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军
(东北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业务发展状况研究①
李培军
(东北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私人银行在国外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成熟的金融市场之一。与国外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尚处于初始时期。面对当前银行传统业务风险的日趋增大、存贷款利差的逐步缩小、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步伐加快的新形势,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借鉴国外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成功经验,实现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商业银行;银行业务;私人业务
1.私人银行的界定
关于私人银行的界定,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在W ikipedia百科全书中,私人银行一方面是指银行向高端客户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向上述客户提供支票、储蓄、贷款等业务的机构。美国众议院在有关法律规定中指出,私人银行是向拥有高净值资产的私人客户个别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接受存款、个人信托、遗嘱处理、资金转移、开立转账账户、在国外银行开立账户,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众提供的金融服务。境外学者LnyBicker于 1996年将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和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 5月 2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中做出如下定义: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的服务[2]。由以上几种解释,可将私人银行的业务概括为: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高层次的金融服务。
2.私人银行的发展状况
国外私人银行起源于 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据有关资料记载,法国一些经商的贵族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被驱逐出境,形成了第一代的私人银行家。欧洲的皇室高官们迅速享受了这种私密性很强的金融服务,开始是专门服务于 20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翁家族,后来逐步演变为向众多的高净资产客户提供更多产品和更多内容的金融服务[1]。
受益于工业革命,伦敦成为世界贸易和个人财富的中心,其后随着美国的迅速崛起,大量的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同时也涌现出了大量富翁,他们需要特殊的银行服务,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得到了迅速增长。
几个世纪以来,私人银行从诞生的之日起,就充当着富豪财富 “避风港”的角色。私人银行开展的业务不同于一般的零售银行,它服务的对象是富有的家庭和个人,与一般的理财服务相比,私人银行面向的是金字塔顶端的富豪。它以投资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私人银行的业务已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私人银行共管理着约 6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金融中心。
在美国,美林集团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个人资产达到 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摩根大通、高盛私人银行业务的开户金额为 500万美元;在花旗集团,个人要有 300万美元的资产,才能成为私人银行的客户,而拥有 2 500万美元至 1亿美元的客户,可以享受“客户资本伙伴”的服务,能获得风险较高但获利丰厚的投资机会,并允许参与花旗的自营业务。近年来,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达 35%,年平均盈利增长 12%—15%,远远高于一般的零售银行[1]。
汇丰亚洲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资产下限为100万美元。汇丰私人银行亚洲客户现已达到5 000多个,目前正尝试为总资产达 10亿美元以上的亚洲巨富提供包括投资、信托、资产安排、现金管理、股权变动以及继承人教育安排等的一站式服务。
在新加坡,星展银行私人银行的门槛是 300万美元,华侨银行的准入为 100万美元。
2007年 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的私人银行部正式开业,中国银行由此成为首家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之后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也纷纷进行私人银行部的筹备工作。在中资银行中,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部客户的准入门槛为 100万美元,招商银行的准入标准则为 1 000万元人民币[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富裕阶层的涌现,投资领域的拓宽,相信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1.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
据美林和凯捷公司最近联合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截至 2006年年底,中国共有34.5万富裕人士 (拥有 100万美元以上资产),这个数字仅次于日本,位居亚太地区第二位,比2005年增长 7.8%,高于 2005年同比增长的6.8%。2006年中国富裕人士拥有的财富总值同比增长 8.8%,达到 1.7万亿美元。“2007胡润百富统计榜”显示,当年上榜的 800名富豪,其控股企业的总销售额为 16 000亿元,占全国当年 GDP的 8%,其财富总量为 34 000亿元,占全国当年 GDP的16%以上。尽管2008年美国经济发生下滑的周期性风险,但中国经济中长期快速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毫无疑问,在未来的10—20年间,中国的财富积累和制造富人的速度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如果这些富人能成为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部的客户,其价值将是难以估量的。另据中国人民银行 2008年 9月公布,截至 2008年 8月底,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20万亿元,其增长速度几乎 2倍于经济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居民金融资产增幅总体上将持续高于经济增长,中国已拥有足够多的富人人口基数,这使得商业银行从零售到个人理财再到私人银行业务,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广阔的商机和市场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调息,有钱就存银行的传统私人理财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投资渠道日益增加,债券、保险、股票、开放式基金逐渐进入融资市场,百姓投资意识也不断增强。由于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活动,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普通百姓即使具备了经济基础和投资欲望,也难以成功地进行投资理财,这就形成了对理财业务的有效需求。商业银行可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代顾客理财。据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 88%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理财建议和方案,有 79%的客户表示在接受理财服务后愿意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农行广州分行的一项调查表明,33%的居民要求银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说明,个人理财、咨询等一些新兴的私人银行业务将有较大的空间市场。
3.个人贷款业务政策的拓宽
从 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涉及到几千万个家庭参加的住房制度改革,为商业银行私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每年几千亿元的巨大市场。可以预计,当个人诚信体系等条件具备后,个人住房信贷的市场规模将会以几何级数发展。同时,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经费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加上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都会有效刺激个人信贷市场的需求,为商业银行放手开展这项业务提供了有效的政策环境。
4.电子化业务的保障和支持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必须以分支机构为依托,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私人银行业务一直被视为银行经营的高成本业务。但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不断应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成本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根据美国权威机构的调查和预测,各种服务方式的平均单项交易成本分别为:分支机构 1.07美元、电话0.54美元、AT M机 0.27美元、网络 0.10美元。较低的成本将推动这些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广泛应用,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促使各种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更有利于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1.政策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私人银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尚没有明确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法规。而私人银行业务涵盖十分广泛,包括投资、融资、保险、咨询顾问等多方面的业务,跨越多个部门和业务领域,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会给国内仍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业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制度性工作尚待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法律识别难度很大,从政策监管到银行操作层面,都还缺乏实际经验。
