以上三说,我们认为毛《传》所言更得诗义,即使郑《笺》和孔颖达《正义》之说也能并存,“由”在这里也不能看成为“引介起点或经由成分”的介词。
[1]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220.
[3]叶绍钧.十三经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2003.
(责任编校:文中)
D iscussion on the Grammar Part of Three-dimensionalAncient Chinese Course
YU Jian-hua1,2,ZHANG Q ing-song3
(1.Literature Insitute,Hunan No 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2.Chinese 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Arts and Science,Changde,415000,China;3.Chinese Department,Huizhou Institute,Huizhou,516007,China)
Three-dim ensional Ancient Ti m es Chinese Coursewas the first present domestic three-dimensional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this teachingmaterial unifiesmultimedia and the network teaching,enriches and extend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content.At the same time,this teachingmaterial has absorbed many valuable new achievements.But the beautiful jade unavoidable micro flaw,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has also some places to be worth discussig,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o be proved by Yu Fangjia.
Three-di m ensional Ancient Tim es Chinese Course;grammar;discuss
H109.2
A
1673-0712(2010)02-0076-03
2010-01-07.
禹建华 (1971-),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张青松(1970-),男,湖南武冈人,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学与训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