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纲红 高 云
(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48)
徐纲红 女,1958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1部。研究方向:参考咨询与文献建设。
高 云 女,1968年生。本科学历,馆员,已发表论文20余篇。
期刊数据库是利用计算机各类存储介质存储期刊二次文献或全文的具有相同存取方式的数据集合。虽然期刊数据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期刊资源内容的重复就是主要问题之一。重复性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馆际重复建设,各馆购买的期刊数据库大同小异;其二,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严重重复,甚至有些馆雷同内容的数据库也订购多个;其三,一种期刊同时收录于多个数据库中。造成期刊数据库重复的原因与期刊的生产者、管理者和利用者是密切相关的。对期刊数据库重复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期刊的生产者、管理者和利用者同心协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期刊数据库的健康发展模式。
1.1.1 限制图书馆停订纸质期刊。期刊出版商不愿意看到图书馆或信息服务部门大量停订纸质期刊,改订期刊数据库,因此他们就采取许可协议条款的办法加以限制。有些协议规定不允许单独购置电子版,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纸质期刊;有些协议限制电子文本的馆际互借;有些协议限制若干年内停订印刷文本的比例;还有些协议规定图书馆续订印刷文本,则给予电子文本订购优惠,而停订印刷文本将提高电子文本价格;有些协议规定图书馆停订部分纸质期刊时,则不能再看到其电子版的全文等。
1.1.2 鼓励图书馆同时订购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有些期刊数据库的出版人既是纸质期刊出版商又是集成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制订期刊价格的方案,如订购纸质期刊,赠送电子光盘;订购期刊数据库,一折订购纸质期刊;订购期刊数据库时,有订购纸质期刊品种或金额的门槛要求等,这势必会造成图书馆重复订购。
1.1.3 各自为政,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数字化期刊生产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导致全文期刊数据库无序生产、重复建设问题的根本原因。各个集成商各自为政,独立进行数字化生产,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过分强调收录文献的数量,尤其是以收录量大著称的维普、中国知网、万方三大期刊数据库,其收录的资源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重复的,《人大复印报刊全文数据库》与这三个中文期刊数据库的内容重复率高达90%。
1.1.4 缺乏取得版权授权的法律保护意识。数据库集成商法制观念淡薄,未取得版权授权就大胆数字化,导致任何一个数据库开发商都可以收录期刊文献。据统计,约1/3的期刊收录在两个或多个信息提供商的数据库中,这种混乱行为必然会造成重复建设问题。
1.1.5 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品种具有不稳定性。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来自于不同的出版商,其收录的品种也在不断调整,一些新的期刊品种和全文会增加进来,原有的部分期刊也会退出数据库,其不稳定性会导致期刊数据库之间的重复收藏。
1.2.1 重复使用雷同期刊数据库。用户进行期刊文献检索时希望尽可能地提高文献查全率,检索尽可能多的数据库。如我国出版的3大期刊数据库,虽说期刊内容重复很高,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同时不同期刊数据库中重复的同一本全文电子期刊的全文年限、期次可能会不同,用户想要查找某一专题的期刊论文,很难确定查找哪种期刊数据库,为了达到最大的查全率,不得不查找3种期刊数据库,造成用户3种期刊数据库都需要的假象,在某种情况下助长了我国3种雷同期刊数据库并存现象。
1.2.2 缺乏著作权保护意识。作者或版权方为了实现个体利益,扩大刊物影响,提高刊物知名度,同时也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允许多个全文期刊库同时收录,使多个期刊数据库集成商都可提供相同内容的论文或电子期刊,这也势必引起重复收录问题。
1.2.3 缺乏对期刊数据库集成性的了解。对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所带来的优越性缺乏了解,一味抱怨本单位图书馆期刊资源匮乏。一些研究型读者对期刊需求的专指性很强,为其购买的期刊数据库,由于是一个集成体,存在与其他已购期刊数据库在期刊品种上的重叠现象。
1.2.4 青睐纸质期刊。许多读者担心电子期刊是否能永久保存,因此对期刊数据库中已包含的期刊也要求保留纸质期刊。
1.3.1 订购期刊具有不可选择性。图书馆在选购大部分期刊数据库时并没有选择单本期刊的权利,不能完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订购品种,只能对其收录期刊的专业范围、期刊质量等方面予以宏观的评价。期刊的品种由数据库集成商和出版商单方决定,图书馆只有全部购买或全不购买两种选择。而目前,每个数据库主题覆盖面都有一定的局限,使得图书馆不得不同时购买多个雷同数据库才能满足读者需求。
1.3.2 为了读者的查全率和馆藏的连续性。图书馆为了使读者的查全率达到最大化,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同时购买雷同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期刊资源建设结果的全面性;为了保持馆藏核心期刊的连续性,在订购数据库的同时仍保留纸质期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期刊数据库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
1.3.3 采购后忽略评估。有些图书馆认为对数据库的评估是采购前的事,因此不对已使用期刊数据库的利用情况、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同类型期刊数据库资源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无法为下次的采购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依据。这势必造成期刊数据库的重复建设。
1.3.4 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由于各馆存在观念、体制和利益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一般从本馆实际需要出发,引进各自所需的电子资源,导致了电子资源重复购置现象;此外,担心共建共享中可变因素太多,会造成缺刊、缺年、缺期现象,往往是一些经典期刊数据库各馆都去收藏,出现了电子资源配置的不科学。
2.1.1 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在期刊数据库建设中,其成本主要包括人员的工资、设备的耗损、支付的稿费等等。任何一个期刊数据库开发商的发展资金都是有限的,期刊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对于各个期刊数据库开发商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造成现有数据库优化和更多新数据库生产的经费短缺。
