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点体会

2010-03-22 15:38李勤荣
天津教育 2010年8期
关键词:探究方法课堂

■李勤荣

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承担起自我教育的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成长,最终要依赖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形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抓住切入点和关键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把激发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牵引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心理学家把兴趣比作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所以在每一节课中,教师应根据教科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各教学环节之间,学习问题的设置方面,都应该巧妙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课前参与。我在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组织课代表、小组长分别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集中归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作为课堂教学中分析讨论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问题等走向课堂,能促进课上的学习。对于现代文自读课文,我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讲课,组内其他学生积极为讲课的学生提供备课素材,各小组轮流开展讲课竞赛,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把掌握学习方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着力点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使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在教学诗歌部分的内容时,我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即“读诗歌、品语言—说意境、析写法—探情感、找意图”,按照这三步组织教学,就改变了传统的诗歌教学(教师逐句、逐段讲析,最后归纳主题、总结写法)的老路子,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听授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样,在学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及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的课文时,教师也应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学一篇课文,而应传授他们阅读及写作这些文体的方法。另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师也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写日记的方法、圈点批画的方法……这样训练久了,学生就不需要只依靠教师这根“拐杖”去走路,而是学着运用方法,放开胆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究,进而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把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点

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应营造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爱。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导学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后进生”为突破口,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四、把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落脚点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探究创新,这一目的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费尔巴哈也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实践证明,有疑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有疑才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寻疑是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其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手段,但关键不是教师拟疑,而是学生生疑,主动地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返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保护其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要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

综上所述,从激发兴趣、授之以法、创设和谐氛围,直至探究创新,都应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并得以有效延续,教师的教育付出将事半而功倍。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