此外,从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准入门槛来看,各家银行各有标准。因而私人银行业务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有待建立,银行的风险管控以及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人员资质有待规范。
2.人才瓶颈
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由私人银行顾问提供的银行服务,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私人银行业务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更严。而国内这种复合型的专业金融人才不足,不仅缺泛相应的人才储备,现有的从业人员也缺泛经验。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去年 7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要想为私人银行业大幅增长提供支撑,最大的挑战是在于招募和留住足够数量的客户经理。
现在,中资银行已开始了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行动,已有数家中资银行花重金选聘顶尖的银行理财顾问,以期推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
3.科技瓶颈
要使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获得快速发展,还必须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从银行内部流程设计、IT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高,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体系和产品研发机制。
私人银行服务需要强大的 IT系统支持。首先,IT系统可规范对对客户的服务,用系统来规范服务流程;其次,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前端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的产能;第三,可进行风险控制,控制私人银行业务投资产品的风险。
然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 IT系统还多处于分散状态,并没有形成系统运行的高度统一。因此,应加快在运营体系上构建集成高效的 IT系统和开放式的新产品平台,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以大金融的战略定位私人银行业务
国外私人银行的实践启示我们,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财富管理中介转变,是现代商业银行功能变迁的基本趋势。上世纪 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社会融资机制和融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而以商业银行存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下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许多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银行的功能也开始由社会融资中介向财富管理中介转变。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韩亚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等欧美和亚洲的商业银行,都经历了类似的职能变迁和业务结构的转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私人银行业的广泛兴起,也证实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社会融资中介向社会财富管理中介转变这一基本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过程中,应借鉴和学习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
2.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
商业银行要认识银行业的服务属性,注重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而不应仅仅关注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增长速度的提高;要重视客户未来的、潜在的个性化的需求,而不应仅停留在客户现实的、表面的、一般的需求上;要认识服务性收入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构建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
私人银行服务的高层次和全方位特征,决定了树立先进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一切从客户的需要出发,同时在不违反法规、法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私人客户的财产隐私。提供多元有效的多重服务渠道,包括理财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赋予和健全各种渠道的销售功能。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要力求简捷、快速、方便,并具有高度的人性化和足够的安全性,全方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
3.加强个性化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私人银行,其实质就是针对自然人的金融批发业务,它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投资产品,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只有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供自由选择和组合管理的金融产品,才可能获得客户的青睐。
商业银行要加强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延长与客户之间的价值链,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结构。目前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一是按客户金融需求制定具有综合性的能体现个性化特点的理财规划,包括现金流通、债务、税收、投资、保险、房产等;二是通过个性化的投资组合管理,帮助客户保护和增加财富;三是信托和房地产业务,为客户的财产提供保障,降低不动产税,按客户的期望对资产进行保值和增值;四是托管业务,通过一系列托管服务来支持客户的投资行为;五是为客户定制存、贷等金融和银行产品,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服务。这些多元化的私人银行服务在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同时,也扩大了私人银行的经营效益。
4.尽快提高私人银行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私人银行业务,无论在内容上、服务方式上,还是在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上,比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富管理者应具有的典型个性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综合能力,对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一些欧美国家的大型银行集团的业务是混合经营的,可分为零售银行或消费银行、商业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五条业务线,这其中私人银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最高,同时也是待遇最好的一条业务线。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要精通个人财富理财、企业财务管理,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了解资本市场动作的一般规则,了解保险知识,熟悉主要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移民政策,熟悉信托计划的规则和动作等等。所以,几乎所有私人银行的中坚力量都是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工作十年以上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不仅具备轧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亲历一个经济或金融周期的实战经验,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理财服务[3]。
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加快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培养两支专家队伍:一是以注册理财师 (CPP)为标准,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二是培养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专家队伍。同时,还要在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引进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的力度。
5.提高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应加强风险管理,事前要强调对客户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以降低有关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对事中和事后产品所涉及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要将其纳入构成产品组合的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整体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与私人银行业务有关的数量模型或软件,提高产品的自主开发和自行消化的能力。推出统一的业务平台,在减少控制风险的同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实现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 约瑟夫·A.迪万纳 .零售银行业的未来——向全球客户传递价值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 马蔚华 .零售银行业务: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J].当代银行家,2006,(2).
[3] 连建辉,孙焕民 .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杨 放)
book=57,ebook=123
F830.33
:A
:1008-4096(2010)06-0057-04
2010-09-10
李培军 (1956-),男,辽宁抚顺人,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统计等研究。E-mail:lipeijun@d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