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一种叙事策略

2010-03-22 16:10王凤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历史主义偶然性命运

王凤玲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偶然性: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一种叙事策略

王凤玲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新历史小说作为新历史主义观的产物,以偶然性为叙事策略对传统历史小说的真实观进行了解构。其叙事的发展不再试图展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是让偶然性统领全文,用巧合牵引历史进程,用偶然性对历史进行虚构和想象,以此渲染对历史理性的思考和感悟。

新历史主义;小说;偶然性;叙事策略

偶然性是与必然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二者作为一对哲学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必然性对于偶然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作为人创造的历史,和人本身一样,是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非逻辑,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体。以此为理论基础,新历史主义观重视和强调偶然性的作用。这一观念以极大的冲击力影响到各个文化领域,文学创作也在其中。偶然性客观上成为新历史小说的哲学基础,“偶然性”在文坛上取得“合法性”地位。如果经典文本仅仅是铁证一般理论的实例,是必然性注脚的话,那么新历史主义小说解构了以往的宏大叙事,在破碎化的历史记忆中通过历史偶然性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永恒的理性思考,在对历史进行诗化的虚构中以偶然性的张扬创造了中国小说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体验。

一、历史行为的个人化书写

传统的历史小说总是将阶级、仇恨作为革命历史叙述的动因,从而将阶级因素根植在小说中;而新历史小说则是将偶然性的选择作为其叙事的动因,展现个人的、民间的历史真实。《白鹿原》中的一对恋人鹿兆海和白灵靠投掷铜元来决定是参加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而他们后来果真戏剧性地更换了各自的政治归属。两人的结局更富戏剧性:出生入死的白灵被革命同志当作潜伏特务处以“活埋”,而身为营长的鹿兆海在进犯边区时阵亡,竟然被当成了抗日“烈士”厚礼安葬。作品中另一个人物黑娃由逃学儿童成为农民运动的带头人,投身红军又落草为土匪,转而又由国民党营长变为共产党副县长,他的生命轨迹,也充满了偶然性的因素。新历史小说不再进行必然性的归并,面对既成的历史真实,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符合因果逻辑的必然性理由,而是将认定的偶然性选择或某种巧合引起的历史叙事作为小说发展的动因。新历史小说刻意地模仿人生的随意性、不确定性,从而将偶然性选择成就了历史真实的一面,从而打破传统历史小说叙事必然性的天平,完成对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客观历史的真实观的颠覆。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中孙屎根本来想参加国民党,只因为仇家李小武先他一步进了国民党中央军,他才投奔八路军,成为共产党革命者。对于战争的叙事也是充满了意外,八路军指挥员孙屎根为一次奇袭作了充分的准备,以为稳操胜券,谁知派去下麻药的小冯没有将麻药下到菜里,却下在汤里,五个日本兵只麻翻了三个。惹起了日本兵与八路军的一场混战,偏偏国军李小武得知此事,赶来抢功,坐收渔翁之利,土匪路小秃也闻风而动,割掉日军的人头,这一切阴差阳错引发了日本军大规模报复,血洗了整个村庄。这一连串的事件充满了偶然性因素,偶然性因素不仅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事件的发展,更决定了历史的进程。他的《故乡相出流传》多次出现“扔钢崩”的场面,扔钢崩可以定生死、定迁徙,可以决定许多人的命运。格非的《迷舟》也将偶然性作为颠覆历史中个人命运的写作手段。历史是偶然的许多不期而遇的巧合组成,人的命运充满了非理性的异己力量,难以预测。新历史小说不再试图展现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得到了强调和放大,即新历史小说家用大量的偶然性因素来展现他们对于历史的虚构和想象,从而揭示偶然性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同样对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情节推演的自然选择

