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红
【摘要】理答是课堂问答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课堂评价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两位教师的理答方式,提倡综合运用多种理答方式,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 理答方式 提问
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过:“教师的智慧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我们称之为理答行为,它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课堂理答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效率以及课堂文化,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也影响学生对一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因此,教师理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理答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在某次我校和另一所兄弟学校交流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中我观察了本校王老师和他校黄老师的理答方式,他们上课内容为牛津英语8A Unit 5 Reading,课后,我从两位教师的理答方式数据统计上进行分析:从打断学生回答和追问上看两位教师频次基本相同,从鼓励性评价上看,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回答的鼓励和称赞,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占28%,黄老师的课堂上占54%。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两位老师表扬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王老师表扬学生说Great!/Youre so clever!/等。黄老师表扬学生说Very good!/Wonderful!等还带头给发言的同学掌声。两位老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都非常广,学生愿意说,学得也非常开心。我们知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恰如其分的反应。教师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表情或眼神的交流等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含义。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或缺乏深度,那么教师可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作出进一步回答。两位老师在这一点上都做得不错,遇到少数回答不完美的学生,都能通过追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往深层次去思考,学生也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下,深度挖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我们经常在听完一节课后,会对听课老师做出这样的评价“教师语言过于啰嗦。”课堂上老师们经常会重复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学生回答之后,又会重复学生的答案,希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一堂课上这样的形式不能出现的太多。在本次课上,王老师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最多,占了54%,黄老师则占24%。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两堂课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别占了5%和12%。本课是阅读教学课,在对文章的理解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对篇章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这两堂课上,教师自己代答分别占了8%和5%。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学生或教师自问自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另外课堂上教师都能充分尊重学生,没有打断学生的回答,更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不理睬。
事实上,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在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我觉得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提问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2.抓住提问时机,适时提问。课堂提问作为引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注意时效性。埃尔斯特吉斯特(Elstgeest,2001)指出:如果在儿童活动过程中不合时宜地提出问题,设计得很好的问题也可能是没有效果的。他同时还指出,教师经常会因为急于赶进度而在不恰当的时候提问。3.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循序渐进。问题设计难易要适度,角度要新颖、富有趣味性。问题提的深了往往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场面,提的浅了又会使学生产生“不屑一顾”的情绪,激不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符合教学目的要求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经过思考回答问题。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田地,除了精心准备我们的预设外,我们更要练就“课堂对话”,把握师生对话,即课堂智慧理答。因为恰当而又巧妙的课堂理答能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全面、深刻而正确的认识;能推动教学过程,发展和提升教学效果;更能促使课堂精彩有效的生成。
【参考文献】
蒋丽 课堂提问的反馈艺术[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