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凌源市图书馆,辽宁 凌源 122500)
赵晓华 女,1957年生。馆员,发表论文多篇。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这个大系统中,县级图书馆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将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视作一个网络,那么,县级图书馆就是这个网络的终端。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为农业和农民服务成为县级图书馆的主要功能。
县级图书馆是广大农民获取信息最便利的场所,是农民吸取新知识、新观念的课堂,也是广大农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学校。
县级图书馆一般都位于城镇与农村交界处,它的地理位置决定它的读者群,虽然也为城镇读者服务,但主要是服务于农村读者。
县级图书馆面对的是全县85%以上的农民,所以,它的服务工作重点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
当前农村正在出现振兴经济、发展商品生产的热潮,根据不少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学文化水平低下、生产方式和技术落后的情况,针对农民想通过科学技术和辛勤劳动达到脱贫致富目的的迫切愿望,县级图书馆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传统的阵地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从朝阳的实际情况看,全市人口355万,其中农业人口279万,占85%,这说明朝阳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市,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带领农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那么,对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图书馆来说,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多年来,县级图书馆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在为培养农村“四有公民”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农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农民科学致富的愿望越来越高,他们企盼着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使自已从传统的自耕自种方式中寻求发展,还有的农民在种植、养殖业中已经起步,需要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但由于缺少技术和信息,使他们徘徊和观望。图书馆应该针对农民的这些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书刊资料送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致富中遇到的问题。几年来,本地区县级图书馆一直坚持这种做法,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图书馆每年平均下乡20多次,送资料两万余份。尤其是喀左县图书馆编印的番茄、大枣栽培、牛羊饲养、食用菌开发等专题资料不仅为当地农民服务,还发行到河北的献县、抚宁、沙河口、武安等4个市、县。目前的科技资料发行由1998年4个乡32个村发展到10个乡115个村,跟踪服务联系户发展到103个,初步形成一个以县馆为龙头、乡镇为依托、各专业站为主要服务对象,覆盖全县80%以上乡镇的科技服务网络,为图书馆和农民之间架起了致富金桥。
图书馆报刊资料丰富,为了让各种信息发挥作用,各县图书馆针对本县情况,编制了各种类型的信息小报,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如:朝阳县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喀左县图书馆的《图书与农业》,凌源市图书馆的《图书与科技》等。有的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信息服务中心。如:北票市图书馆自2000年成立信息中心以来,一直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服务的重中之重,经常深入农村搞调查研究,针对农民需要编制科技信息资料。例如:北票市大三家子乡为调整农业结构引进凯特杏、西红柿、枸杞子、早熟油桃、吊秧西瓜等最新棚栽品种项目,由于群众不懂技术,落实相当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北票市图书馆立即与省、市图书馆联系,搜集相关资料编成专集及时送给种植户,乡里很快落实了示范园任务。经过两年跟踪服务,示范园初见成效,前景可观。市人大领导在视察总结时称赞:“北票市图书馆为农业结构的调整献计献策,在帮助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各县图书馆除提供信息资料外,还在农村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如:朝阳县图书馆经常下乡赶科普大集,在集市上给农民播放科技录像,这种服务方式比较直观,农民喜闻乐见,很受欢迎。录像播放之后,为了解农民接受程度,他们还举办知识竞赛和答题活动,并请农业专家帮助农民解答疑难,现场指导,现场培训,真正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但近几年来,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缺少资金,乡镇图书馆书刊资料没有增加,原有资料内容陈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故此,县级图书馆应经常送书下乡以补充乡镇图书馆藏书的不足。如:龙城区图书馆自身无馆舍不能开展阵地服务,他们就把乡图书馆和家庭图书室作为服务场所,与西大营子村农民白秉德联合办起了家庭图书室,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种植致富信息;还与辽宁省盖州种子站联系引进抗癌西红柿,试种后经专家鉴定24项无公害符合国标,具有保健作用,当年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白秉德同志把学到的技术和实践后的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当地群众,进而实现了富一人、带一群、住一地、富一方的真诚夙愿。
县级图书馆为了做好农村和农民服务工作,除了延用上述的服务方式,还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农民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服务方法,并结合本县经济发展实际和本馆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特色服务。
农村各乡镇政府报刊资料缺乏,领导很难及时了解掌握当前信息。县级图书馆是全县文献信息的集散地,有义务为农村乡镇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根据各乡镇农业结构特点,以相对独立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有些乡镇还没有建立图书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较突出,针对这种状况,县图书馆应建议将本乡镇的科技户家庭作为场所,定期开展图书馆藏书的巡回流通,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也扩大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安装了电话,购置了录放机、VCD、电脑等。各县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开展特色服务,对安装电话的读者,开展电话咨询、预约借阅服务;对购买录放机、VCD的用户,开展送音像资料服务;对安装电脑的用户,帮助他们联网,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
由于县馆受经费的制约,每年购入新书数量有限,如果按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划达到小而全,既浪费资金,同时也不能使书刊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县馆农村读者85%文化层次较低的特点,在购书时有倾向性地以购买农村科普书籍和实用技术类用书为主,轻工类用书为辅,文艺类和其他类为补充,调整结构后可以使县级图书馆的图书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要随历史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改进,尤其要着眼于各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并结合本馆的特点做好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为“三农”服务,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
[1]杨杰,李青山.图书馆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9(10):10-12.
[2]王玉琴.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20,25.
[3]王雪峰.完善图书馆农村服务网络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8(4):34-35.
[4]王云虹.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情报,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