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的语用预设

2010-04-04 01:33李满红
城市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言语预设

李满红

相声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容忽视。[1]相声主要是语言的艺术。相声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其中对口相声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本文只针对对口相声语料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经典相声段子的分析,笔者发现预设是产生相声语言艺术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之一,预设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两方的活动,相声也是如此,它既包括相声创作者的目的,也包括相声接受者对其语言艺术的理解。许多学者从合作原则偏离理论(池昌海,1997),[2]会话含意理论(高玉兰,2001),[3]关联理论(崔佳,2004),[4]概念合成理论(赵芝磊,2008)[5]等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相声言语幽默。然而,相声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预设现象,从语用预设角度阐释相声语言艺术效果的获得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而,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采用预设分析法对相声语言艺术效果产生的内在预设机制进行推理阐释。希望相声语言艺术的预设阐释研究能对汉语流行艺术研究做出贡献,从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一、语用预设与相声语言艺术

预设理论由德国逻辑学家费雷格于 1982年正式提出,原本属于逻辑学范畴,[6]后来被引入语言学领域。预设理论由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组成。因语义预设在语言实践中在预设的可取消下和投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语用预设应运而生。“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7]它是说话人在发出言语之前对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和言语的合适性做出的假设。语用预设具有共识性、合适性、单向性、主观性、可取消性和隐蔽性等特征。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听话人和语境三个方面。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话语含义。语用预设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双方言语交际行为看,语用预设不能单独构成言语含义,只是创造言语含义基础,使言语活动成功交际。从双方言语交际功能看,语用预设可为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即说话人说出话语与听话人理解话语都需要在一定共知语用预设语境下才能成功交际。相声是一种隐性对话,其语言也涉及说话人、听话人以及相声言语语境。因此,也只有将这三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准确理解相声语言本质。相声语言简洁、生动、易懂。相声语言制造“包袱”,抖“包袱”,所产生的主要艺术效果是幽默与讽刺。以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针贬时弊,批判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是相声艺术的精髓和生命线。相声语言特点与语用预设特点要求有诸多相同之处,语用预设能从不同角度服务于相声语言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的产生。

二、相声语言中的虚假语用预设

虚假语用预设是一种把非言语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的语言现象。虚假语用预设以语用预设的单向性、主观性及隐蔽性特征为基础,但虚假语用预设所用的预设并非真实,其本身并没有必然的正确性或真实性,而是在特定话语语境中被发话人相信或设想。虚假语用预设是第一发话人完全知道的隐含语用预设,是第一发话人故意设置的陷阱,把自己明知为假或未验证的话语命题拿来作为语用预设,以实现说话人自己的特殊交际目的。在相声表演中,为了逗笑观众,或针砭时事,表演者有意设置虚假语用预设。例如:

甲:最近有家工厂的货卖不出去了。

乙:工厂的货还有卖不出去的?

甲:没人要。

乙:什么产品?

甲:帽子。

乙:我要!我正好没帽子。

甲:戴上可摘不下来了。

乙:什么帽子?

甲:反革命帽子。

这个相声片段出自《帽子工厂》。[8]甲的第一句话语义预设是指他想告诉受话人某家工厂有种货卖不出去了。但此话还有个隐含语用预设,即甲第一说话人本人内心知道所说的“货”是指“反革命帽子”,而甲却没有直截了当地表明,将对方乙一步一步地诱入到对话中来,最后使乙戴上了“反革命帽子”,受话人(乙与听众)听了愕然又幽默诙谐。这相声段子艺术效果产生的缘由是甲说话人首先错误地提供一种预设,有意让乙受话人按照甲提供的虚假话语预设回答话语,最后甲揭示这虚假预设,表明话语真正含义,使乙戴上甲早为他设置的圈套,“包袱”才由此抖响。因此虚假语用预设有助于相声语言艺术效果的产生。

三、相声语言中的刻意曲解语用预设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有效的语用预设策略,它是在理解对方话语的情况下进行的。刻意曲解是第二说话人完全知道的“共知信息”,是第二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采用某种特殊语境以及受话人话语中模糊、不确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刻意歪曲受话人的话语交际意图,以致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主要是制造幽默效果,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和谐关系等。刻意曲解是相声语言中常用的“抖包袱”技巧。例如:

甲:我叫你买猪肝,你怎么买竹竿回来啦!你那耳朵呢!

