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娟
陈春娟 天津市塘沽第五中学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国内外的学者因研究的视角不同而表述各异。合作学习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莱文教授的说法是:“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赖他们整体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我国学者华国栋教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指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同学间合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合作学习的界定存在差异,但我们仍可从中看出,合作学习的核心是通过群体互相协作、研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互相信赖的协作意识。合作学习在倡导教育公平、照顾学生差异、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确实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运用不好就会出现“学优生”的学习缺乏挑战性、“学困生”产生依赖心理等问题,从而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下面笔者就一教学案例来谈一谈开展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案例:
笔者听了这样一节课,内容为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锐角之间的关系和边角之间的关系后,引出书中例题。例题为: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水平距离为120米,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米)随之提出了三个问题:1.题中有没有你新接触的概念?如果有,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吗?2.你能看懂这道题吗?你有问题吗?你能给其他同学解答疑问吗?还有其他的解法吗?3.你有勇气给大家讲解这道题吗?教师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看懂例题及解题过程,并激发学生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观察到学生对仰角、俯角这两个概念不是很清楚,就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讲解。随后,教师安排学生继续考虑后两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看书、讨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采取了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最后,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的形式看懂了书中例题的解答过程,在展示交流阶段,多组同学争相发言,共得出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定要处理好学生活动和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必需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和点拨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教师过多的讲解和指导会占用课堂的大量时间,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减少。教师的精讲应该是讲学生的共性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个性化的问题和相对容易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来解决。正像魏书生老师所说的那样,“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情”。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授了“仰角”和“俯角”的概念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采用了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的合作形式,每个小组由水平和能力不同的两名学生组成。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异质学生间的合作,也可以照顾到同质学生间的交流,同时还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合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随时点拨,充分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有利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这节课在解疑的过程中完全打破了教师包办代替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一题多解;有的学生不再满足于就题论题,而是将解题思路归纳总结,使得解题方式方法趋于简洁,触类旁通。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处理好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从而获得质量和效益的双丰收。
这些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倡导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就丢掉了传统的独立学习。相反,合作学习是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之上的。当问题出现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当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或陷于苦求不得之时,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假如在学生毫无思考的情况下就让他们合作交流,有些学生就可能无从说起,只能盲听盲从,而个别优秀生则可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宰,这样也就收不到合作交流应有的效果。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节教学案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教师特意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和不懂的问题简单地写下来。这种方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主动思考,尤其是对于“学困生”,避免了不加思考就直接从“学优生”那里获得信息的现象。笔者在听课中就观察到一个“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了“根号3为什么在解题过程中不开方,而是要在结果中才开方”的问题,可见他在看书的过程中确实是思考问题了。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才会有交流的内容,才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才可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本节课正是因为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充裕,才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更加多样化,才使得后来的合作学习不仅缩小了讨论的范围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教师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而要将独立思考融合于合作学习之中,让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教科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就可以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上面案例的例题中,只有“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是新知识。只要弄清这两个概念,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已有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设置了“题中有没有你新接触的概念?如果有,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吗?”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关键点上来,防止学生的思维偏离主题。问题可以决定思维的走向,因此,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问题作为引领,否则学生没有任何收获,合作学习也会流于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一个好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首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围绕三维目标来进行。若偏离了此主题,即使问题设计得再新颖独特,即使学生再情趣盎然,其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其次,问题要难度适中,并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进来。问题要尽可能多角度地、多层次地设计。尽量做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最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组题目,可采用分层次或递进式的问题,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均能有所提高。再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尽量避免结论性问题的设计,而是将问题设计成开放型和探索型。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加工、归纳、猜想发现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为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评价具有引领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将期待的东西传达给学生。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观察到这样一个细节:在做练习时,教师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讨论一道题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互相讲解。一位“学困生”在组长的耐心讲解之后终于明白了解法,感到非常的兴奋。教师观察到了这种情况,并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该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完整地将问题答对了,但此时下课铃声已响,教师只是对该生说了一句“坐吧”,就匆匆做课堂小结了。应该说,这位老师很敏锐地观察到了“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展示的机会,但是他却不够细心,并没有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开展合作学习若离开了鼓励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不会持久,难免会造成虎头蛇尾的情况出现,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障。捆绑式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捆绑式评价就是把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捆绑在一起的评价方式。首先,各小组内设立小组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将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捆绑在一起,在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开展竞争,年级组和学校以评选“好伙伴奖”、“黄金搭档奖”和颁发奖学金等方式对优秀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教师随时随地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在前面的案例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契机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位“学困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到组长同样需要被关注、被表扬。在表扬组员时,要表扬他们经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表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表扬组长时,要表扬他们的责任心,表扬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的智慧与组织能力,这样能更加确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威信,使得合作学习在班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小组成绩与个人贡献的统一;真实性和情境性的统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获得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并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在新课程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准确领会合作学习的内涵。只要时刻把握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根主线,并妥善处理好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