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华 肖小平
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学术界对政治参与的定义各有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①也有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②。不管是何种表述,学术界基本上还是认为,“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与公共管理的行动”;“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③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将政治参与技能定义为是指人们参与政治决策、宣传政治主张、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
从上述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双向(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地影响政治的过程;(2)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3)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4)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根据当代德国政治认知——参与理论,政治参与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因此,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是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政治参与既指公民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也指参与政治的行为和方式,即公民“采取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有效的政治参与行为;在公民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向政治参与的转化中,政治参与技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公民不仅要获得相关的政治知识,还必须掌握政治参与的相关技能,政治参与技能教育必须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④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行为投入,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综合学术界对于政治参与能力及其政治参与技能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参与技能是政治参与能力的表现形式,政治参与技能具体可以分为政治参与技术、政治参与技巧和政治参与技艺三个部分。政治参与技术是指掌握政治活动与参与的规范,学会合理有序的民主参与。政治参与技巧是考虑人性与文化等因素,学会民主参与过程中赢得各方的理解与认同、支持。政治参与技艺是善于把握参与时机和条件,通过融会贯通、熟能生巧而提高民主参与的水平,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⑤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参与渠道较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与的理性化和法制化程度较低,参与的能力不足。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的。根据政治学者的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依据参与领域与运行机制来划分,公民参与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形式。⑥
政治领域中的间接参与。政治领域中的间接参与,即通过选出的代表来进行公共的决策。如果选举代表时是认真而严肃的,而且代表又确能反映选民的要求,这种间接的参与形式就可能是真正民主的。
政治领域中的直接参与。直接参与最普遍的形式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选举活动。此外,直接参与既可以表现为公共权力在运行时制度化地允许公民的参与与介入,比如听证、质询、就某项政策或措施广泛征求意见;也可能表现为在涉及公民自身利益,又与公共权力相关的问题纠纷中公民直接表达自身利益要求,捍卫自身利益,比如诉诸媒体、行政诉讼和集会等。
公共领域的民主参与。按照哈贝马斯的界定,“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今天,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务活动相关的对象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真诚坦率地展开理性的对话与交往,广泛表达个体或群体的意见、对公共事务做出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之外的理性判断、发挥舆论的批判功能、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促进社会道德和公民精神的形成。
公民社会中公民的自治性参与。公民社会中公民的自治性参与,即公民社会中独立、自由的公民个体或群体对公民社会中社会事物的参与与自主管理。自治性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经济活动的自治管理,参与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和事业组织的自主管理等等。
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网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政治生活的行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具体表现形态一般分为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网络政治谣言等等。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13.4%,上网普及率达到25.5%。有81.7%的网民表示上网后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事件。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有3亿网民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且这个数字每年还以25%左右的速度在增加。⑦
在网络时代,一方面,网络在改变以往社会封闭性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消除了影响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技术因素和诸多障碍,使得公众可以更加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观点并亲身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了解和感受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一旦公众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受阻或者遇到挫折与不满,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参与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政治交流和政治宣泄,缓解矛盾和压力。
虽然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是多样的,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了很多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和手段,但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手段在政治参与中有良好的表现,还必须依靠公民本身的政治参与能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对他们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政治参与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非常紧迫。
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而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及其规模、程度也成为学者们判断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使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民意为基础,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其政治参与在社会民主生活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因此,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有利于保证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前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他们对社会的政治认知和参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更需要大学生群体这一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的高度认同和亲身实践。因此,唯有在高校教育中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教育和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才能够保证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前进。
有利于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激情并具有较强能力的公民。大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技能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而长期的。一个开放的、民主的政治社会建设,需要有一大批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激情并具有较强能力的公民的积极参与。大学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认知社会、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形成政治参与的各种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讲坛上的各种学术思潮、大学教师的课堂讲授和人生经验,课堂之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对青年学子产生着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政治参与方式和行为表现的选择。我国高校在过去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虽然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非常强调思想路线方向方面的认知,但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还是远远关注不够的,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往往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摸索阶段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必须加大对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重视。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成为勇于并善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优秀人才。当今社会的开放性特征对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非常复杂的选项,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单纯、社会阅历不深的青年学生如果缺乏来自于学校的政治参与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就会很容易在错综复杂的网络力量引导下陷入迷茫,这样既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政治参与认知能力和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以帮助大学生在开放性的社会里始终能够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具备良好的政治参与技能,成为勇于并善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优秀人才。
有利于培养适应中国经济崛起的新一代世界公民。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公民社会建设的任重道远,要培养适应中国经济崛起需要的新一代世界公民,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政治参与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伴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我国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也会不断加剧,要谋求有利于我国的长期发展和全面振兴,完成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伟业,我们将会遇到更多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这也需要在未来国家发展中担当重任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战略和参与技能。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的构成要素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政治参与技能的本质是个体合理运用自身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其构成要素来看,借鉴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政治参与技能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行动技能”两大部分。⑧
1.政治参与的智力技能
