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国,张敏,程东来,钟学斌,陈志,刘成武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在植物学上,莼菜 (Brasenia schreberiJ.F.Gmel.)属睡莲科莼菜属[1],是宿根性多年生湖沼水生植物,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国家1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被誉为“世界珍奇”。在作物学上,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2],被誉为 “中国第一绿色食品”、“二十一世纪生态蔬菜”、“生命蔬菜”、“美容蔬菜”、“人类的免疫促进剂”。
过去,莼菜在我国黄河以南很多沼泽池塘都有生长,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福宝山高山湖泊、浙江西湖、江苏太湖、以及上海淀山湖中。其中,利川市福宝山月琴是全国唯一的野生莼菜产地。利川市地处高寒地区,适宜莼菜生长。近年来,利川市紧紧抓住这一特色资源,在高山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莼菜种植,莼菜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2004年12月23日,利川莼菜成为湖北省首批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迄今仍是国内唯一的莼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分析与讨论了利川莼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命名制度在国外已有100多a的历史,法国是这一制度的发源地之一。经过100多a的发展完善,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一项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而受到保护,现已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3~4]。
然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在我国实施时间不久,分别始于1999年和2005年。1999年8月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6号发布施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并于2005年5月16日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以取代《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自2005年7月15日起,我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而之前已批准的原产地域产品也全部自动转成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所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①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的产品;②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自2000年1月31日绍兴酒成为我国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到2009年6月底,先后依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2005年8月至现在),中国质检系统已对全国558个产品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范围涉及蔬菜、茶类、中药材、果品、粮油、家禽、牲畜、水产、酒类、传统工艺品等多个种类,其中蔬菜73个,占13.08%。并核准了2 704家企业使用其中270个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2004年12月23日,湖北省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实现了“零”的突破,该省首批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待遇有3种:利川莼菜、利川黄连、京山桥米。截止到2009年6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已批准了湖北省33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蔬菜类有8种:利川莼菜、洪山菜薹、蔡甸莲藕、襄阳大头菜、利川山药(药食两用,既是蔬菜,也是中药材)、来凤凤头姜、黄州萝卜、房县黑木耳。
2004年12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利川莼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并批准自当日起对利川莼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因此,利川莼菜成为第125个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蔬菜中的第10个。
利川莼菜原产地域范围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利川莼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利政函[2004]95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现辖行政区域。
①栽培管理 a.种植范围。保护范围为海拔1 000~1 800 m的福宝山生态开发区、凉雾乡、汪营镇、忠路镇、柏杨坝镇、团堡镇、建南镇、元堡乡、文斗乡等9个乡、镇、开发区。b.基地选择时,要求有充足的水源,灌溉用水pH值6.0~7.0;土壤为腐殖质丰富的偏酸性至中性土壤,其pH值5.7~7.0。c.建立种苗基地,培育二、三年生莼菜作种苗,每根种苗3~5 节,667 m2用种量 200~250 kg。 d.移栽时,莼菜田要清除杂草,施足底肥,每667 m2施入75 kg菜饼,且移栽时间为3~4月或9~11月,并按株行距80 cm×80 cm栽入备好的田中,移栽后使田中灌水达到 深。 田间管理要求排灌水沟(渠)成对角线形,3~8月每月人工除草1次,莼菜田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f.要采摘刚长出的嫩芽,芽叶未展开,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老叶,采摘时间为4月20日至9月10日。
②质量特色 a.鲜品质量。要求为嫩芽、嫩梢,胶质厚度≥2.5 mm,芽苞粗壮。带芽率≥80%,黑节率≤2%,散叶率≤10%。b.成品质量。要求分级成AS级、BM级、C级、D级。其感官指标要求色泽呈茶黄色或绿色,汤汁较清;质地组织滑嫩,无粗纤维;无黑节、老梗、单梗及其他杂质。c.理化指标。要求pH值3.0~4.0;蛋白质(以干物质计)≥0.5%;总糖(以干物质中的葡萄糖计)≥0.6%;加工后的成品莼菜胶质厚度不小于2.0 mm。
在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对有关企业湖北天佛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的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进行了审查,并于2005年12月31日予以注册登记。迄今,只有这个位于利川市福宝山开发区的企业,能使用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其相应的商标为“天佛”。
许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较大。庆元香菇的保护地域范围为浙江省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所辖行政区域。吉林长白山人参的保护地域范围为吉林省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江源县、通化县、集安市、辉南县、敦化市、安图县、汪清县、珲春市、蛟河市、桦甸市、临江市等14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普洱茶的保护地域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部分现辖行政区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更大的有陕西苹果、福建乌龙茶、宁夏枸杞、藏毯等等。然而,利川莼菜保护地域范围仅为利川市现辖行政区域,更确切一点仅为海拔1 000~1 800 m的福宝山生态开发区、凉雾乡、汪营镇、忠路镇、柏杨坝镇、团堡镇、建南镇、元堡乡、文斗乡等 个乡、镇、开发区。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可以提出扩大申请的。国家质检总局以2005年第104号、105号公告,分别宣布通过了对汝瓷、昌黎葡萄酒扩大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申请的审查。恩施自治州有些县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也适宜莼菜生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该州自然地理环境、利川莼菜的适宜性、该州内各地所产莼菜的品质作详细研究,然后,像汝瓷、昌黎葡萄酒一样,提出扩大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申请。
