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秀梅
过有目标有梦想的职业生活
● 崔秀梅
今年8月15日,是我从教三十周年纪念日,这个标题,源自我深深的生命感悟。回想三十年来自己走过的职业生涯,我很庆幸,在人生的每一阶段,自己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直到今天,虽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但令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我仍然像年轻人那样怀揣着梦想,这让我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活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劲儿。
我的职业生涯做了三件事:教物理,管学校,专职从事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工作。做物理教师时,我立志成为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做初中校长,我的目标浓缩成一场报告的题目:“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和成长”。在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岗位上,我愿做人梯,让年轻教师、校长走向研究型、专家型成长道路。
做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的梦想是从报考师范院校开始的。那时并不知道人生有一个目标会有怎样的意义,只是受了自己老师太多的恩惠无以回报,于是立志要把这无私的师爱传承下去,做一个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这成了我后来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在大学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大量阅读中外名著,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我克服重重困难读完了本科函授和研究生课程。读书中,知道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的所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所实现的人生价值越大,对社会越有益。”也开始了有意识的为自己树立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想起自己初为人师的样子,到现在还充满内疚。那时的我还不满20岁,没有经验也没学到多少东西,虽然每天备课到深夜,但总觉得上课了还没备好课。一节课有时不到10分钟就讲完了,自己觉得讲得清楚明白,可是回过头来问问学生,看到的却总是一张张茫然无辜又略带羞涩的脸。进一步问是什么地方不明白时,才发现许多自认为非常简单的概念、名词,其实学生是没学过的,这才意识到,初中阶段是物理学科的启蒙教育。当自己终于弄明白了这一点时,又觉得凡是书中出现的概念、名词都需要有个交代,否则学生就不会。于是课堂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每一节课都讲不完。苦恼中再去问学生,又发现,其实学生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把他们假设为物理知识完全空白也是不对的。几经周折,才终于找到讲多少才是多数学生所需要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教育同各行各业一样处在拨乱反正阶段,人民教师刚刚从“臭老九”的尴尬地位中摆脱出来,还谈不上什么教学改革,能把书上的知识给学生讲正确讲明白就算好老师了,但那时候年轻的我就这点可怜的水准也没有多少自信,在课堂上,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总害怕自己说错什么,害怕学生会问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阵阵心虚不时袭来,那张年轻的脸也就经常会红一阵白一阵的。当年的学生不明就里,到现在还常常提起,说老师那时很年轻,经常喜欢脸红。他们哪里知道,老师的脸红,实质上是心虚的结果。尽管这样,由于全部身心都在学生身上,天天和学生滚在一起,工作生活充满激情。虽然不当班主任,但我喜欢课间到教室里走一走,和孩子们聊聊天,课外活动和男孩子们打篮球,和女孩子们做游戏,骑上自行车带他们去家里走访,不长时间就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给了我最大的宽容和鼓励,让我度过了那段最初的为师岁月。
我总是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都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真心投入,真爱学生,是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之根本。而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时,他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教学的学科,会千方百计学好你所教的学科,而一旦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持续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是教学成果丰硕的最重要保障,当然也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主动成长的最重要保障;作为老师要感恩学生,是学生用花样年华、用宽容和理解陪伴了教师的成长岁月。一定意义上,学生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真正激励我主动成长的,是1987年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那些年,年轻的我在职业生涯中碰了几次壁后,曾一度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抛到脑后,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消沉被动。也许是命运的呼唤,在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我糊里糊涂地参加了在牡丹之乡菏泽召开的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没有想到的是,那次会议成了我生命成长的第一个关键事件。三天的会议,我的心一直激动着,至今还记得那几天每时每刻心如鹿撞的感觉。尤其当我作为十位大会发言人之一走上讲台时,放眼望去,一张张饱含沧桑的脸上,一双双眼睛里分明充满赞赏、鼓励与期待,与斑白的头发和苍老的面容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次会议只有六十多人参加,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老教师),这画面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内心里充满了内疚、羞愧、感动、警醒等复杂的情愫,我深深地自责:他们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对物理教育事业孜孜以求,他们图什么呢?他们有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是爱和责任使他们不知老之将至,兴致盎然的探索着教育的真谛,并真诚的期待着年轻人的成长。相比之下,我该多么惭愧,年纪轻轻不思进取,一天到晚埋怨世事不公,环境不济,这……我无法形容自己对自己的恼怒,只觉自己再也不能继续混沌下去了,不管现状如何都要做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人!