政治参与的智力技能,可以理解为自主性、批判性思考技能,从本质上说也是政治知识教育的内化扩展,或政治知识、学科方法向能力迁移转化的结果。政治参与的智力技能可以表现为以下层次:(1)描述表达。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常识、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对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机构的功能作用,政治过程的进展等进行客观的描述。(2)分析解释。这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政治历史知识和理论,分析解释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冲突、政治进程的产生发展;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评价、政治事件与政治观点、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解释政治组织、机构和各类政治行为主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所持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对当今世界有关政治经济关系做出理性的分析解释。(3)评价判断。这里的评价判断主要包括对历史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和现实问题作出客观评价和分析,特别是对不同的政治观点、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及其所包涵的政治价值做出评价和判断,评价不同的民主观念及其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对政治组织、机构解决公共问题的政策、方案、可能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辩护等;有能力评价有代表性的理论争论,具有对解决社会问题的不同方案、立场进行批评和辩护的能力;在个体政治生活和社会参与领域,包括政治判断能力,政治参与行为和途径、方式选择的判断能力,政治参与效能的评价能力等。
2.政治参与的行动技能
政治参与的行动技能实际上就是政治参与行为的技能,是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体现。公民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行动技能,表明公民能够“知情地、有效地、负责任地参与到现实政治过程和公民社会之中”,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产生影响。政治参与行动的技能主要包括沟通与合作、民主监督、意愿表达等。沟通与合作是指公民社会沟通与交流的技能,如针对公共问题的咨询、讨论、协商、辩论;通过协商沟通解决冲突的技能;以合法民主平等的方式组织、参与职业利益代表会、社团组织以及公民团体和政党;在公民与政治体系之间,对制度性政治沟通渠道、方式的选择和参与技能等。意愿表达是指公民旨在影响政治组织、公共机构的决策、立法、司法、行政,或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而表达诉求的活动,或公民倡议、请愿、演说、游说、作证、游行、示威、表决、投票选举等。民主监督是指在政治和社会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的职权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公民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纠偏的各种活动,如建议、提案、投诉、诉讼等。
(二)将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融入整个教育体系
我国目前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的教育手段主要有:一是学校有条件地创办一些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团活动,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下乡下厂、接触社会,组织学生参与勤工俭学、适当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等;二是学生本人通过上网、读书,获取间接经验;三是老师和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以及师兄师姐等同龄人的示范和交流。但这些都缺乏制度性保障,既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没有明确的规范,已经严重不适应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需要,因而必须全面系统地将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融入整个教育体系。
1.明确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教学的培养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技能,必须突出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教学。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把转变教育观念放在突出位置。要充分认识政治参与技能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教育教学讨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将对学生的政治参与技能训练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要明确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教学的培养目标,把指导学生正确描述社会政治事件、用科学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政治诉求,理性分析评判各种社会现象与政治事件,并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政治手段等内容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教学的追求目标。
2.构建科学合理的政治参与技能教学体系
政治参与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高校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的人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通过创新政治参与教育机制,如通过改革学期制,适度调整课堂教学的学分学时,增加社会实践教学与政治参与时间,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关系,在夯实学科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政治参与技能,着力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的认知能力、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政治参与技能培养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包括政治理论教育、专业教学、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与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等在“时间上不断线、内容上有提升”的渐进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3.强化高校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教学改革
虽然高校具有不同的学科专业,各个专业对培养目标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是何种专业的学生都必然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因而也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技能。因此,要强化高校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教学改革,积极改革政治参与方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创造条件,努力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实践中加强体验,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多种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例如,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国际间的校际合作组织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政治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训练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特别要重视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实验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政治参与技能培养中的应用,创新社会调查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如最近重庆市开展的“六个一”活动。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工作实验、软件模拟实验、网络远程实习等方法,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指导和协调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强化实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与学生实践,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社会政治参与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不断创新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的路径
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培养路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模式单一化,有机会直接参与的人数太少,导致很多学生政治参与的欲望不强,主动提高政治参与技能的兴趣不浓。因此,一定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校园政治参与文化,从制度文化和路径引导等多方面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培养的创新。
1.建构和培育高校的民主参与型政治文化⑩
只有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公民才有较高的政治认知,丰富的政治情感,理性的政治评价和主动积极的政治参与。因此,建构和培育民主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师生参与学校治理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不仅是高等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一代既有远大志向又有优秀的政治参与技能的大学生的需要。整个社会要建设和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就要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继承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精华,加强主导政治文化建设,推进政治文化的社会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体、大众媒介等)对社会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意识教育和宣传,培养公民的政治情感,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政治参与机制,搭建政治参与平台,鼓励公民参与政治的行为,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高校是社会的子系统,作为一种社区文化的高校文化;要在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其政治参与意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大学治理环节上,完善民主机制建设,发扬民主作风,吸引、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以此来培育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
2.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行动技能
政治参与的行动技能是实现政治理论内化,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健全政治心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的关键环节。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选举活动,定期筹备举行学生代表大会,培养和吸收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主动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学校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决议的表决,充分吸收学生的意见,还可以定期开通领导热线,设立领导信箱,定期开展学生座谈等形式,形成学校管理层和学生之间的良性对话机制。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政府和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在公共管理中体现民主作风,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形成便捷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持和程序指导。政府在决策制定实施和具体管理事务上,尽可能吸收大学生参与。
注: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87029.htm.
②黄磊.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J].人大研究,2007(3).
③段钢.当代中国城市青年政治参与:特点、方式与问题[J].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1).
④傅安洲,阮一帆,彭涛.德国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⑤周宪,邱晓毅.建国以来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嬗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5).
⑥李海青.政治哲学中的公民参与[N].学习时报,2008-1-18.
⑦郝继明.网络政治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中国社会学网.www.sociology.cass.cn/shxw/shfz/P0201005.
⑧傅安洲,阮一帆,彭涛.德国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⑨据《重庆晚报》2010年11月10日报道,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这些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六个一”:即每一名大学生积极参与种树,每所大学建一片大学林;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⑩高潮.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调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