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201600) 孙庆红
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回到“生活世界”
上海市松江一中(201600) 孙庆红
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课程理念提出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也就是让地理教学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教学时,结合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和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冷空气势力强,不断向暖空气方向行移动的是冷锋,在秋冬季冷空气势力强,所以多为冷锋。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伴随降温甚至雨雪天气。暖锋与冷锋相反。准静止锋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在初夏季节,我国中部江淮地区进行拉锯战,持续一段时间高温多雨,形成梅雨。学生的生活感受来自于生活,这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真实的地理感知,而谚语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更是验证了地理规律,这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真实性,也体会到自己的认知被肯定的成功喜悦。学生乐于接受回到自己“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策略。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比较关注,因为它是触手可及,而且具有亲切感,学生也喜欢探究周围生活世界的知识,在教学中经常用生活世界中常见的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中一般安排在九月进行。九月的上海是艳阳高照的季节,教室里的遮阳窗帘几乎不用,但在冬季,教室里却经常使用遮阳窗帘。同学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夏季和冬季,同学们都在7:30 左右到校,同样的时间,天空的明亮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又是为什么呢?类似的生活世界中的地理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究欲望”的状态,不愤不悱,这为后继学习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创设情境。
“月球”教学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在根据教师制定的时间去观察月亮的形状及其出现的位置,并记录下来。“月球”教学时让学生来交流和分析观察的结果,发现不同日期月相不同,相同时刻不同月相出现在不同方位,继而画出三球相对位置图,探究月相成因及变化规律。
讨论岩石的分类时,教师展示自己拍摄的一些岩石的照片,有家乡佘山岩石照片、有校园内的文化石,还有家里装修用的石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岩类。是否正确呢?教师暂不评价,继而学习了岩石的分类及其特点,最后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生活世界”中的地理知识能引起了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
2. 有利于学生体验类似地理现象。
运用生活世界一些熟悉的自然现象去感悟比较宏观、无法直接体验的问题,有利于突破地理课堂教学的难点,而且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终身难忘。
在对流层的教学中,可结合炉子上烧水的原理进行教学。大家在家里都有过烧水经验,满满一壶水放在炉子上烧,让整壶水沸腾的原理是下面的水热了上升,上面冷的水下沉,不断循环直至全部沸腾,这个原理就是对流的原理,对流层大气就是这样运动的。已沸腾的水,如果继续用大火烧,水会溢出;如果用小火温着,它则保持沸腾但不溢出。用这个现象解释下垫面温度决定了对流层的厚度,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一般而言低纬比高纬对流层厚度厚些,相同地区夏季比冬季对流层厚度厚些。
冬季,上海的教室是没有暖气的,人气旺盛的教室里的窗户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珠。在“天气和气候”单元中,关于成云致雨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回忆窗户上的水珠是形成在哪一面,并解释为什么。教室内热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冷凝成水珠,教室外冷空气遇到较暖的玻璃则没有冷凝的条件,所以冷凝成云致雨。进而结合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方向,低气压垂直方向上空气上升运动,高气压垂直方向上空气下沉运动,对流层大气越往上气温越低,哪种气压带控制容易形成降水?低纬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均是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中纬西风带的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什么风带容易形成降水?由此来判断低气压带和中纬西风带容易形成降水,因而形成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
3. 有利于学生建构地理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地理事项具有综合性的影响因素。对生活世界中熟悉的地理事项分析,可以借助于社会资源,进行调查访问等,有助于学生挖掘更多方面的思考,建构起学生多维的地理知识网络。
学习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就近找一些工厂来评价其分布的合理性。如我们学校南面原来是一家效益很好的造纸厂,而现在只是某品牌餐巾纸的分割、包装车间。原先为什么布局在这儿?现在为什么转产?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还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知道原来造纸厂是为了靠近河流,因为造纸厂是大耗水企业;另外当时布局时在居民区外围是便于职工上下班。而后来改为餐巾纸分割、包装车间是因为城区扩大,厂址变为位于主要居民区的夏季风的上风向,废气排放污染居民区空气,居民上访要求停产;但停产则要解决职工就业问题不如转产;另外造纸的原材料远离厂家,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以及品牌产品利润高等原因。通过该厂家转产原因的分析,学生明白影响工业布局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情况下,主导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再如:让学生调查周边几个大卖场生意兴隆状况,分析盈利最多的大卖场的区位条件,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的从交通条件考虑,有的从周边居民区分不考虑,有的从周边大卖场布局数量考虑,有的还从内部的布局考虑等等,甚至规划起以后大卖场可能布局的地域。
4. 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地理价值观。
“生活世界”不仅是科学世界的来源和基础,而且是科学世界的归宿和目的,同样也是学习的归宿和目的。因此,我们在科学世界中获得的那些学习成果,都必须拿到生活世界中去检验、去实践、去运用。在生活世界的实践中必须树立起良好正确的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居住用地不断扩大。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又要确保底楼居民的阳光权,如何确定楼间距呢?取决于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及大楼的高度。同样高度的楼房,上海和北京的楼间距一样吗?上海太阳高度较比北京大,所以楼间距小于北京。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而各地的太阳高度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保持集热板与太阳光的直射角度,设想能生产出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自动调整角度的太阳能集热板,计算冬季上海地区集热板调节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水危机”学习后,怎样从我做起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学生实施方案的征集,并进行方案交流,学生提出用无磷洗衣粉,少洗盆浴,不用传统灌水的橡胶热水袋,作节水宣传志愿者等,学生动脑筋想方法,让“生活世界”更美好。
我校地理课堂前还设立了“地理3分钟”演讲,要求学生结合新闻报道中真实事件,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和点评。如壳牌公司在海边只安装背海一侧的路灯是为了不影响海龟在海岸边产卵,还不惜代价把濒临死亡的珊瑚迁到适合其生长的海域等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对每位学生都是生动的教育。
地理教学让地理知识从“生活世界”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世界”中去,此外,地理拓展课还需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到“生活世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地理课堂教学外的课堂。
上海二期课改构建了三类课程结构,除了基础型课程之外,还有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作为拓展型课程,学校会安排各年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地理组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整合资源进行地理综合社会考察活动,体验课堂教学中无法直接体验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2010年崇明隧桥开通后,高三年级开展“观隧桥,探宝岛”活动,高三地理班学生首先分小组对崇明岛进行研究型学习,并制作成课件,在教师辅导下到其他选修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介绍宝岛概况、南隧北桥的设计原因等,这些小教师在谈体会时感到很有成就感,这也为实地考察作了充分准备。同学在崇明岛参观了西沙湿地,真正感受到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水净化、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多种功效。途中还远眺到世界最大的边滩水库——青草沙水库,浑浊的长江水在水库中沉淀后,变得湛蓝清澈。
我校学生还曾经考察过宜兴紫砂矿矿区、善卷洞喀斯特地貌、山沟沟峡谷地貌、秦山核电站、佘山天文台、地震台等,让学生走进自然大课堂,走进“生活世界”,感悟“生活世界”的美好,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都确立自己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型学习,让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收获。
“生活世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世界,还包括人在生活形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圈子,学生在学校、在教室,与同学和教师朝夕相处,形成以班级为核心的“生活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关注这种“生活世界”的存在,师生必须共同努力,教学中构建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性发展,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相长,建设温馨教室。我校在每天放学前设立学科门诊室,教师在教室为学生答疑解难,教师采取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面批作业;中等生进行问题归类,小组答疑;优秀生可作为荣誉小教师帮协助教师答疑。尊重差异,分类辅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形成和谐向上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