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Library与高校图书馆

2010-03-22 21:40
图书情报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图书馆资源

傅 俏

(江苏大学图书馆 镇江 212013)

·读者服务·

Living Library与高校图书馆

傅 俏

(江苏大学图书馆 镇江 212013)

作为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理念,Living Library服务逐渐在国内外兴起,在简要介绍其产生背景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的可行性,详细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认为该服务将拓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领地。

Living Library Living Book 高校图书馆 新型服务理念

Living Library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业务,它以借阅“活人”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智力帮助。虽然目前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但这一借阅“真人”的新型服务已经引起了很多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兴趣。

1 “Living Library”产生背景及发展

21世纪伊始,由一位名叫罗尼·勃格的青年与四位朋友建立了的非营利组织“停止暴力”在丹麦的哥本哈根音乐节上首次举办了Living Library活动[1]。当时,勃格组织了75本living Book,结果大受欢迎。该活动首先在欧洲得到传播,然后到达澳洲、美洲,目前已经登陆亚洲。据“Living Library”官方网站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1月23日,目前世界上已举办过130多次活动[2]。2008年,Living Library的概念首次引入中国。在上海交大图书馆召开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主办方举行了Living Library图书馆主题沙龙之夜活动。首次尝试利用此种形式,为与会代表提供了与“借阅”专家直接交流、答疑解惑、探讨相关主题的互动平台。笔者有幸第一次尝试了该活动,亲身感受了这种新型服务。

Living Library与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是截然不同的。传统图书馆借阅服务是图书馆以自身拥有的馆藏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而Living Library以“人”作为服务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该资源不属于图书馆所拥有而只是与图书馆进行合作。读者所借阅的“书(Living Book)”就是和你我一样的人。Living Library推出的新型服务读“书”主要是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方式,从所借“书”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中解析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都属于零次信息资源,隐性的资源,一般是难以获得的无形信息资源。

正如Living Library网站所宣扬的那样,Living Library活动旨在促进对话,减少偏见,鼓励团结,增进理解与信任,以积极、和谐的方式向人们的偏见发起挑战,改变人们对一些人或事的刻板印象。这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与理解,并推动社会的多样化和谐发展[3]。

2 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的可行性

Living Library服务虽然在本世纪初已在欧洲、美洲等国家开展,但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尝试。目前,在高校图书馆中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4]和同济大学图书馆[5]尝试举办过此类活动。我国的文化传统与欧美国家不同,所以在开展此类服务时首先要选取合适的主题,挖掘可以利用的“真人书”,使其愿意与图书馆合作并作为服务资源,而且还要关注读者能否接受这样的服务方式。

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图书馆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开拓心灵、开放心胸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有责任营造全新的阅读氛围、提供创新的阅读方式。而Living Library服务将人比作书,且引入了图书馆运作模式,这无疑扩大了图书馆的意义及社会功能。未来图书馆将承担真正的知识交流中心和信息共享空间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更有其优势,可以依托大学校园内人才济济的特点,挖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从教授、专家到普通学生都可以成为Living Book,选择的主题也可以向学科知识型迈进,创建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和服务。

从Living Book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图书一般都会有“副本”,但是对于Living Book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两本“书”的经历、思想和表达方式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且,由于Living Book不能保证每次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一成不变的内容供阅读,所以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本“书”时,得到的知识信息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在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活动中,读者在阅读文字、图片、影像资源时,都是被动的接受里面传递的信息,有疑问时也无法立即得到解答。然而,Living Book不一样,读者在阅读“书”的过程中,是一个和Living Book面对面平等交流的状态。尽管每个读者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不同进而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但是Living Book是有思想的,会根据读者提出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回答。所以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无拘无束的根据自己的想法从“书”中得到需要的内容,而Living Book不平凡的经历必将带给读者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另外,读者在阅读Living book的同时,Living book也在阅读着读者。因此可以说Living book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信息,也获得了反思自己原有偏见、观念的机会,使自己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使信息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效益。在国外已经开展的服务活动中,许多Living book均表示愿意为更广泛的读者服务,被更多的读者借阅,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

3 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传播地,拥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和利用资源的一整套体系,因此推出Living Library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Living Library将人比作“书”,其组织运作模式自然和传统的借阅模式有一定的区别:

3.1 分析读者需求

在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活动之前,高校图书馆应该针对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调研,利用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读者需求调查表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征询。这样做能使高校图书馆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明确自身的采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2 招募、征集和筛选Living Book

