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茂松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论明代官私文献的书目
熊茂松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明代的国家和私家文献书目表现出明代书目的共有特点:各种书目中卷首多列有国朝御制书目,在图书的分类上既有传承又有突破,体制并不完善,扩大了收书范围,开启了通俗文献进入正式书目的传统。
明代;官家书目;私家书目;概况;特点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明。不久明军北伐灭元,大将军徐达收元文献图书运抵南京,这些文献图书皆为宋元藏书,多为当时刻本和抄本,价值极大。后永乐移都北京,又将南京图书运抵北京,且命人四处购书,于是明朝官府藏书始富,达于二万余部,近百万卷。正统六年(1441年),大学士杨士奇等奏请登录官府藏书,编成了明代第一部国家文献图书目录《文渊阁书目》,其后的国家文献书目,据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还有如下书目:
(1)马愉:《秘阁书目》二卷 (6)《南雍总目》一卷
(2)钱溥:《内阁书目》一卷 (7)《御书楼藏书目》一卷
(3)张萱:《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八卷 (8)《都察院书目》不分卷
(4)《内府经厂书目》二卷 (9)《宁献王书目》一卷
(5)《国子监书目》一卷 (10)《行人司书目》二卷
这些目录,遗失的较多,但尚存有张萱的《内阁藏书目录》,此部书目是张萱等人在万历三十三年(1604年)奉命整理校勘内阁的文献藏书时写的,也是了解研究明代国家文献书目的重要书目之一。
明代的私家文献书目是在宋元的私家文献书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家书目是由私人编写,著录的主要是私人的藏书情况。与宋元时期相比,明代的私家文献书目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收录文献典籍的范围上,都扩大了许多。根据笔者统计,现今尚存的明代私家书目主要有:
(1)周弘祖:《古今书刻》 (9)祁承火 :《澹生堂书目》
(2)朱勤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 (10)祁承火 :《澹生堂明人集部目录》
(3)叶盛:《 竹堂书目》 (11)徐火勃 :《徐氏家藏书目》(又名《红雨楼书目》)
(4)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 (12)赵琦美:《脉望馆书目》
(5)陈弟:《世善堂书目》 (13)钱谦益:《绛云楼书目》
(6)晁 :《宝文堂书目》 (14)董其昌:《玄赏斋书目》
(7)高儒:《百川书志》 (15)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8)李如一:《得月楼书目》
在这些私家文献书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百川书志》和《宝文堂书目》等,它们和前边的《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共同构成了明代官私书目的代表。
经历了宋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种变迁,各种典籍文献所记录的宋元社会生活实际情况以及明王朝专制政权加强统治的一系列措施,都在明代的书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表现出明代书目共同具有的特点。
明朝朱氏政权“惩元纵驰之后,刑用重典”,“吾(朱元璋)治乱世,刑不得不重”。[1](2279)明政权制定了多种充分体现重典政治特征的法典、法令,包括律、令、诰等,以在思想文化上加强统治。这些当朝文献,在明代的官私文献书目中被充分重视,纷纷在书目卷首列“国朝”、“御制”书目,这是以前书目中从未有过的现象。《文渊阁书目》以“天字号”首列“国朝”一类书目,计有:①御制,包括御制诗文集和御制诸书,如《御制文集》(21套),《御制诗集》(16套),《御注道德经》,《御制体尚书》等。②敕撰诸书,如《存心录》,《臣戒录》,《昭鉴录》,《圣学心法》等。③实录宝训,如《永乐实录》,《洪熙实录》,《宣德实录》,《皇明宝训》,《永乐宝训》等。④政书,如《新编会要》,《大明礼治》,《宪纲》,《军法定律》等。⑤地志,如《寰宇通志》,《太和山志》,《天下郡邑》等。《内阁藏书目录》也以“圣制”、“典制”二部居首,分列书目。《宝文堂书目》卷首有《礼制集要》,《孝慈录》,《御制孝慈录》,《皇明制书》,《永乐三年圣谕》,《皇明近年诏书》,《皇明近年诏敕》,《帝训》,《御制帝训》,《御制榜训》等。
我国正式的综合性图书文献目录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经过不断变化,到《隋书·经籍志》确立四部分类法,自此,官私书目,多循此法。
明代国家书目《文渊阁书目》,其分类方法,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旧抄本文渊阁书目跋》中说:“《文渊阁书目》,编号凡二十,每号分数厨贮之,凡七千二百五十六部。首御制、实录,次六经、性理、经济,次史家,次子家,次诗文集,次类书、韵书、姓氏、法帖、图画,次政、刑、兵、法、算术、阴阳、医方、农圃,次道书、佛书,而以古今地名终焉。”[2](503)可见其分类方法并不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作为标准,而是以官府的意志和国家藏书的排次为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较刘向之编《七略》,荀勖之叙《中经》,诚为有愧。”[3](744)《内阁藏书目录》共八卷,以“圣制”、“典制”二部列首位,然后为经史子集四部,后边增加了类录、金石、等12项,在四部分类后增加这么多内容,以前书目极为少见。在私家书目上,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涿州人)的《百川书志》以四部分类,类下列九十二门,继承了四分法。而晁瑮(字石君,号春陵,大名俯开州人)的《宝文堂书目》的分类为总录、易、书、诗经、文集等共33卷,可以看出,从“诗经总录”到“文集”隐约可见四部分类法的影子,后边的各类,内容繁杂,不相统属。
对于明代书目突破四分法,著名目录学家姚名达曾说:“多援《文渊阁》为护符,任意新创部类,不复恪守四部成规。”[4](115)青年学者杨艳秋也说:“明《文渊阁书目》分类不依照刘氏《七略》,也不是按照传统四部分类之法。这可谓图书分类史上一大解放,也因此开创了一代风气,此后明人所编书目,依照《文渊阁书目》,部类巨细,至为十余类者,不在少数。”[5](81-82)二位学者说得极是。
