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0-04-03 06:03陈邵涛指导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颈性夹脊椎动脉

陈邵涛,指导: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据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约有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颈椎病。本病是由于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因受刺激导致其管壁的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致使脑干和迷路缺血缺氧,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耳鸣、视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发生猝倒、昏厥。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疗效满意。

1 推拿治疗

王军[1]利用弹拨点按法和侧扳法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患者,通过治疗前后对患者X线和TCD的检查,发现有明显的改观,其总有效率达96.7%。朱彦平等[2]应用旋转手法治疗40例,使颈椎前后位松动,手法复位,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对比康复前后TCD检查结果,观察到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椎动脉血液供应明显改善。邓贵毅[3]运用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9例,痊愈21例,好转16,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井夫杰等[4]治疗80例,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俘(ET),结果显示,血浆ET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提示益脑推拿手法通过卧位颈项部的放松和整复手法操作可解除肌肉痉挛,调节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头皮血管感受器以及颈项部软组织内的感受器;通过反射机制,使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血浆ET水平下降,改善椎动脉供血。高平洋[5]认为,旋转手法只要运用得当,既可纠正椎间失稳引起的颈椎小关节紊乱,又可使骨刺和受压的椎动脉相应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减轻或消除骨刺对椎动脉的刺激,并认为旋转角度在60°内是安全的。叶国伟[6]认为手法复位是治疗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左同军[7]运用“开源增流法”“左右平衡法”“解痉通畅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总有效率为98%。严斌[8]运用倒悬推拿法治疗66例,总有效率98.48%。林章彩[9]运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156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2 针灸治疗

周建伟等[10]针刺风池 、颈4~7夹脊穴、百会,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常青[11]取百会、玉枕、风池、颈百劳、头针晕听区。经络辨证组疗效较口服西比灵对照组好;经络辨证组与脏腑辨证组无显著性差异。郑崇勇等[12]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总有效率67%。贾红玲[13]运用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分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情况,结果显示项七针组有效率为89.47%,颈夹脊组为76.47%,在改善脑供血方面项七针组优于颈夹脊组。汪艳[14]取穴:玉枕透风府,承浆,攒竹穴。玉枕斜刺1~1.5寸透向风府穴,平补平泻,使酸胀感扩散至颈项及枕部;承浆直刺0.5~0.8寸雀啄泻法;攒竹穴向上斜刺0.5~0.8寸,平补平泻。总有效率 98.3%。张冷等[15]采用“关刺”方法治疗,取穴:当枕部,上项线外端下缘凹陷处,从斜方肌肌腱起点外缘处,平行于上项线向正中线方向呈15°角刺入约1.5寸。当肩背部肩胛骨内侧角,肩胛提肌肌腱止点处,直刺约1寸(此处应根据病人的形体胖瘦适当调整进针深度,以防刺入胸膜腔而发生气胸)。当侧颈部,发生病变椎体的横突端处(如病变广泛或影像学未见明确异常者,可选取压痛明显的横突一处或数处),直刺约1~1.5寸。当颈后部,选取与第3组中所取横突的同一椎体的棘突两侧,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直刺约1寸。治疗24例,显效率62.5%。陈武杰等[16]运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94.4%。

3 中药治疗

方晓明[17]将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成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滞血癖、气血亏虚、痰癖交阻和肝肾不足等6型,并分别给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涤痰汤合桃仁四物汤、归脾汤、补阳还五汤和左归丸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5.31%。李乙根[18]根据伤寒论中葛根汤所治的症状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表现的症状有相同,以桂枝加葛根汤治疗60例者,总有效率为93.3%。汤宏[19]辨证为肝阴不足,脾虚湿盛,痰浊中阻,清阳不升4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加味治疗175例,总有效率99.4%。陈祖平[20]在传统牵引手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139例,总有效率98.6%。李现林[21]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指迷茯苓丸治疗82例,总有效率87.8%。肖达生[22]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69例,总有效率95.65%。

4 结语

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上采用相应的推拿手法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椎病是通过调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椎动脉系血流动力、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和降低ET水平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增强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不同学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都持有各自的观点和方法,并可以在临床上取得相应的疗效,但是寻求更令人信服、更具科学性的治疗手段,是我们将来研究探讨的重点。比如可借用MRI、TCD等现代科学手段对本病在推拿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直观的动态观察,这在临床治疗中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23]。

[1]王军.侧扳拔伸牵引弹拨点按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中医药学刊,2003,21(6):880-882.

[2]朱彦平,郭非,王马魁.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10-1511.

[3]邓贵毅.手法治疗颈性眩晕39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3):35.

[4]井夫杰,张静.益脑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39-40.

[5]高平洋.推拿手法结合牵引下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J].安徽中医学院院报,2006,25(2):2224.

[6]叶国伟.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6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6):71-72.

[7]左同军.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615-616.

[8]严斌.倒悬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942.

[9]林章彩.推拿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6例[J].福建中医药,2010(2):22.

[10]周建伟,胡玲香,李宁.针刺推拿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4):227-231.

[11]常青.经络辨证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5,28(3):34.

[12]郑崇勇.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3):188-190.

[13]贾红玲.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5.

[14]汪艳,马俊华.升清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10):122.

[15]张冷,黄丽萍.“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6):40.

[16]陈武杰,陈秀玲,林妙君,等.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10,26(7):50.

[17]方晓明.辨证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8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3.

[18]李乙根.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新中医,2002,34(2):56.

[19]汤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75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417.

[20]陈祖平.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3,24(l)82.

[21]李现林.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指迷茯苓丸治疗颈椎病[J].四川中医,2004,22(7):82.

[22]肖达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颈椎病6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37.

[23]施锡璋.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颈椎病[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5.

猜你喜欢
颈性夹脊椎动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