幡然醒悟之后,无穷的探索欲望和百折不挠的劲头被激发出来,恰在这时,“布鲁姆目标教学改革实验”开始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我有幸成为山东省首批目标教学的实验教师。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有了市区两级教研室教研员的直接指导,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我的业务水平得以迅速提高。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参加工作快满十年、业务水平日臻成熟的时候,基础教育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不仅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异彩纷呈,各种针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选也陆续展开。我有幸参加了潍城区、潍坊市及山东省级的首届优质课评选和首届教学能手评选,并一路过关斩将,分别荣获了潍城区、潍坊市及山东省的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而且都是第一名,也顺利通过了潍城区、潍坊市、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随后,我有机会为各种学术研讨会举行公开课,参加各种教材、教参及教辅的编写。
1990年暑假,由省教研室举办的山东省物理教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费县召开,我为大会提供了以目标教学为特征的公开课,随后,“山东省中学物理目标教学研讨会”、“华东、华南、西南十六省市中学物理教学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小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我都上过公开课。这期间,我参与了北师大“五四”学制《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训练》的编写……这些,都算是我参与目标教学研究实践的标志性成果吧。更重要的是,一次次大型公开课的举办使我在全省中学物理教学界有了广泛的影响,使我的专业成长拥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不知什么时候起,“山东省物理皇后”的美誉被同行们安在了我的身上,二十年过去了,我也早已离开了物理教学一线,但直到现在还时常有人提起。2002年,我被评为山东省物理特级教师,今年,潍坊市作为国务院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市,我又被评为我国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也算是给我的从教生涯画了个最完美的注脚。每当想起这些,心里常常涌起一股股感激的暖流,感谢“目标教学”这个大舞台给我的摔打历练。没有目标教学最初的引领,就没有我如此迅速的成长,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多年的目标教学实践,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养成了做事先树立目标的习惯。回想起来,这应该是目标教学实践给我留下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多年后,我开始走向管理岗位,尝试不同的工作。我先后干过学校的教导主任、业务校长、校长,担任过区教研室的物理教研员、副主任,是目标教学实践中养成的思维习惯一直引导我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给自己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高效地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是目标教学实践成就了我的“目标人生”。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课之所以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大型公开课中一直保持优秀记录,除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还源于我对目标追求的高定位——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节课都要备三遍才上讲台。第一遍,广泛涉猎,旁征博引,编制教学框架。多年来我一直保持了订阅大量报刊的习惯,刚当教师那些年,花在买书和订阅报刊上的费用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也总是比较高。《物理教师》《中学物理》《科技博览》《中国青年》《趣味物理》等书刊给我的备课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我会把从书刊上看到的好东西吸收到备课中,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框架搭起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自然流畅地教给学生,我在这方面同样下足功夫。若干年后,我仍然坚持每堂课拿出框架后写出讲稿(详案),尤其是对一节课的自然流畅起关键作用的课题导入语、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结束语等,我都会逐字逐句写出来,并像修改小学生作文一样反复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第三遍,以“今日上课”为题,列出上课内容的大标题,以备关键时候做提醒,一般在每天早上上课前浏览详案后列出,这样能确保上课不用看教案,又不至于落下知识块。三十年过去了,我很自豪,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在我任教物理课的十八年里,我所上过的每一节课都没有看过教案,但从来没有卡壳过,这源于良好的备课习惯。这种习惯跟有没有人来听课、上不上公开课没有关系,这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上课的点点滴滴,哪一章的哪个知识点、哪道题学生容易出错,该如何处理,哪节课的开头是怎么说的,都好像昨天刚刚经历过一样了然于胸。我的这些做法后来用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屡试不爽。
在参与目标教学实验的同时,我还追随著名物理学教育家、苏州大学许国梁教授进行“启发式综合教学”教改实验。那时,对学生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争论还很激烈,我坚定地认为,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我从不怕麻烦,找来各种瓶瓶罐罐做实验,以补充学校实验仪器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一个个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魅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初中物理《浮力》一章有“潜水艇原理”,比较抽象,我发动学生找来空眼药水瓶做潜水艇的排水仓,和孩子们一起把一个个眼药水瓶洗干净,两端连上橡胶管做进水管和排水管,让每一个学生亲自感受“潜水艇”排水——上浮、进水——下潜的奥妙,效果非常好。可是由于保护不当,导致我的双眼综合感染,半年多才得以恢复。
多少年中我始终这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大量物理实验让孩子们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谛,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遇到问题用实验去求证,经由实验、参与、讨论、找数据、归纳概况规律,不知不觉就启动了学习动力与寻找事物本质的兴趣,这成为我的课堂教给孩子们最好的学科品质。我为此深感欣慰。
从事学校管理,我经历过教导主任(三年)、业务副校长(两年)、校长(五年)等多个岗位,先后呆过三所学校,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在潍坊第十中学做校长的四年时间。
2003年8月,我被任命为潍坊十中校长。当年的潍坊十中,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初级中学。校舍算得上简陋,学生来自周边社区和八个城中村,由于历史的缘故,潍坊十中所在的那条街被称为 “破产一条街”,街上居住的当然也多是下岗职工和普通市民……潍坊十中建校将近40年,从来没有辉煌过。面对这样一所学校,从何处开展工作?如何让一千多名师生找到自信,幸福成长?我想到了目标引领。我上任初,正值奎文区各校制定新一轮五年规划的时期,我们借此东风,用心地为潍坊十中制定了《2003—2008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看一看我们当时的《五年规划》,充满了“目标引领”思想。规划分“总体目标”、“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倡导先进学校精神文化”、“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等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达标措施,例如:规划的第四部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是:努力培养“品德高尚、文明有礼、体格健美、人格健全、基础牢固、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团体成绩保持全区前三名,初三中考高中上线率保持前五名,力争进入前三名。
