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芝,陈俊琦,吴秋萍,廖韩波,林仁勇,黄 泳△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2.荔湾区中医院金花街社区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输穴,可治疗心痛、痴呆等心脑疾病[1]。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针刺神门穴对心脏的生理指标有明显影响。HRV是目前公认的判断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定量指标,是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2]。Actiheart心电记录仪是一种无创性的体外测量 HRV的仪器,并且自身带有分析软件可分析其中的时域和频域等指标,从而较为准确和方便观察及分析心脏的变化。本课题拟通过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和短程记录分析程序对神门穴针刺引起的 HRV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基于心率变异性针刺神门穴影响心率的机制。
受试者全部来自广州某高校,均为健康在校学生,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无心脏疾病,如瓣膜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②无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③近期(3个月内)无服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影响心律的药物,未接受过针刺治疗;④饮食规律,不嗜烟酒茶咖啡等,睡眠正常,体型适中,无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史;⑤对针刺无恐惧心理,配合针刺和实验。其中,男性 35例,女性 35例;年龄 19~24岁,平均(21.37±0.92)岁;体重 41.5~85 Kg,平均(56.55±9.96)Kg;身高 1.50~1.85米,平均(1.66±0.08)米。
70例受试者均接受 Actiheart心电监测。各志愿者平躺安静休息 10 min后,由专人用纱布沾清水(禁用酒精)清洁受试者剑突处皮肤,并贴上 Ambu心电图电极片(Malaysia,有效期至 2025年 2月),将 Actiheart心电监测器安置于该电极片上,水平向左展开心电监测器接口电线,电线呈伸直状态时,在其左侧尽头处皮肤安置另一电极片和监测器的另一接口。完成针刺前、留针时和出针后各 10 min全程心率变异性监测。实验过程记录由同一名实验员完成。
当 Actiheart仪器安置 10 min后,试验者在平躺清醒状态下,接受同一名资深针灸医师针刺(以保证针刺手法相对一致)。
取受试者左侧神门穴,穴位定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3],常规消毒穴位处皮肤,使用天协牌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 0.25 mm×30 mm,刺入深度为 5~10 mm,得气后,开始记录时间。留针时,先均匀捻针 1 min,捻转幅度 ±180°,频率为 120次/min,然后停止捻针 1 min,接着开始第 2次捻针 1 min,接着又停止捻针 1 min。如此反复 5次。最后出针,记录出针时间。
当监测完毕时,卸下 Actiheart心电监测器,撕下电极片,清洗电极片贴附的局部皮肤。安置记载数据的 Actiheart心电监测器于读卡器上,点击下载按钮,将资料保存于已设置的文件夹里。分析数据时双击该资料,系统将自动进入 HRV短程记录分析程序,指标的采样时段设置为 10 min;分别选取针刺前 10 min、留针时 10 min、出针后 10 min的时段进行分析,在分析窗口中将各指标的数值分别复制,录入 Excel文件中。
本实验观察指标包括心率(BPM)和心率变异性指标 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 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所有数据由专人整理。采用 SPSS13.0软件包中的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来分析针刺前、留针时、出针后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与针刺前比较,留针时 BPM下降(P<0.01),SDNN、RMSSD、HF均升高(P<0.01);出针后 BPM下降(P<0.01),SDNN、RMSSD均升高 (P<0.05),而HF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留针时比较,出针后 BPM升高(P<0.01),SDNN、RMSSD均下降(P<0.01),HF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1。
表1 试验者针刺前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比较(n=70,±s)
表1 试验者针刺前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比较(n=70,±s)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5,**P<0.01;与留针时比较,△△P<0.01。
观察时间点 BPM SDNN RMSSD HF针刺前 70.74±9.98 61.32±25.30 54.90±36.28 1636.49±2926.93留针时 65.93±8.49** 72.20±27.54** 65.32±41.79** 2159.84±3774.49**出针后 67.93±8.57**△△ 65.85±29.83*△△ 58.37±40.35*△△ 1873.20±3024.45
神门穴因其对心脏的治疗作用而常被选作心悸、心疼等疾病的治疗穴位。近年来有报道针刺神门穴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其中林冬群等[4]发现电针内关、神门穴能有效提高冠心病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程斌等[5]观察电针神门穴后冠心病患者心率的变化,发现电针后较电针前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针刺神门穴有改善心功能及降低心率的作用。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6]。其常用的时域指标中,SDNN是用来衡量 HRV总体的大小,对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的整体作用做出评估;RMSSD可以作为衡量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大小的指标[6]。频域指标 HF则是研究心脏迷走神经活动的可靠指标。
本试验通过分析针刺神门穴前、中、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来推断针刺神门穴影响心率的机制。通过观察70例试验者针刺神门穴针刺前 10 min,留针时 10 min,出针后 10 min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RMSSD、BPM及时域指标中的 HF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①针刺神门穴可降低 BPM:与针刺前比较,留针时和出针后 BPM均下降;与留针时比较,出针后BPM升高;②针刺神门穴可兴奋迷走神经:刺前比较,留针时和出针后 SDNN、RMSSD、HF均升高;与留针时比较,出针后 SDNN、RMSSD均下降。RMSSD、HF均是表示迷走神经的指标,其值上升表明迷走神经增强,表明针刺可以增强迷走神经,从而拮抗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下降。出针后 SDNN、RMSSD与留针时比较仍有差异,表明其后效应存在。
综上所述初步肯定,针刺神门穴可以兴奋迷走神经,抑制交感神经,从而增强自主神经的整合功能,减缓心率,且出针后其后效应仍能维持此作用。
[1]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4-195
[2] Bauer A.Heart rate turbulence:standards of measurement,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and clinical us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lter and Noninvasive Electrophysiology Consensus[J].JAm Coll Cardiol,2008,52(17):1353-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2006,GB/T12346,2006:27
[4] 林冬群,林宇,胡佳,等.电针内关、神门穴对冠心病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241-2242
[5] 程斌,谭奇纹.电针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12-14
[6] 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