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守菊
(泰达图书馆,天津 300457)
易守菊 女,1975年生。馆员,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博客的私人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其分享和参与的社会特性,博客精神与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天然耦合,使博客成为公共图书馆时代精神的技术表达,公共图书馆博客对公共社会价值的实践全面诠释了公共图书馆博客的理由,而对不博客理由的反讽进一步预示了公共图书馆博客的兴盛。
然而,我们在否定不作为行为的同时,还不可忽视另外一种消极作为现象的存在:博客先天不足,缺乏核心功能;博客短命,诞生之日即是灭亡之时;博客有名无实,炊烟不继,或被束之高阁,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有的博客一年就一两篇博文,用一句调侃的话,这已经不是日志,而更似“年鉴”。
这种图书馆在博客中的消极作为,是短命博客的一种宿命面相。那些虽建了博客,但弃博客的核心功能于不顾,或懒于经营和更新,置无人问津于不顾,只将博客躯廓作为一种Lib2.0潮流标签存在的图书馆,其博客最终必然走向短命。
众所周知,成熟的博客技术和零成本的经济投入使博客的建立并不难,关键是博客持之以恒地坚持非常难。美国费城大学图书馆馆长Steven J.Bell[1]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衡量图书馆博客可持续性的3个重要指标:一是图书馆是否能够具有定期更新博客所需要的稳定的信息源;二是博客内容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三是图书馆员是否每天花不多于15~20分钟的时间完成博客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Chomthidha Wang[2]在探讨为什么读者不从图书馆博客那里订阅信息时,主要从帖子本身揭示了博客短命的原因:太多的帖子主体定位不准(Too many posts);更新不及时(Infrequent Posting);文摘不完整,断章取义(Partial Excerpts Feeds);关注点变化,无章可循(Blog Changes Focus);无特色,帖子泛滥(Too many posts that people see elsewhere)。
公共图书馆博客作为图书馆2.0服务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渗透了Web2.0时代的精髓,甚至有人认为可以藉由博客平台整合所有的图书馆服务。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博客产生的动力,也是公共图书馆博客生存力的内核。因此,博客的建立绝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一种流行标签,应该从个性化、人性化、便捷化等服务理念出发作一个长远的规划。
同任何其他媒体一样,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创建之初,其受众对象的界定应是基础,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量体裁衣。但是,由于博客的零成本、零技术、零风险、零编辑、零形式特性,使很多博主无后顾之忧而致使博客随意性太大,没有必要的调查和论证,跟风上阵,仓促上线。或平均用力,想服务于所有人或向所有人提供所有服务,其结果要么是工作量激增,博客人员疲于应付,无以为继;或费力不讨好,横陈为某些读者RSS阅读器里面的信息垃圾,招致退订的命运。
博客与通常的网络论坛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可以类聚某一主题或专题的内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为了克服博客的先天不足,必须对图书馆博客进行受众细分。
年龄是我们界定博客受众的一个重要标准。按年龄聚合受众,可以分为少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博客,如Brampton Library Teen Blog(summer 2004 pilot)[3]是为青少年暑期开设的博客,Autauga-Prattville(AL)Public Library-APPL Homeschool Blog[4],其宗旨即为专门为在家学习的孩子的博客;爱好最能激发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因此,出现音乐、电影、恐怖小说、罗曼博客等,这也是最为广泛的博客群体;职业需求是广泛而专深的,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分解博客,不是公共图书馆的专长,但有些图书馆也根据自己的办馆特色,形成了一些颇具人气的学科博客,另外还出现了good wife之类为家庭主妇而开设的博客[5]。