在川西北根据地党组织、革命政权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投入到支援红军的筹粮活动中,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牛羊等牲畜,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大力支援是红军成功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
措施是:1.设立晨修时间。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常规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美文教育等为基本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品德教育系列读本,用晨修时间强化教育,达到品德高尚、文明有礼之教育目的。2.设立大课间。以“男拳女舞”为主要内容,利用大课间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配合健康课,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达到体格健美,人格健全之教育目的。3.开设选修课。开设以学科知识巩固、拓展和特长发展为主的20多种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修。开展评选“校园标兵”、“校园明星”、“校园吉尼斯”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以达到基础牢固、个性鲜明之教育目的。4.深化课改实验和分层次教学实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对学科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科奥赛成绩,保证中考成绩达目标要求。
在“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与幸福”旗帜下,《五年规划》一直在激励、引领着全体教职工的前进方向,并使潍坊十中这个昔日里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迅速崛起,成为潍坊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成为山东省名校,我个人也于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创新年度人物(校长)。在执行《五年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先后进行了“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全体教职工竞争上岗和结构工资制改革”、“分层次教学改革”、“学科教室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对师生影响最大的是“明德厚本”课程的开发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我们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办学特色、构建理想的育人生态为目标,开发并实施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
“明德厚本”课程,一种全新的德育课程,一种用课程托举的德育模式。“德”即品德,“本”即身心。它根据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整合诸多德育因素,创新传统的早读、课间操、班团队会、活动课、思品课、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环节,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学校、社会为涉教空间,以系列贴近学生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认知、行为规范和情感体验等多种途径,全方位打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实现“品德高尚、文明有礼、体格健美、人格健全”的育人目标。
“明德厚本”课程具体包括:通过“美文欣赏”陶冶学生心灵之美,通过“男拳女舞”练就学生形体之美,通过“午间习字”让学生体验书法之美,通过“音乐铃声”让学生享受艺术之美,通过“美化校园”让学生感受环境之美,通过“教师寄语”使学生感悟哲理之美,通过“心理辅导”塑造学生人格之美,通过“选修课程”张扬学生个性之美,通过“打开视窗”让学生领略生活之美,通过“经典阅读”让学生积淀传统之美。“明德厚本”课程集德育的生动性、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涉教时空的立体性于一体,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
明德厚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学校先后被评为奎文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其经验做法先后在“山东省养成教育现场会暨教育创新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和“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表彰大会暨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典型发言,《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当代教育科学》《创新教育》《时代论坛》等媒体先后作了报道。
2005年暑期,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集中研讨培训如期进行。在这次研讨中,我们分析了学校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就学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梳理。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在执行新的《五年规划》过程中,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及内外环境建设都已成型,为了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为这次改革提出的目标是:不仅让我们的学生有好的分数应对各种考试,还要让孩子们有快乐的学习生活,有适应未来需要的各种素质。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对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冷静的思考、认真的策划和深入扎实的实践,这是一场以目标教学、创新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很强的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从研究“教师的讲授时间和课堂效率的关系”开始,遵循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调控下,学生通过独立自学、交流互助、全班讨论、巩固提升等基本环节,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增加学生的“说”和“做”,把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具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五”模式。
从实验开始,我就带领业务干部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课堂上,有段时间,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天听6节课,课间和老师们讨论课上的得失与改进,放学前的课外活动时间再召集相关老师对一天的听课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第二天一早,老师们会看到打印成稿的关于头天听课的情况分析。我们不停地跟老师们一起备课、听课、讨论课,及时发现课堂上好的做法加以归纳整理,与全体师生共享;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归类整理,提醒全体师生注意。
