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
(沈阳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44)
王彩云 副研究馆员,硕士,阅览部主任。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目前,循证医学带动的循证图书馆学(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EBL)已经成为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英国Sheffield大学Booth教授称“循证图书馆学将成为21世纪医学图书馆界发起的第一个重要运动”。然而在我国,循证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用循证理论来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的研究更是鲜见。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本校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藏书规划、藏书原则,通过各种渠道征集补配合适的文献资源,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收集齐全,同时避免重复浪费,在时间上保证资料的新颖性和及时性。对于文献采访工作,国内外的图书馆学专家都曾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1627年,法国的诺岱(Gabriel-Naude.1600~1653)在《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一书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藏书选择问题。他认为选书人员第一必须充分听取具有图书知识的人们的意见;第二,发现民众切实的需求,根据这一需求收集、存储图书。1821年,俄国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雷斯也提出了图书馆需要理论,他认为图书馆首先需要选择在科学上最新、最有价值的图书,其次是补充图书馆藏书中缺藏的早期出版物。此外,他还提出了藏书补充的协调,利用书目和参考资料选书,组织馆际互借等超前的想法。到了19世纪,美国学者普尔钾和克特又提出了读者需要理论,他们认为,选择图书应当以满足读者需要为宗旨,挑选适当的图书,而不是所谓最好的图书:要重视读者需求,不强调出版物本身的价值,他们认为读者的兴趣、水平、修养、年龄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故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读者需要的图书。1876年,美国的麦维尔·杜威(Melvil Daway)又提出了著名的“三最”图书选择准则,即“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这些论述成为我们后世文献采访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文献采访工作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采访工作质量不仅决定图书馆对读者文献服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1.2.1 购书经费不足,文献保障率降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书刊的价格平均每年以接近40%~50%的速度上涨,从1990~1995年,书刊价格上涨近 300%,而 1995~2005年,书刊价格的上涨则接近了500%。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增长幅度却远远落后于书刊价格的上涨。购书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图书馆采购的数量和质量,使图书馆的新书入藏量逐年下降,从而导致藏书老化,文献保障率降低。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办学方针、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以及招生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高校纷纷增设新的专业、新的学科,扩招后,在校生人数也节节攀升,因此,如何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最少的钱买最需要的书,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重要课题。
1.2.2 书目订购周期长,造成资源的浪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购绝大多数是通过《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上海新书报》等三大征订目录进行圈划订购的。虽然书目可以说是各类图书和多媒体制品最新出版信息汇总的商务传媒,但是书目报道的图书品种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出版信息,即使是最权威的《新华书目报》,所报道的图书品种也只占全国出版总量的1/4。单纯依靠书目征订是不能满足图书采访工作需要的。一方面,书目提供的内容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排除某些出版商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夸大其词。另一方面,通过书目预订图书,时间周期很长。有的书从开始征订到进馆上架周期长达1年,致使有些时效性强的图书到馆后就已基本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和读者服务的质量,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1.2.3 缺乏高素质的采访人员,使选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建设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多学科、全方位的馆藏资源,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然而,在传统的“重藏轻用”以及“重数量轻质量”等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采访人员的配置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的采访人员知识面不宽,只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较熟悉;有的采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图书采访人员在面对浩如烟海、品种繁多、类型复杂的图书文献时显得力不从心,不仅很难选择出满足读者需求的高质量的图书文献,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文献收藏的质量,从而也使选书具有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采访专业人才。
循证理论最初是在医学领域提出来的,它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具体指的是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与最佳的研究证据以及病人的选择加以综合考虑,据此来确定最佳的医疗决策的科学。EBM是建立在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和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它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与其密切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医学统计学科的发展,而且对信息科学领域图书馆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第71届世界图联(IFLA)大会上,Brice作了《循证图书馆学:社会科学中的案例学习》的专题报告,强调了循证图书馆学借鉴循证医学而确立的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范式。2001~2007年,国际上共召开了4次循证图书馆学(EBL)专题会议。简言之,循证图书馆学建立的就是一种实用的方法,用于收集、综合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最佳证据,并用于指导决策的制定、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也可用一个公式加以诠释:EBL=可获得最佳证据+馆员经验+用户需求。从这个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循证理论的核心是“可获得最佳证据”,因此,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将循证理论引入读者需求调查、文献资源利用率调查等方面,并据此获得最佳证据,那么高校图书馆在制订采访原则时就会更加切合实际,从而提高馆藏质量,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循证医学是使用最好的证据来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而循证图书馆学则是使用最好的证据来指导图书馆的实践,运用循证图书馆学方法制定的决策将更加科学、更具说服力。