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特级教师 白金声
得失寸心知
——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黑龙江特级教师 白金声
“我为语文而来”,
又闻六字金声。
——编者画外音
凡事都有第一次,人生的第一次,是值得回忆的。也许它是甘甜的,也许它是苦涩的。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这里,我想起了第一次上语文公开课的事儿。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一所村小学教语文。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消停。严寒过,坚冰融,深孚众望的邓小平复出后,最先过问的是教育。因此,广大教师最先听到了潺潺春水轻柔的歌声,小学语文教学也最终结束了以读语录为主的那噩梦般的10年,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一天,老校长在会上高兴地说:“学校要搞‘教学周’活动,从高年级到低年级,所有学科人人上公开课,大家互相切磋教艺,交流思想,最后咱们选出一位教学能手,参加公社的比赛。”
当时,我教六年级,当然首当其冲。为了显示我的“才华”,我选了一篇难度较大的长课文,那就是《小英雄雨来》。整个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介绍作者管桦。
站在讲台上,我激动地注视着那一张张光洁而又略带稚气的脸,振振有词地说:“同学们,这篇小说的作者是管桦。管桦,原名叫鲍化普,河北丰润人,生于1921年。管桦在小学读书时就接触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书,并且爱听民间故事。稍长,受表兄翟俊臣的影响接触了鲁迅、高尔基的作品及文艺性杂志,开始练习写作。1941年,到冀东作报社记者,开始发表文章。话剧《三百人和一条枪》是他的第一个成功的剧本,小说《辛俊地》发表后,曾引起文艺界的讨论。”
评课时,老校长说:“学生听了你的这番介绍,我发现他们个个晕头转向,这哪是简介作者,纯属是给中文系大学生讲文学概论,太深了,太难了,得马上改过来。”
第二步:概述故事情节。
我眉飞色舞地说:“优秀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儿童英雄雨来的形象,描述了他在与日寇斗争中,巧妙地掩护了自己的同志,并在敌人的屠刀下胜利脱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大家读后一定会喜欢他的。”
交流时,老校长说:“‘情节生动曲折,形象鲜明生动’这样的话应当让学生在读后自己说出来,你这样处理,叫越俎代庖,这怎么能行呢。”
第三步:动情范读课文。
朗读是我的长项,我有一定的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对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做过专门研究。范读时,我基本上把这篇小说的书面语言变成了有生命的诉诸人的听觉的活生生的有声语言,效果非常好。
座谈时,老校长说:“白金声的朗读,不是简单的‘照字读音’,而是在具体、细腻、真切地感受作品的基础上,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把小说读活了,这一点难能可贵。”
第四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时,我用了将近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分析雨来的人物形象。最后我说:“雨来之所以能和敌人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这与他平时所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雨来上夜校时出现的,写出了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鬼子毒打,鲜血直流的情况下,血滴溅在课本上,用来烘托雨来热爱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研究时,老校长说:“文章比较长,可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再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思考,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教师可这样提问:‘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这样设计,效果会更好些。”
最后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以一颗平常的心上公开课,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学科的性质不能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本,胸中有情,手中有法,让语文教学活起来。白老师,你这节课,基本功过硬,语言美,板书美,教态美,课堂教学比较厚重,如果能心中装着学生,把分析变成读讲,那就更美了。”
一晃儿,30多年过去了,老校长的教导牢牢印在我的心里。“如果能心中装着学生,把分析变成读讲,那就更好了”这句话我一辈子忘不了。老校长所说的“心中装着学生”,就是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学习语文的自主权。
现在,我还体会到:能有机会上课,特别是公开课,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上课之后,被人评说更是一种幸福。有多大的热情欢迎评课,我们的教学就会有多大的进步。从第一次上公开课到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走过了30多年的春华秋实,在行进的路上一程山水一程歌,所有这一切得感谢老校长对我的指导。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一个观点,那就是要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把握学科的本质是一切教学的根。我明白,语文教学对于我来说,是要用一生的智慧与心血去浇灌的。
特约编辑 刘中林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