我曾以“听课花絮共享”的形式肯定课堂教学中好的做法,提醒该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我们先后印发或在各班教室内张贴过“学习小组管理办法”、“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求”、“致全体同学书”、“告全体老师书”,提醒孩子们注意聆听等提醒语;为了尽快建立新的课堂教学常规,我们制定了“自主课堂教学规范”的教师版和学生版。为了课堂改革实践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进行,我们每周召开了研讨会,研讨会通常有两项内容,一是理论学习或经验交流,二是课堂观摩研讨。这些研讨让老师们明确了一些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天道酬勤。不到一年时间,潍坊十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盲目讲、学生被动学的状态,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课堂生态显著改善,课堂效益大幅提升,学习负担明显减轻,教育教学质量都发生了显著提高。2006年2月27日,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走进了学校课堂,参观了学校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习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潍坊十中的四年校长生涯,必将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怀的四年。
在我30年的从教生涯中,在学校里摸爬滚打了24年,在教研部门已度过了6年光阴。
2000年暑假,我首次担任校长的潍坊第十五中学因学校布局调整撤消了,我调任潍坊市奎文区教研室担任副主任一职。泡在课堂上、泡在学校第一线整整20年,突然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环境,离开了可爱的孩子和相濡以沫的同事,一下子找不到了感觉。今后的路在哪里?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彷徨中。可是,路总得走下去,重要的是要尽快确立新岗位上的工作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也就会重新找到动力的源泉和创新发展的源泉。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为自己制定了新岗位上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我作为一个县区教研室分管教育科研及初中教学研究的副主任的工作目标:
以教育科研来服务于一线教师,目的是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以此奉献于我热爱的教育事业。
多少年过去了,但当年那个又一次激发了我人生激情的“目标”还历历在目。当时,为了鼓励自己,我用彩色打印机把目标打印出来,分别放在我随身的包里,经常打开的抽屉里还有我的书橱里。用它不断地激励我、引导我在新的岗位上奋发有为。
在奎文区教研室的三年中,我带领一群青年教师参与“创新教育”课题活动,开展“初中理科科学方法教育”实验研究(这是我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充分利用“创新教育”这个大的平台培养锻炼我们的青年教师。幸运的是,这期间“创新教育”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全省首届创新教育优质课评选、多次召开“创新教育”课题相关的研讨会、为山东电视台教育频道录制“创新教育空中课堂”节目等。这些活动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提供了难得的成长机遇。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后有9人次获“创新教育”优质课奖,有11人次获全国目标教学课堂教学录像片大赛一、二等奖,有7人次为创新教育会议举行公开课,为“创新教育空中课堂”录制4节公开课。当年的那批青年教师全部走向了“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道路。
在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期间,我还定期组织教导主任沙龙,搭建教导主任成长平台,并通过教导主任提高基层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意识和能力。事后许多人说起,那段日子是教导主任们倍感自己责任重大和自己成长最快的日子。我为此感到欣慰。正是那个“教研岗位目标”,使我始终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工作重点,因而能高效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如今,我已走到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岗位。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常常感到责任重大,虽然自己力量单薄,但总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教师、校长拥有更好成长的平台。我分管小学教研、特幼教教研和教育科研三块工作,为了全面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2008年开始,我和同事们用了近两年时间对全市学前和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全市教育科研开展情况等进行了大型调研,其中调查学生3267人次,教师1718人次,校长358人次。通过听取汇报、听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访谈、查看有关资料等方式,得到了大量详实的信息,摸清了当前我市学前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改革及教育科研的状况,向有关方面递交了“全市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等近十份调研报告,出台了“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实施四项基本功锻造工程达标创建活动的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其中“全市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报告”经过有关领导的努力,引起了潍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促成了2009年全市农村小学每校进一名英语大学生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使潍坊市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得到了极大改善。
通过调研,也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我将充分利用我市“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工作推动机制,“努力形成依靠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全市干部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努力形成依靠个体创新,不断将先进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教学成果,依靠群体共享创新成果,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天公疼憨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不由得乐了。几十年来,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憨人”。心怀梦想,常常被同事和朋友称为理想主义者,即使在现实中一次次碰壁,也一味地相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问耕耘,只是单纯地希望要把事情做好,享受着做事情的过程。要说成就了些什么,也就是那股不知回头、不会变通的“憨劲”让我能多少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在结束我的这篇小文时,忘不了要说的,就是感谢。今日之崔秀梅,成长的路上浸透了太多师长、领导、同行的心血和汗水,我无以回报,只有加倍努力。还有我亲爱的学生们,谢谢你们!
崔秀梅/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黄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