据此,公共图书馆博客可针对特殊客体形成专题博客,如电影博客、音乐博客、书评博客等,避免了网页内容的分散,以及不相关内容对无需求读者的信息干扰;可针对特定阅读主体形成专门博客,如儿童博客、青少年博客、成人读者博客、志愿者博客、阅读协会博客、英语俱乐部博客;根据专题研究,聚类形成如纳米专题博客、汽车专题博客等,可以将此领域研究的人力和信息资源聚集;还可针对专项事务形成博客,如某重要会议、某重要活动等,成为加强交流的重要营地。
博客的本义是个人网上日志,既然是个人意志的表达,那么不可能每个博客都是一本百科全书,其内容不可能包罗万象;博客所包含的自由精神是个人意志表达的自由,意指没有严格的语法规范和技术樊篱,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自由理解为无序,将博客沦为流水账的日志和五味杂陈的一锅粥。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表达和针对多对象的传播特性,主题的聚合和集中更符合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时代特征。
博客之初如果缺乏必要的调查和论证,将导致目标定位不准,继而导致内容建设上的大而无当、小而全或者关注焦点的游移不定。所谓大而无当是指有些图书馆博客出于创建之初的激情,想兼顾所有的领域和所有的读者,于是全面铺陈,四面出击,直接后果是博客内容涣散,缺乏主体特征,分散了注意力;所谓小而全是指有些小型公共图书馆不顾自身人力物力的限制,全面开通博客各项功能,使工作人员疲于奔命,很多内容断线;而关注焦点游移不定则是指博客缺乏对自身关注点的一致性,经常切换焦点,这样就会损害读者的信任,导致博客无人问津。
博客的核心功能包括回复(feedback)、RSS订阅、日志导航、主题分类等。但在国内外的博客实践中,都无不体现了图书馆界“超常”的谨慎:舍本逐末,放弃博客先进“互动”的理念和强大的技术能力,对回复评论、RSS订阅、tag标签等功能视而不见或弃而不用,只取其新闻发布之功能,将博客变种为新闻发布系统和BBS。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匿名回复功能是彰显博客作为自由交流工具所必需具备的特异性功能。正如泰达图书馆博客所宣扬的一样,读者的参与是其博客“生命延续和勃兴的动力和理由”,是其强心剂,是免使博客变异为一般的新闻发布系统或BBS或一般网站的特质。但图书馆的实践精神往往滞后于图书馆技术和图书馆服务理论,这与图书馆长期封闭的自我状态以及求稳求安的职业特性有关。在很多状况下,建立图书馆博客是一种姿态,一种昭示非技盲的标签,或许这是由于图书馆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即文献知识服务而无力他顾使然。当然,出于对社会舆论责任的考虑,对回复的监测和筛选是必要的。但过分的谨慎会导致核心功能的缺失,无疑会丧失一部分读者份额,因为对一站式服务的追求和对多维功能的尝试,以及对自身言论权利的珍视,对新生一代网基读者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博客的本质是个人日志,是随着博主的生命律动的,但是很多博客供养朝不保夕,甚至有时一年也没有一篇博文上线,即所谓的休眠博客,如Aurora(MN)Public Library[6]从2006年4月开博,2007年整年没有贴子,到2008年又复有一贴。有的休眠博客尚有醒来之时,而有的则从此昏昏睡去,不再醒来。
有些图书馆官方博客的产生,是基于对图书馆2.0实践潮流的追逐,是一种图书馆理念的标签,而不是基于对博客作为一种提升服务水平的工具和平台的认识。所以,在博客的组织管理上存在后天供养不足的状况:没拨派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信息源规则,出现供稿的随意性,稿源匮乏,是博客短命的重要原因。
因此,Blogger团队的建设与任务分解,内部激励机制的介入是克服博客因后天供养不足而短命的必然措施,比如实行部门供稿制等。
Web2.0时代是阅读无限选择的时代,太多的信息充斥于互联网空间,吸引着读者的眼球。然而,图书馆费心费力建的博客,读者未必领情,这就使好多博客从诞生那一天起便不得不接受了默默无闻终其一生的命运。因此,作为一种新型大众媒体,博客存在着对自身进行营销的命题。寻找着力点,发掘看点,点燃亮点,开展话题营销、服务营销,激活读者的参与热情,让博客为图书馆服务提供平台,让博客在服务中永生。
导读是博客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主导功能之一。很多博客都是以导读服务作为博客的着力点的,约占18%的博客都包含了书评、新书通报等服务项目[7]。发起阅读话题,激发阅读欲望,也是很多图书馆博客订阅者对其订阅的基本期望。
可每月一个专题,以热点、焦点、时事为由头,如地震、火山、公共安全、传染病等公众热点,开展系列导读活动。首先,向读者提供网络资源导航、电子资源(e-book、数据库资源、OPAC)链接、纸本图书文摘及获取途径等(如提供馆藏地和馆藏索书号等);其次,征集读者评论和各种反馈,选择部分作为导读成果加以展示,当中还可以采取一些营销措施,如对点击量大的文章予以奖励,甚至可以每年集结出版点击量大的博文,以激发新的导读和阅读热情。
博客可作为基于图书馆阅读和信息获取行为的社团的联络交流渠道和便捷的组织通道。比如英语俱乐部、英语角、书画小组、中学生阅读小组、小学生阅读小组,甚至其他的学科社团或兴趣小组等,不一而足。在调查的博客中,读书俱乐部占了相当多的比重,如Guelph(ON)Public Library Book Club[8]即为读书俱乐部博客。
