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导向的高校行政管理研究

2010-03-23 08:57
统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权力管理人员行政

唐 炯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5)

一、以服务为导向的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特征

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政策的改变,高校行政管理事务也随之增多。要尊重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就要强化非权力性管理的作用。非权力管理,包括指导、协调、援助、支持,在本文中概括为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

1.服务是一种隐性管理。隐性管理是相对于显性管理而存在的。隐性管理不是以显性的文字、符号为负载,而是以隐性的形式作用于管理者和其他人,特别是观念体系,从而间接地对管理发生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中对服务功能的强化就是一种隐性管理的表现形式。服务并不代表放弃管理,高水平的管理越来重视服务在隐性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把过去的上指下派、发号施令式的强制管理,转变成指导、协调、援助、支持,会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服务使管理更人性。管理的人性化有利于被管理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使管理工作更加顺畅。服务使强制性管理更具备了柔性的色彩,对人的本性给予更多的关注,把人的地位看的更高,更具人性化,能够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加努力和积极地投到工作中来。因此解决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将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观念具有“官本位”倾向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仍然存在“官本位”观念,缺乏服务意识,对工作的责任感不强,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行政管理人员追求权力至上。这种“官本位”思想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导致因循守旧,视野狭窄,缺少创新精神。

(二)行政管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够谨慎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构成缺失,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择面较窄,过分强调学历、学位,不注重其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行政管理人员的使用、提高失衡,导致了管理人才的极大浪费和管理成本的提高。群体心理阻抗因素,也阻碍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

(三)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出现官僚迹象

这表现在办事没有服务意识、党政领导争权、行政管理机构臃肿、校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四)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动力较低

考核目标单一而模糊,考核标准过低,考核弹性较大,考核较片面,效能考核不明确,常用的考评方法是填写一份年度考评表,将自己一年的工作写成述职报告,然后领导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一般的情况是,优秀轮流坐庄,其余人均称职。

(五)高校行政管理中沟通的畅通性不高

主要体现在合作意识较差、沟通与协调的随意性较强两个方面。

从以上影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效能的具体原因来看,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要强化非权力性管理的作用,并将非权力性管理即指导、协调、援助、支持概括为本文的核心论点,即服务性管理。

三、探索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主要靠满意度进行评价,对行政管理满意或不满意要由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教师和学生说了算,而不是行政管理系统的自我评价。目前,在国内一些高校,管理人员对教师发号施令,用行政权力干涉教师的学术权利,决定学校的很大一部分重要决策,出现高校管理人员是“管理”而不是“服务”教师的情况。而且,在国内高校的内部基本形成了管理人员控制学校主要权力的现象。事实上,高校的管理机构应该是服务型的,是为全体师生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关系的错位给我国高校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和改革。

(二)探索新型管理体制,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建立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但还不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权力中心适当下移,权力适当分散,把一定的资源分配权、机构设置权以及一定的人事权等适度下放,适当扩大学院和系的自主权,激发基层自我寻求发展的动力。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一定要强调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培训,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除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外关键在于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业务知识、工作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高低、时间和效率观念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要对广大管理者进行现代意识、现代知识教育,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二是要加强“现代意识型”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改善管理人才的队伍结构,促进现代管理意识水平的提高。

(四)强化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是管理的一个环节,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管理层不应该把绩效考核的焦点仅仅集中在考核的结果上,应重视事前的设计、事中的评价实施和事后的反馈,最重要的是通过考核结果强化管理人员的行为,并与之共同找出导致不良绩效的实际原因,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达成共识,为以后工作的改进找到方向,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高校在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本着“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简便可行的评价体系和办法,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每个岗位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结合的考评指标体系,同时应该避免两个极端。

(五)与时俱进,实现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设施和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条件,建立能使教职人员充分交流的设施和环境,逐步做到管理手段和实施的现代化、网络化。知识社会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使高校的组织结构从过去的“线性模块”结构变成“网络化模块”结构。为增加决策的实效性、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需大力培育中介性的自发组织参与学校管理活动。高校的参与意识、自觉意识较强,为各类自发组织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同时,要减少管理上的中间环节,让最高管理人员尽量与基层打交道,将决策变形和信息扭曲程度降到最低,以提高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

[1]赵晓英.基于服务视角的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效能的研究[OL].www.cnki.net中国知网,2009-09-27.

猜你喜欢
权力管理人员行政
行政学人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权力的网络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