在新历史小说中,革命者的人生抉择不是来源于某种纯粹的信仰,也很难找到单纯的阶级仇恨、阶级觉悟。那些看起来庄严神圣的政治选择,往往源自无法言说的个人私欲,其内在动机很可能不过是报私仇、求生计、兄弟义气、手足情深之类的个人状况。无论是选择的原因,还是选择的结果,都很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在情节的推演上,新历史小说也突出偶然因素的重要性。余华的《活着》里的主人公徐福贵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却因巧与龙二赌博输尽家产而沦为农民,龙二则成为地主。更巧的是40年代的土改中,龙二因是地主恶霸被枪决,福贵却因为是贫民而分得龙二的五亩土地;《传说之死》中的六姑婆为救革命的弟弟而碰巧成为镇上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出生时偶得日本军医救治,十几年后他为此成为汉奸而饱受红卫兵的藤条之苦,然而又是十几年后,却因同样的原因——被日本军医救治而成为中日友谊的使者。偶然性能够将个人的命运在顺时性的历史中截取出来形成共时性的历史真实观,历史只是叙述的背景或者模糊的存在于文本之中,带来的则是作者个人化的对于历史真实的理解,历史只是一个文本,有着不同于正史的言说方式,偶然性的存在打破了历史顺时性的结构,存在的则是个人的记忆。李晓的《相会在K市》更是体现了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革命者刘东在赴苏南参加抗日武装时被日寇杀害,后被追认为烈士,然而通过“我”的采访和对有关资料的查询,才发现这一事件充满了偶然性因素:小丽的父亲因被房东误会是小偷而被日本宪兵抓进牢房;刘东因没有和小丽的父亲碰上头又不知道其去向而被怀疑是奸细,后被杀死;小丽的父亲出狱后没有去苏南,故而失去了解释原因的可能;最后因为老周觉得多一个烈士比多一个叛徒好些,刘东被申报为烈士……人物的命运完全被这一系列的偶然性事件决定着,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其中的一个偶然性因素稍微改变,人物的命运也就面目全非了。而在李晓的另一篇小说《叔叔阿姨大舅和我》中,偶然性事件视为造成叶阿姨悲剧命运的决定因素。在小说中叙写一个离奇的故事:以前同“我”妈和大舅一起在新四军里出生入死的叶阿姨,解放后一次与丈夫的战友偶然的聚会,竟被杜叔叔认出是个特务,她迫于压力杀死自己的丈夫(夏叔叔)后畏罪自杀,其真实身份无人知晓,小说中牵涉皖南事变等重大事件,但作者并未提供任何“客观历史事实”,历史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我”记忆中的一些碎片般未经证实的绯闻。“我”最后前往叶阿姨“投奔革命或受命潜伏”的地方,但未获得丝毫真实史料,只是让我对真实史料的态度变得更加漠然。新历史小说深入到历史真实层面进行人物的塑造,“将要发生什么”这个基本问题所构成的情节结构,对以往我们所认为的正史进行解构,用巧合的人物、各种事件自然的聚集在一起,使他们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聚合中频频相遇,发生纠葛,从而保持不断的历史叙述,偶然性事件,这就是历史人物的宿命,这也是热衷于“偶然性”作家的潜台词。

新历史小说中情节不是围绕因果关系而成,而是更多的依靠巧合。许多不可能的,甚至有悖于常识的事件在文本中出现,人物的命运逃不出偶然。新历史小说在历史众多的人物中选择自己独特的叙述需要,从民间的角度进行材料的分析,被强行植入的偶然是生活的“历史真实”,在情节的编排中偶然性成为非统一性、非规则性的力量支配着历史真实层面的需要。

三、人物命运的非理性描述

在新历史小说中,人物行为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人物命运总是与偶然性紧密相关的。这在周梅森的《国殇》中表现得很明显,白云森为了获得22军的军权挖空心思,眼看大权即将落在手中,但因会议中途外出撒尿而死于非命,由此导致战役全局皆变。另一篇小说《大捷》中,377师炮营的士兵杀死赵寡妇的看家狗,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卸甲屯的民团火并炮营,韩总司令愤怒,新三团成立而后被送上死地,韩司令最终也被复仇者枪击。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展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权力游戏,通过曹操、袁绍转生为草民曹成、袁哨等荒诞情节的描写,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历史轮回方式彻底消解了传统历史观。在新历史小说中,非理性的历史行为主体偶然的状况和选择决定了历史的书写,在这种意义上作品同时赋予历史发展非决定论的偶然色彩。如果说传统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是阶级的符码,是社会进步史观的体现者,那么新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抽象人性的符码,就是循环论史观的体现者。正史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往往写出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在历史叙述中关于必然性的表述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说明,即由果溯因的说明……偶然就是偶然,就是不可把握也无从预见的一系列非常规因素或突发性事件。新历史小说所强调的和抬高的正是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而必然性则从他们的作品中悄悄退隐了。”[1]新历史小说以解构宏大叙事、颠覆英雄神话、反史诗性的面目出现,以偶然性冲击必然性是其一个重要策略。池莉的《预谋杀人》中的王腊狗,数次报仇未遂也是因为偶然的意外,而深层的东西是他鲁莽、谨慎、怯弱、无赖、狠毒等复杂性格。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既有意识又有无意识,既有可控制的理智,又有无法控制的情感本能。突出偶然性,就是突出人们的非理性、无意识、情感本能的一面。这样更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常言中有“一念之差”或许会左右人的一生。偶然性的死亡导致文本叙事的不确定性、模糊性、随意性,表达的只是作者个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民间的叙事。

总之,在新历史主义理论影响下的新历史作家们不用努力寻找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再试图展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他们让偶然性统领全文,用巧合牵引历史进程。用偶然性对历史进行虚构和想象,渲染对历史理性的思考和感悟。按照主观愿望随意安排调遣历史事件,打破历史的历时性,历史的真实完全用偶然性拼贴,历史在作家理性的思考中成为一系列巧合,从而变得不可知,人物的命运在某一回或众多的碰巧中变得不可把握。他们将笔触伸向历史,反思我们的民族史,描写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心态及复杂的心理结构,忠实地描述民间的历史而不是简单的是非评判,针对现实提出的问题,力图通过探讨历史找出理性的答案,从而体现作家鲜明的主体意识,他们看重的是通过强化偶然性充分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虚构与想象,是不同于以往历史小说的地方。

[1]王又平.世纪性的跨越[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93-194页.

(责任编辑:永林)

I207.4

A

1008—7974(2010)07—0036—03

2010—04—05

王凤玲(1968-),女,河南延津人,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历史主义偶然性命运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命运的更迭
命运秀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理论旅行”中的误读与变异——以新历史主义之初入中国为例
永远严峻的考验: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萨勒姆的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