读者的参与是博客的活力源泉。如果说在回复功能中存在对某些言论的过敏考虑的话,那么在以下一系列活动中,则只剩下正面的效果。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在传统的状况下其实很难真正实现。一方面图书馆一厢情愿采购的书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形成有限购书经费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是读者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因此,利用图书馆博客作为联系出版社、图书馆和读者的平台,将各出版社提供的书目挂出,供读者选书,让2.0的技术和服务理念为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助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图书馆博客都是由若干个馆员维护博客内容。但博客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时的创作激情过后,博客馆员都或多或少会产生江郎才尽之感。事实上,读者创造内容的时代,图书馆不必事必躬亲,更不必为找不到合适的话题而大伤脑筋。从博客主旨定向的论证和设定,到栏目内容、活动模式的具体实施,都可以吸纳热心读者和志愿者的参与,其具体内容完全可以从读者中来,读者是博客之源。
将大众适用的即时交互工具(IM)如MSN、QQ等嵌入博客中,方便实用,利于实现即时互动;充分利用超链接以拓展文章的内容,并实现与其他博客的链接。通过这种超链接,实现知识相关性网络的构建,形成知识聚类,改变传统网页信息孤岛的局面。
在信息的海洋中,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缺乏质量便缺乏存在的价值,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绝对不缺乏信息,缺乏的是信息的含金量。因此,没有特色的博客会被淹没在茫茫的博海之中,这是互联网时代的自然法则。
博客内容建设的特色化道路,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话题:突出区域特色、办馆特色、服务特色、Blogger团队的特色、学科特色。事实上,很多国外公共图书馆都正在尝试走特色化道路。如 Blue Mountains City Library NSW(Australia)Local Studies Blog[9]属于地方研究博客,注重于对本地地理、风俗、文化、历史等的研究,很有特色;Columbiana Public Library Blog[10]从历史档案角度出发反映一个区域的文化变迁;Fahrenheit 451:Banned Book Blog[11]则基于自己的优势资源,为专门讨论禁书的博客。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博客中的短命和休眠状况引起人们对博客生存力的质疑。要建立具有强大生存力的公共图书馆博客,必须以服务理念为内核,在开博之初,就从目标定位、内容建设、功能设定、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再从博客策略等角度做好后续性跟进,形成一个条分缕析、按层次、依步骤逐个逐层实现的体系,甚至可以继而形成博客群,打造博客品牌等,使公共图书馆博客在服务中永生。
[1]王凌.论图书馆博客的建立.情报探索,2007(9):82-83.
[2]Chomthidha Wang.Is blogging a service or an experience.[2009-11-10].http:/www.slideshare.net/chomthidha/emarketingpresentation.
[3]Brampton Library Teen Blog.[2009-01-08].http://blteensblog.blogspot.com/.
[4]Welcome to Home Grown APPLes.[2009-01-08].http://homegrownapple.blogspot.com.
[5]Lucy Robbins Welles Library-Good Wife Blog.[2009-01-08].http://the-good-wife.blog-city.com.
[6]A urora(MN)Public Library.[2009-01-08].http://aurorapubliclibrorymn.blogspot.com/.
[7]易守菊.公共图书馆博客与不博客的理由.图书馆论坛,2009(4):33-35.
[8]Guelph(ON)Public Library Book Club.[2009-01-08].http://guelphpuliclibrarybookbuzz.blogspot.com.
[9]City Library NSW(Australia)Local Studies Blog.[2009-01-08].http://bmlocalstudies.blogspot.com.
[10]Columbiana Public Library Blog.[2009-11-12].http://www.columbiana.lib.oh.us/blog.html.
[11]Fahrenheit 451:Banned Book Blog.[2009-01-08].http://pelhamlibrary.blog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