迄今为止,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了2 704家企业使用270个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但有的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多,有的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少,如龙井茶地理标志,迄今已有高达152家企业能合法使用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其相应的商标多达140个。而利川莼菜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4 a多了,目前仅湖北天佛食品有限公司能使用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其相应的商标为“天佛”。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显然,为更好地发展利川莼菜品牌,并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扩大利川莼菜的再生产等,应鼓励与支持更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企业使用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杭州西湖、江苏太湖为传统的莼菜产地,种植历史悠久。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太湖、西湖莼菜等产地污染加剧,莼菜品质逐年下降。莼菜在中国黄河以南很多沼泽池塘都有生长,只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唯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为得天独厚。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国内一些莼菜的品质,无法与利川莼菜的相比拟。目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是莼菜的主要产地,利川莼菜种植面积约667 hm2,年产量达1 000多t,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
产地环境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条件,农产品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能以元素与同位素形式记录在产品中,因此,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指纹,能准确判定其原产地域[5~10]。为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的知识产权,维护其国际声誉,防止假冒伪劣莼菜产品(尤其是来自东部严重污染地区的)冒充利川莼菜,需要建立利川莼菜原产 地 域 的 锶 铅 同 位 素 (87Sr/86Sr、206Pd/204Pd、207Pd/204Pd、208Pd/204Pd)、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纹识别技术。目前此地球化学指纹识别技术尚未建立。
利川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其境内有一个洞——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腾龙洞;一个原生态剧场——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洞穴剧场;一个地质公园——清江源地质公园;一棵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王”;一座寨——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一口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落大水井;一首歌——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并传唱全球登上世界艺术殿堂维也纳大厅的“龙船调”;11个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等,占全市总人口的46%。
莼菜是一种珍稀名贵蔬菜,距今已有1 600多a生长历史[11]。早在晋代莼菜即为贡品。“莼羹鲈脍”、“莼鲈之思”的典故,早在《晋书》中就已出现,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杭州西湖种植莼菜已有悠久的历史,明代《西湖游览志》就有记载。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唐代诗人杜甫有“香闻锦带羹,羹者为莼滑”的佳句。莼菜与鲈鱼、茭白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西湖莼菜汤是杭州十大传统名菜。
虽然20世纪40年代,新西兰传教士路易·艾黎在利川花台当神甫,经常食用福宝山莼菜(当地人称马蹄草),但是,现有的与莼菜相关的文化、人文地理等,基本上是与西湖莼菜、太湖莼菜等相联系。总之,如何将利川莼菜这种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相结合,增加此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色彩与人文地理特质等,都是值得深思的。
利川莼菜是湖北省首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迄今仍是国内唯一的莼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特农产品。利川莼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保护地域范围限定的太小;②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企业太少,仅1家;③原产地域地球化学指纹识别技术尚未建立; 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色彩不十分显著;⑤未注册相应的地理标志商标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这种独特的水生蔬菜资源,针对利川莼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①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等一样[12],建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标准;②基于对恩施自治州自然地理环境、利川莼菜的适宜性、该州内各地所产莼菜的品质的详细研究,像昌黎葡萄酒一样,提出扩大到利川莼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申请,争取扩大到整个恩施自治州;③鼓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莼菜生产者,使用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此来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④建立利川莼菜原产地域的锶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纹识别技术;⑤将利川莼菜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相结合,增加此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色彩与人文地理特质,并实际“农旅”联动,以旅游带动利川莼菜品牌的培育;⑥将利川莼菜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良好农业、有机蔬菜等方面认证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⑦向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相应的地理标志商标“利川莼菜”。
[1]高邦权,张光富,陈会艳.不同生境下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283-287.
[2]丁晓雯,李洪军,章道明.莼菜的生理功能和护绿工艺研究概况[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43(1):43-44.
[3]姚新超.美欧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争议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09(2):59-64.
[4]张国华.我国地理标志战略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7-9.
[5]黄志勇,杨妙峰,庄峙厦,等.利用铅同位素比值判断丹参不同产地来源[J].分析化学,2003,31(9):1 036-1 039.
[6]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 [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284-289.
[7]刘泽鑫,郭波莉,潘家荣,等.陕西关中地区肉牛产地同位素溯源技术初探[J].核农学报,2008,22(6):834-838.
[8]郭波莉.牛肉产地同位素与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1-108.
[9]孙丰梅,王慧文,杨曙明.稳定同位素碳、氮、硫、氢在鸡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9):925-929.
[10]张巽,陈江峰,马林,等.铅和锶同位素组成在古陶产地判别中的联合应用[J].核技术,2004,27(3):201-206.
[11]邢湘臣.莼菜史话[J].农业考古,2003(3):180-182,192.
[12]叶晓星,赵白,叶长文,等.GB/T 19087-2008,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