从西汉刘氏父子的《七略》以来,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体制逐渐发展成型。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在其著作《目录学发微》一书中提出了古典目录书体制的三中不同类型,并举例加以说明。“一曰部类之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者。二曰有小序而无解题者。三曰小序、解题并无,只著书名者。”[6](1-2)来新夏则根据余嘉锡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从古典目录书的三种不同体制来看,它的基本结构主要包含三种因素,即:书名、小序和解题(书录)。”[7](40)来新夏并对书名、小序和解题作了解释说明。指出“书名是任何目录都需具备的一项,它反映图书外貌的基本特征——书的名称,撰述者、篇卷数、不同的版本和藏者,有的著录全部项目,有的缺项,但变化不大。”“小序是伴随目录书开始编篡就出现的一种体制。它主要是为了‘辨章学术’,对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派、演变和特点加以论述。”“解题也称叙录、书录或提要。它是用来揭示图书主旨和用途,向读者指示门径和提供方便的。”[7](40-41)
综考明代各官私书目,按以上三种因素而论,在目录的体制上都多有缺陷,不够完善。《文渊阁书目》只列书名和册数,无小序和解题。钱大昕就说“于撰述人姓名时代,亦多缺略。故秀水朱氏(彝尊)讥其牵率已甚。——则此目不过内阁之簿帐,初非勒为一书,如《中经簿》、《崇文总目》之比,必以撰述之体责之,未免失之苛矣。”[2](503)虽然钱氏为其进行了辩护,但《文渊阁书目》在目录体制上的简陋,却是不争的事实。《内阁藏书目录》在体制上也不完善,各书略注作者姓名、官职及书的目录或全或缺,有时也有解题,但文字极为简略,而且原书的卷数也未著述清楚,体制上的缺漏自不待言。私家书目体制上的不完善,可以《百川书志》中有关“诗(经)”的书目为例加以说明:
《毛诗注疏》七十卷,郑氏笺,唐国子祭酒孔颖达奉敕撰,陆德明音义。
《韩诗外传》十卷,汉文帝时博士燕韩婴作。
《诗经集注》八卷,宋晦庵先生新安朱熹集注。
《毛诗古文》四卷。
《诗序》一卷,后汉卫宏作《毛诗序》,见《朱子辨说》。……
以上的书目,如果按照书名、小序和解题三要素整齐的标准来看,都不完善。《百川书志》等其他文献目录也大抵如此。而《宝文堂书目》仅列书名,有的偶有版刻介绍,与《百川书志》相比更显粗陋。
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已经确立了目录书的收书标准和范围,各个小类的也有固定的书目种类。宋元以来,随着市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变化,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如传奇、话本、杂剧、戏曲等大量出现,而这些文献在原先的四部分类法中没有相应的类别,加之受正统观念的影响,这些文献多被认为是低俗之物,不宜进入国家的正式书目,宋元书目就很少列入此类文献(元朝官私书目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
明代《文渊阁书目》在“子家”类的“杂附”中,列出了不少以前及当时的民间通俗读物,如《古今谚》、《滑稽集》、《滑稽逸传》等等。而在“诗文集”里更有许多通俗文学作品,如《阳春白雪》、《风月锦囊》、《笑苑千金》等。《内阁藏书目录》也有部分此方面的书目。《百川书志》在“史志”的野史、外史、小史之中,也著录了许多唐以来出现的小说(传奇)、戏曲等新兴的文艺类书籍,如唐朝的《莺莺传》(传奇)、元代的《关大王单刀赴会》(杂剧)、明代的《剪灯新话》(小说)。按照类例的归属来说,这似乎不大妥当,但是它著录了这些为一般正统文人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书籍中此类书籍的流通存遗情况,为研究宋、元、明的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是很有价值的。《宝文堂书目》的“子杂类”和“乐府”类也多著录小说、戏曲目录,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重视此类书目的意识。
终明一代,与前朝相比,书目甚多,由于统治者在文化专制政策上的措施和文献本身的变化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书目在这一时代鲜明的特点。
[1]张廷玉等.刑法志一[M]//明史:卷93.北京:中华书局,1974.
[2]钱大昕,陈文和点校.嘉定钱大昕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3]纪昀,永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杨艳秋.明代目录学著作中的史部分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1).
[6]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3.
[7]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1.
On the Bibliography of Ming Dynasty Official and Private Literature
XIONG Mao-so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100, Chongqing)
The official and private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books bibliography have the common features:At the front of the book the bibliography by emperor is list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ooks shows the inheritance and breakthrough but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scope of book collection is expanded, which makes popular literature become one part of the formal bibliography.
Ming Dynasty; official bibliography; private bibliography; general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K204
A
1009-8135(2010)04-0082-03
2010-03-16
熊茂松(1973-),重庆开县人,史学硕士,重庆三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明清文献。
(责任编辑:张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