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风
(沈阳市大东区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42)
王文风 女,1967年生。馆长,副研究馆员。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出版、网络出版逐渐兴起,让人类的信息存储、传播、获取与利用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信息存储与传播方式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着读者阅读的行为方式,人类逐渐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时代。视觉和文字相比,可以直接提供情景,比文字的表现力要强,即使文字表述得再好,建构起一个情景,也没有视觉的东西直接。
读者的阅读行为方式在迅速转变。根据调查,网络正在以强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改变着当代人的阅读行为和生活习惯,有上千万年轻人常年在线玩游戏,这对读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况且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从符号中得到的信息都可以称为阅读,因此,纸本文献的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纸质信息载体遭到空前的冷落,电脑键盘大有淘汰笔墨之势。总之,大家用于上网的时间“毫无疑问”是普遍增加了,有的人大部分上网的时间用来打游戏,有的人主要是浏览和搜集信息。空余时间能坐下来而不上网的只能是“少数派”,提笔写信的则几乎“等于零”。
人类文化进入近代以来,任何时段都有冲击书籍的东西出现。但人类近代文明是奠基在印刷、纸张之上的,可以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是书籍的文明。我们不相信网络最终能够替代书籍,而成为人类保存知识、思想成就的载体。只要还有印刷机、纸张的生产,人类生产书籍的历史脚步就一定会延绵不绝。
纸本文献历史悠久,浩如烟海,这是网络文化所不及的。网络资源的有限性和转瞬即逝性这是其自身的弱点。论坛里的东西和从书中得到的东西不一样,读书是读智慧,看论坛的帖子得到的是乐趣和经验。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或者说是体会更复杂人生的一种手段,人们藉由书中别人的经验明白、丰富、检查自己。
如今,在各类型图书馆里,纸质文献仍然是图书馆资源的主体和核心,那里的思想精华、理论精品、鸿篇巨制浩如烟海,其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版本研究价值,远比网络资源重要得多。纸质文献在过去五千年文化里源远流长,惠泽百代。即使在网络文化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将来,纸质文献也绝不会消亡,它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正是这“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让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读书烟火。世代读书的经商人家,生意多半比不读书的商人做得好。现如今更有很多读书人下海经商如鱼得水。《菜根谭》里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著名企业家宁高宁写道:“读书其实是一种深度的安静,人在安静的地方呆长了,心也会得到调养。”著名企业家汪潮涌酷爱读书,他说:“读书帮助创造财富,同时,它也是拥有财富后享受财富的工具。”书是最物美价廉的食品,书是家里最漂亮的装饰,人们都喜欢结交爱读书的朋友。一个人如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识万个人,这一生定会有所成就。
一本书可以是一个故事,而这一本书与其作者的故事,就是一则传奇。在阅读每一本书中故事的时候,也阅读了书与作者的传奇,于是衍生出读者与书的书缘和情缘。阅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喜欢读书的人除了有自己的阅读重点之外,他还会广泛涉猎,猎取自己需要的一切知识。与符号交流和单纯的文字交流有所不同,文字表现更含蓄更有深度,它构建了一种广阔的空间;文字更像是原材料,至于做出一道什么菜是读书人的事。真正沉下心读书的人很多,他们喜爱文学或与文化有关的东西,希望常常与书相伴,所以会好好读书。此外,读书可以使人避免浮躁,对于时常处于焦虑状态的读者,这当是书疗修识方法之一种,且可使自己的心态平和、言行从容。
当前电子媒介和网络使很多人都放弃了读书,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阅读是一种给头脑的饮食,人们不为头脑补充任何营养,难道还不可怕吗?图书馆员有责任让读者懂得为什么要读书,并指导他们根据自身需要确定一个读书方向,怎样开始读书,读什么书,实际读书的原则、方法,并且要懂得做笔记和怀疑的重要,读书要精要博。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网络何等发达,纸本文献的阅读永远不可“缺席”。
完善用户培训制度,利用文献检索课讲授纸本文献的优越性,介绍读好书的巨大作用。许多知识和智慧仍然只存在于书中,而不在网络上。当一个人目标明确,读书多了以后,会清楚地看到一座知识森林,每个区域的林木让人一目了然,不再是网络碎片那样犹如一根火柴的亮度。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没有理由不读书、懒思考,BBS肯定出不了思想家,MSN也肯定出不了学者。不读书,人生的乐趣就少了很多,而且是难以弥补的。
图书馆员要经常指导年轻的读者掌握读书方法以及各种工具书的运用,让读者读更多的好书并获得学习研究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读书无禁区,阅读也有花季;让他们领略到与图书馆的很多好书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那些好书宛如一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火柴,在年轻迷茫困顿的时期,每天打开它,擦亮一根长长的生命智慧火焰,在火光迸现时,照亮生命的旅途。
图书馆应注重图书的采购质量,为读者提供精品文献阅读保障。要深入开展读者调查,推出“读者点书,图书馆买单”的特色创新服务。即通过以特定读者为对象的采购推荐、文献提供等个性化采购服务,使读者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拥有图书借阅的自主权,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联动。
图书馆要重视发挥书评的导读功能,邀请有见地的学者做好书评工作。书评人应该对读者负责,不可以误导读者的阅读倾向,应将健康的、具有真正意义的书推荐给读者。
图书馆服务应面向大众读者,削除“身份限制”,扩大读者的借阅权限。只有借阅权限的扩大,读者需求才得以放大,才能刺激读者对图书馆藏书多样性的需求,从而借助更多品种的图书,使纸本文献更多地占领读者阅读的阵地。
为了吸引读者,图书馆可以策划各种有奖读书活动,以图书馆优惠待遇、优秀读者称号等作为奖励,调动读者的纸本文献阅读的兴趣,让纸本文献阅读占据读者的上网时间,使纸本文献阅读的时空得以延伸,扩大馆藏纸本文献的利用率。
总之,图书馆员的导读只是一种外在动力,最终一切都要落实到读者这个主体上来,但导读仍是推动读者主体阅读行为的重要途径。纸本文献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生俱来的优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网络不可能满足读者所有阅读需求,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从网络回归现实,回归书本,回归阅读。
[1]董一凡.浅阅读不应遭遇深谴责.图书馆杂志,2009(1).
[2]林琪.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44-46.
[3]曾克宇.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27-28.
[4]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史专业委员会.敬惜字纸:读网时代的纸张崇拜和文献情结[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6):108.
[5]张慧丽.多媒体环境下的读书热点解析.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4).
[6]白萍.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与公共图书馆导读工作[J].图书馆学刊,2007(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