乙:耳朵呀?在兜里哪,顺手把买的猪耳朵拿出来了。

这个相声片段出自《南北话》,[8]片段里运用了一词多义。第一说话人的话语“你那耳朵呢!”预设受话人没有按照第一说话人的意愿去行事,致使第一说话人生气。第二说话人清楚地意识到第一说话人的言语语用预设,故意采取与第一说话人意图相违背的行为,把第一说话人话语中的人“耳朵”误认为同字不同意义的猪“耳朵”。将人耳朵与猪耳朵并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巨大的反差制造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因而,相声表演者一方有时故意误解对方话语,做出曲解含义,以期收到出奇制胜、引人发笑的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

四、相声语言中的对立统一语用预设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阴阳两因素组成,都是对立统一,内部均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转化。在相声表演中,说话人一方故意违背共知语境背景下预设的认知知识,使语言与语境不相适应,对立相反,制造话语表达上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让人听了感到惊异,但细细品味,又统一于共知背景下,显得合情合理。例如:

甲:我往屋里一看,×××的中国妈、日本妈,他爱人孩子都坐满了,桌子上摆满了中国菜、日本菜,嘿!真好。

乙:好!

甲:好!什么好?

乙:怎么啦?

甲:×××你太不够意思了,为了你们母子见面我跑前跑后的容易吗?怎么着,你们都进屋吃去啦,不管我啦,我告诉你,你们不是不叫我吗,没关系!当时,我一狠心,一跺脚,干脆!

乙:回去了。

甲:我进去了。

这个相声片段出自《东京客人》,[9]甲的第一、二句话语表明客人均已就席,甲由此感到不满,乃至愤怒。预设的共识性是指说话双方的共同知道的事物。根据说话人双方背景知识预设,甲因愤怒而应立即离开此地,而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恰恰相反。甲的行为违背共知背景知识预设,给听众带来相反的思维,不禁发出一阵爆笑。这种使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其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大相径庭,构成阴阳对立相反,形成强大对比,反差,但稍加细嚼,甲贪吃的本性暴露得淋漓尽致,这又统一于这个话语语境之下,甲的话语前后彼此关联,均在情理之中。因此,这种有意违背说话人与听众之间的背景知识,制造对立统一语用预设,相声语言讽刺、幽默等艺术效果由此获得。

关于对立统一语用预设出包袱,有不少的相声段子使用了这样的手法,就是语言自相矛盾,相互关联,从而产生幽默或荒诞的喜剧效果。例如:

甲:直到现在、我研究戏剧五十多年了……

乙:您等会儿吧,您今年多大岁数?

甲:四十三岁。

乙:研究戏曲五十多年啦。

甲:啊,所以呀。

乙:今年您四十二,怎么研究戏剧五十多年呢?

甲:啊,是啊,它这个,差点是吧?

乙:差点呀,差多啦!

甲:是啊,你听着奇怪呀。

乙:啊。

甲:是嘛,连我听着都奇怪!

这个相声片段出自《戏剧杂谈》。[9]这里甲说研究戏剧工作五十多年了,预设着甲的年龄至少在五十多岁之上,而甲第二次回答岁数时只有四十三岁,显然与第一话语命题相违背,制造了矛盾,使二者对立起来。当乙再次问甲研究多少年时,甲采用了模糊语言,预设甲研究戏剧之艰辛。甲的两次话语的对立、矛盾与其艰辛的戏剧研究紧密关联,又在情理之中。

上述研究表明,相声语言广泛运用语用预设,包括各种传统语言形式和传统文化内容等既有利于体现相声的民族特色,继承相声的文化传统,又有利于反映社会现实。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用预设这个概念作出了阐释。在分析大量相声段子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相声语言艺术效果作出了推理阐释,发现虚假语用预设,刻意曲解语用预设和对立统一语用预设是相声语言获得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的重要机制,理解这些语用预设机制能帮助相声创造者更好地创造相声语言,也能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相声语言本质。因此,对相声语言艺术的语用预设系统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相声语言中的语用预设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还可从语用预设的多方面对相声语言艺术进行深入研究。

[1] 王力叶.相声艺术与笑[M].北京:广播出版社, 1982:22.

[2] 池昌海.相声“包袱”构拟与语用“合作原则”偏离[J].南昌大学学报, 1997(6):78-80.

[3] 高玉兰.会话含意理论在中国相声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2):59-61.

[4] 崔佳.相声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8):132-135.

[5] 赵芝磊.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相声“包袱”手法在幽默言语中的意义构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3):86-89.

[6] 王守元, 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3):1-6.

[7]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68.

[8] 吴文科.中国相声精粹[M].北京:同心出版社, 1999:23-96.

[9] 侯宝林, 薛宝馄, 汪景寿, 李万鹏.相声艺术论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言语预设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