在此,笔者拟以沈阳大学图书馆在文献采访工作中的实践,来说明将循证图书馆学的技巧和方法应用到制订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策略中,将会显著地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质量,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沈阳大学是一所教学型综合性地方大学,作为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沈阳大学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努力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利用循证理论指导文献采访工作,在文献采访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我们在各书库和阅览室都设置了荐购专栏,还派人直接到每个学院去征询订购建议,深入了解重点学科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充分了解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专家和教授对本学科的图书资源的需求,对重点读者进行访问,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设立读者意见簿。同时,我们还与各学院的资料室加强了联系,做到主要订单分送选订,并定期到各流通口了解图书借阅情况,调整采购重点,优先考虑学校的重点学科、设有硕士点的学科以及科研项目的需求。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学校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的学科专业,为此,我们经常了解各院系新增学科专业的教学需求及科研情况,侧重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和新开专业,保证教师的“指定参考书”,根据需要采购相关文献,还邀请有关专家教师参与选购。
依据调查研究取得的“实证”,图书馆制定了向重点学科、新增专业倾斜的原则,具体做法是为学院划拨经费自主购买资料,邀请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纸本图书等文献资源的采购。
为了制订合理的采访原则,沈阳大学图书馆想方设法,利用多种方式收集“证据”。例如,在网上开设了“虚拟书店”服务,定期为读者提供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提供科学出版社等中央级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和新书目录。此外,在报刊选订上,不仅保证每年都把中外文期刊征订目录和期刊推荐表送到各学院教师手中,而且也把它挂到图书馆网页上供学生读者选订,这样就使师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文献建设中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我们谨慎制订采购的原则,从而使文献采访工作有的放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广大师生对电子期刊的需求也极为迫切,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本馆制订了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互补的采购原则,在保证订阅本馆重点服务对象所需要的中外文核心期刊的印刷版同时,还重视选购与学校学科专业相符的期刊数据库,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获取文献资源的新途径。目前,本馆已购买了《同方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国道数据库》、《EPSCO外文期刊数据库》、WSN等数据库,并与有关商家联系,开通了《人民数据》、LexisNexis(学术大全)等十几种试用数据库,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针对书目订购周期长,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本馆以“读者至上,服务育人”为宗旨,制订了特事特办的原则。各式各样的考级、考研等读者急需的书籍,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在当次考试前及早与读者见面,那么其馆藏价值将会极速贬低,这不仅是读者的遗憾,也是图书馆的巨大损失。为此,采访人员积极与供货书商沟通,与其签订半月内到货、当月到货的特别协议,力争早购入、早验收,尽快与读者见面,从而满足读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循证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借鉴了循证医学和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循证理论致力于使研究和实践结合,强调在个人经验、专业知识和用户参与图书馆决策的基础上,解决图书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循证理论指导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要求高校图书馆在采访文献时,不仅要全面考虑学校的学科发展动态,还要多渠道广泛收集读者需求“证据”和图书流通的“证据”,同时充分调动各学科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更加科学严谨的采访原则,使馆藏资源独具特色,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1]白朝晖等.循证图书馆事业[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14-17.
[2]刘璇,徐飞.循证图书馆事业研究[J].情报杂志,2007(5):106-108.
[3]倪虹.循证图书馆事业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6(12):6-8.
[4]刘璇.循证图书馆学(EBL)的发展及对图书馆学的启示[J].图书馆学杂志,2009(1):22-25.
[5]Eldredge J.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An Overview.Bull Med Libr Assoc,2000(4):289-302.
[6]Crumley E.Developing Evidence Based Librarianship in Canada:Six Aspects for Consideration[J].Hypothesis,2001(3):9-10.
[7]Eldredge J.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What Might We Expect in the YearsAhead?[J].Health Inf Libr J.,2002(19):71-77.
[8]BoothA,Eldredge J,Brice A.An Abc of Eb:l What Is It and Where Has It Come From?[2007-11-15].http://www.she.f ac.uk/scharr/eblib/ABC.Ppt.
[9]王先林.循证医学与循证图书馆事业[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47-52.
[10]曹素璋.循证管理——西方管理科学化新思潮[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1):11-18.
[11]吴艳屏.新时期党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浅谈[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59.
[12]高丽,魏敏彩.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3-84.
[13]王猛.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3):70-71.
[14]贾国柱.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研究[D].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07.
[15]李葆.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1(10):62-63.
[16]卜延庆.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54-155.
[17]梁焰.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6(4):160-161.
[18]王胜利.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9):58-60.
[19]Sharonw propas.outsourcing,quality control,and the acquisitions professional[J].library Acquisitions:practice&Theory,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