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君 朱柏军
随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以学分制为主导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迅猛发展,高校团组织架构及其凝聚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8月,陆昊同志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以“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中青发[2008]24号)为主题,强调要切实把高校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摆在基础性战略地位。按照组织结构理论,当组织的战略与目标、环境与技术发生深刻改变时,组织的结构需要随之改变。因此,从组织重构视角来增强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和吸引是一个崭新且必要的思维方向。
亨利·明茨伯格的组织结构理论认为:典型的组织有五部分组成,称作“五分结构”,即战略领导层、中层、基层、计划控制型职能部门和支持服务型职能部门。①鉴于组织结构分析的方便,将高校团组织结构简化为以下模式(图1):
A:共青团高校代表大会
B:行政控制部门
C:各两级学院团委
D:自治组织和技术支持部门
F:团员青年
按照组织重构理论,组织的重构系统方法涉及到结构视角、人力资源视角、权术视角和象征文化视角等四个方面的维度②,这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通过对维度的分析,可以系统全面地认识一个组织。鉴于高校团组织在组织架构中权力分配问题及结构合理性因素是其运转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将从结构视角和权术视角阐述现行组织的运行情况。
(一)结构视角分析
组织结构视角通过分工和整合——即如何分配工作和分清职责之后,如何协调岗位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来关注组织的内部结构,在高校团组织设计上必然地涉及到组织的分工以及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协调问题,并在这两个核心问题上体现现行组织运行体系的优势和劣势。
组织分工明确、管理核心层稳定、纵向协调通畅: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结构就是将工作拆分成若干不同的任务,再协调整合起来以实现工作目标的各种方法的总和。而组织结构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种形式:战略层集权和基层分权。对于分权有两种普遍的方向:权力链自上而下地“纵向分权”和权力链流向行政控制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等,甚至是基层的操作者的“横向分权”。
根据高校团组织管理体制安排,可以发现权力等级、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是高校团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这就形成了以下特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每一层都拥有合法的职权,来决定和指导下一层的行为;保障了最高决策层校团委在校级团事务中的最高权威,保障了规则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高标准化的程度是目前组织战略层的核心职责;各二级学院团委通过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和共青团各类团内评优实现对基层团支书和团员的思想引领和组织指导。
如此高校的机械型组织结构模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中国正处在结构转型、社会变革快速发展时期,共青团的事业随之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变化,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团员不再简单地屈从于机械组织的传统权威,出现了团组织象征意味弱化、团员意识淡化的态势;其次,随着高校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推进,传统班级团支部的活动功能逐步淡化,高校团组织结构整体呈现战略领导层、中层相对稳定、扎实,而作为基层的班级团支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如此复杂环境中的组织发展不仅有赖于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完善,而且有赖于组织成员的成长及环境条件。
图1 校团组织结构简化图
组织横向协调权力的不均衡:组织往往通过会议、任务小组、协调角色、矩阵结构和网络结构等方式来实现横向的联系与沟通。高校团委的横向组织体现出各行政权力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控制、资源调配、人事任免及奖惩等方式控制了各二级学院团委及技术支持层的核心权力,实际上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要强势于其他横向层级上的组织,使得会议、协调角色、矩阵结构难以实现其沟通的职能,最终演化为横向结构上不平衡状态。
同时,各学院团委院系划分僵化难以形成团工作的整体合力。各学院团委在履行校团委下达工作任务时,团委活动组织重复重叠现象严重,不少活动缺少生命力,这样的组织结构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权术视角分析
权术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分配及使用,它的产生一般源于组织内外部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多样化的利益以及资源的稀缺性。由于组织内外之间的利益存在差别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利益分配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的存在,并且在价值观念、信息获取的程度以及对于现实的认识程度方面存在着差异,权术视角成为分析组织内外架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方法论。
集中优势力量完成团组织使命:组织系统方法论中,把组织堪称两种角色:作为竞技场的组织和作为与社会与政府联系的权术中介的组织。组织作为中介,扮演着工具的角色,组织是非常有利的工具。而在机械型组织结构中,集权是最为显著的特点,在校团代会、校团委会和学院党委的最高战略层中,可以统一行动集中全校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完成团组织工作使命,如受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团中央在全团范围内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高校团委的集权领导便于集中学院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各项资源落实此项工作建设。
权力分配和使用中的劣势:当组织作为一种竞技场的身份出现在权力的分配和使用时,高校团组织结构劣势就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政治化和团学生自治组织力量相对薄弱。
同时,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等学生自主组织虽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但在学生活动开展中仍主要依托校团委的活动资源,其活动经费也主要来自校团委和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学生自治组织力量相对薄弱。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现行的组织体系中横向权力分配不均进而影响团组织结构核心流程,随着政策、环境、技术等因素的改变必然会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按照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组织结构的重构一般涉及规模与成立时间、核心流程、环境、战略与目标等影响因素,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两方面的组织基本结构是否存在冲突;现行结构与组织、环境、政策是否与之匹配。③在目前高校团组织架构中共青团工作的总体发展战略与阶段目标、核心流程的凸显、组织环境的改变、内外部形成的权力系统的博弈将成为组织重构的影响因素。
(一)结构视角分析