对于Living Book的采访工作,图书馆一般采用招募志愿者的方法。另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积极主动挖掘、推荐、引进“图书”资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征集的Living Book时,应该注重其系统性,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应根据Living Library服务的特点制定出长远的征集计划,明确活体资源发展的目标,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及评价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活体资源的连续性,使得服务科学有序的不断发展,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对于征集到的Living Book,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筛选,以保证其质量优良。最重要的是要挑选素质高的Living Book,这样才有助于知识的健康传播、消除偏见。

3.3 分类、编目、标引和利用Living Book

每一个Living Book登记时,尽量使用真名方便管理。小范围内可以采用当面登记的方式,以后扩展到大范围后可以采用网络登记的形式。每人注册时可以登记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或者感兴趣话题。大学校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图书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组织三类Living Books:学术交流类、思想政治类(包括宗教、信仰等)和心理健康类。其中,第一类:学术交流类。为满足大学校园的用户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利用Living Library所具有的面对面交流互动的特点,在用户和学科专家、教授之间建立新的学科服务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第二类:思想政治类(包括宗教、信仰等)。高校图书馆是传承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其用户大部分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基于Living Library的服务模式可以鼓励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参与,创建充满活力、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第三类:心理健康类。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校园中颇受关注的问题。Living Library提供的自由、轻松的交流、沟通服务,可以更积极、更有效、更便捷地解决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扰。这三类Living Books各有其特色,可以基本满足大学校园内不同个性化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然后,馆员根据每一个Living Book的特点,再进行细分编目,挑选、编排出可以提供阅读的主题。在编目过程中,应将各种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类,还要根据读者借阅后的反馈信息不断更新Living Book的编目信息,以便更加准确的标引Living Book。

与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源相比,Living Book这类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因此我们需要妥善保管和合理利用花费很多精力挖掘出来的Living Book。我们应当建立Living Book档案,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以免其无谓的流失。而且Living Book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可以充分共建共享工作,使他们的价值发挥更大。

3.4 制定“流通”规则

读者根据兴趣来借阅这些Living Book,一次借阅的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读“书”就是坐下来交谈。一个时段每人被借不超过3次,读者可以是1~3人。如果Living Books很多,可以分次开放。活动中,可以为每一本Living Book配备一名记录秘书,负责对Living Book和读者直接的交流内容进行文字记录、整理,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将这些资料对外开放,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效果。

3.5 评价

当Living Library结束后,图书馆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请读者和Living Book分别对服务活动的意见进行反馈以便使该服务能够不断完善。为了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加该服务,可以给志愿者颁发“出版”证书,感谢他们参加此服务活动。

4 结束语

虽然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发达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和虚拟咨询服务。但是,Living Library这种回归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服务模式源自于人们对于自然真实的分享。只有人才是图书馆发展永恒的主题。

俗话说:“人生犹如一本书。”每个人都是一本值得别人学习的“书”,它的社会经验和成长阅历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而Living Library就是将“人”当作一本信息量无限的书,他的人生经历就成为了书中的内容,读者阅读“图书”即“活人”的方式就是与之进行交谈。中国古语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Living Library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前人们都流行音译外来词汇,这样翻译利用谐音方便人们记忆,所以对于Living Library笔者建议译为“利维图书馆”。Living Library新型服务理念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式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使高校图书馆在这样的活动中也可以扮演积极的角色,运用高校图书馆内所有资源去推广这样有创意的服务。相信不久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来推出Living Library这项不错的服务。

[1] The Fist Living Library.[2009-11-14].http://living-library.org/the-concept-of-the-living-library.html

[2] A List of Living Library. [2009-11-14].http://living-library.org/list-of-past-living-libraries.html

[3] What is the Living Library. [2009-11-14].http://living-library.org/what-is-the-living-library.html

[4]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将举办首届“living library”活动.[2009-11-14].http://www.sjtu.edu.cn/news/shownews.php?id=19990[5] 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9年5月“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2009-11-24].http://www.lib.tongji.edu.cn/infoservices/2009May/M07.html

LivingLibraryandtheUniversityLibrary

Fu Qiao

Library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02013, China

Living Library, a new concept of library service, has begun to emerge at home and abroad. Starting from a brief description of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s offering the service of living library and elaborates on the ways to provide the service. And it proposes that living library will be a new field of reader servic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living library; living book; university library; new concept of service

G252

傅 俏,女,1982年生,馆员,发表论文3篇。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