高校团组织发展战略与阶段目标的设定决定组织结构的重构:高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是育人,重点是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战略高度,以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为中心,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在帮助青年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坚定理想信念三方面入手,寻找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比如,通过举办“挑战杯”竞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扶持学生社团发展等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学习先进典型等促进大学生提升个人品德;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骨干培养等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团组织重构重在随着环境、技术等因素使组织结构更好地切合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现有的组织结构中,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权力表达处于组织结构的底端,而目前的高校团组织更加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素质培养,需要切实注重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需要更为合理的组织结构安排。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外环境影响:所有的组织都依赖于环境。社会整体环境、高校整体状况和高校各组织运行情况等因素影响高校团组织的构成,并从两个方面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即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稳定性。环境越复杂多变,则组织设计就越要强调适应性,如降低组织结构的刚性,加强非程序化决策能力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高校团组织建设尤其在基层团支部建设方面亟待发生改变。2009年6月,团中央启动实施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核心目标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消灭组织建设空白点,探索创新学校共青团工作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制度性安排”,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包括根据学生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的新变化,探索楼宇建团、网络建团、社团建团以及“多种模式、多重覆盖”,逐步构建快速、有效组织动员大学生的渠道。由此,为高校团组织重构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更好地实现组织和工作覆盖、更广泛吸引凝聚和影响学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权术视角分析
从权术视角来看组织的重构,本质上仍是涉及到权力的分配和使用,涉及到两大权力系统的协调与沟通。
组织内部权力系统权力博弈:校团委从学校团工作角度考虑团工作的设计、组织与安排,学院党委则更多地出于对学院团工作的领导,来引导服务本学院团员青年,学院团委实际上处于校级团委和学院党委双重领导和安排下开展团工作,自行发挥团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相对较少,基层团支部也更多倾向于完成上级团委指派的相应任务,缺少灵活性。同时,行政控制层从职位权力角度出发,对于有限资源、奖赏、人事任命进行控制,高校团组织需要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等方面发挥更大影响力。但是如任何一个组织都不自动放弃对于权力的主张,那么只有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重新分配权力,进而实现利益多元化。
学校与政府、社会的生态系统:组织不能与其生存环境分开,而是与环境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系统。高校团组织因其特殊性在社会具有相对广泛的影响力:高校团组织通过每年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服务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等方式与政府、社会有着广泛的社会互动,同时接受上级团组织的领导。
(三)组织结构的改进
当一个组织面临新的环境、技术等变化,与之相应的组织结构、权力配置、运行机制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新的生命力。从高校团组织发展趋势来看,高校组织结构应从机械型组织结构调整为扁平化的事业部制结构。如图2:
图2 改进后的组织结构图
所谓“扁平化的事业部制结构”,是指当组织系统巨型化后,传统的科层式的“金字塔”管理结构受到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的双重挑战,直接导致了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管理层面减少,组织结构扁平化。事业部制的本质是“联邦分权制”的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科学地界定了总部与各单位(事业部)的关系:总部从事战略规划研究,制定组织发展目标,选派事业部的领导者,制定推进组织发展的政策、监督和考核事业部的业绩。在事业部制结构中,各单位(事业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实体或自治组织,被总部赋予了较为充分的人、财、物的调控权,以便各单位(事业部)可主动积极地对外联系和拓展,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同时,又可根据事业部(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围绕组织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
高校团组织重构适宜采用“扁平式的事业部制结构”,就其原因:一是校级团委权力下放,校团委和学院团委的工作职责更加明晰。校团委研究学校团工作总体方向,努力切合学校党委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团组织发展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做好思想引领、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的工作内容,通过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活动把握团工作的脉搏。同时,校级团委将更多的财政权力和活动指导、审批权力下达到学院团委,通过考核学院团委工作业绩的方式实现监督,更加侧重对学院团委的工作指导而非行政领导。学院团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获得更多本学院团事务自主权,使学院团委作为一个自生的组织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和应变性,更能把握当代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凝聚青年。二是随着环境、技术的改变,楼宇建团、网络建团、社团建团等团组织形式在不少高校中兴起,迫切需要通过团组织重构将新的基层团组织形式纳入到高校团组织结构当中。在基层团组织构建中,以班级团支部为主要载体,吸纳楼宇团组织、网络团组织、社团团组织等“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基层组织架构作为团组织重要子细胞,发挥有效组织和动员青年学生的渠道。
注:
①明茨伯格(1979)从“五分结构”的结构中按照各部分的力量对比得出五种结构安排:简单结构、机械型官僚结构、专业型官僚结构、事业部结构及临时结构,每一个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管理难点.
②③[美]李·G·鲍曼,特伦斯·E·迪尔.桑强、高杰英等译.组织重构——艺术、选择及领导(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22、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