2.1.2 生存受到了影响。一篇论文或一本期刊从印刷状态转化为数字化产品要经过编目、扫描、核对、标引等一系列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每个期刊数据库商都在做重复的劳动,生产雷同的期刊数据库资源。据统计,每年因文献资源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给国家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没有特色的期刊数据库必然无人问津,最终走向消亡。
2.1.3 限制了期刊数据库质量的提高。期刊数据库资源的重复建设,分散了期刊数据库开发商的精力,造成各数据库只求全面收藏,忽略数据质量,制约了数据库产品的全面发展,使我国数据库产业在全球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2.2.1 浪费大量时间。期刊数据库的大同小异,直接表现就是数据库内容部分重复。任何一个期刊数据库都不能覆盖所有信息资源。读者担心查全率问题,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查找类似的期刊数据库。而且读者抱怨的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全,回溯年代太短,查找速度太慢的问题,也都跟重复建设有关。如果所有的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不重复,形成各自的专题,特色鲜明,读者查找目的明确,那么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2.2.2 影响读者查找资料的准确性。多重检索经常包含重复的结果,给读者造成了无尽的烦恼。读者要像发现新大陆那样,一遍一遍地到类似的数据库大海中去游历,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文献,都要读者一个一个辨别,干扰读者的查准率,给检索文献的阅读、选择、后期处理带来不便。
2.2.3 影响读者继续查找期刊数据库的心情。读者期望在一个期刊数据库中获取最大量的有价值信息,而不想在不同系统中一遍又一遍地做相同的检索。大量重复过时的内容充斥页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用户受挫产生焦虑心理,从而造成减少使用甚至放弃使用。这样各期刊数据库中那些独一无二的期刊资源、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往往被重复的信息所埋没。
2.3.1 图书馆处于矛盾状态。图书馆难于下决心、难于选择。一方面想节约经费,一方面又想收录比较全面的期刊数据库。而数据库之间的重复使图书馆被迫支出许多重复费用,特别是对于一个中小型图书馆来说,无疑加重了经济负担。如果强行购买重复率高的期刊数据库,势必扰乱了图书馆经费使用计划,影响其他资源的购买量,降低馆藏文献的质量。
2.3.2 妨碍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捆绑订购,使得图书馆在增加订购期刊数据库的同时,合理减少纸质期刊的希望落空,难以提供足够的经费向市场的新进入者(新的期刊出版商或期刊数据库集成商)订购期刊数据库,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制约了图书馆学科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得期刊新品种的购买受到经费的制约;另一方面不利于学术期刊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碍于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2.3.3 图书馆经费更加拮据。相同种类期刊数据库,既重复,又不全面。图书馆如购买其中一种数据库,担心有些期刊和论文遗漏。如同时购买,虽然能够使得数据库资源更加全面和丰富,但图书馆实际上却为相同的数据库资源花费了大量财力,使得原本紧张的资源购置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期刊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促使全文期刊库由无序生产向有序生产方面转化,我国期刊界责无旁贷。
3.1.1 整合调控资源建设。数据库集成商要自觉服从数据库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数据库管理机构的管理,合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可以建立数据库生产企业发展协会,对期刊数据库产业的生产和服务进行统一合理的布局,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和自律,做好期刊数据库生产企业资源建设的协调和合作。
3.1.2 重视数据库立项工作。加强期刊数据库建设的选题立项工作,避免重复选题,拓宽发展思路,不断开发出新的期刊数据库资源;注重提高期刊数据库资源质量,打造期刊数据库集成企业的拳头产品;培养核心竞争力,避免利用重复数据库资源带来的竞争。
3.1.3 限制重复授权。虽然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作者可以将作品授权给多个集成商,但作为出版商,要保证自身数据库的健康发展,走特色化的道路,就应该合理取得授权,向国外做得好的期刊数据库商学习,不受理其他数据库已收录的期刊。
3.2.1 反映重复期刊收录情况。读者是期刊数据库的直接使用者,其对期刊数据库的重复问题最为敏感。如果读者把自己作为期刊数据库的主人,及时反映本专业期刊的重复情况,对图书馆购买期刊数据库的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
3.2.2 贡献自己的知识。不同专业的读者对不同期刊数据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用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期刊资源的建设中去。用户对期刊中文献信息的可用性、功能、内容进行体验和评价,为图书馆科学合理地订购期刊数据库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参考。
3.3.1 合理配置期刊资源。图书馆及信息服务部门要加强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购买,做好期刊数据库调研和购买、试用工作,挑选最适合读者的期刊数据库,逐渐摒弃那些耗资大、服务效率低的期刊数据库,从而通过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合理配置期刊数据库资源,引导期刊数据库资源建设的优化发展。我们应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理念与做法,在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资源配置时,宜选择一种较大、收录较全面的检索系统为主,再配置一些有特色、专业性强、特点突出的期刊数据库,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3.3.2 做好数据库评估工作。期刊全文数据库正在呈上升式发展,但是有很多数据库所收的期刊是交叉重复的,除了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复收录并被重复订购以外,有相当比例的电子文摘和索引也是如此。因此要做好数据库的评估工作,深入地对每个数据库中的每一份刊物都仔细比较,精挑细选,谨慎取舍才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订购,使数据库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3.3 处理好复本与重复的关系。图书馆将既有印刷版本又有电子版本的期刊称为双重载体期刊。研究发现,双重载体期刊下载论文的比例比只有电子载体期刊的下载比例高,这说明纸本期刊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电子期刊的利用率。因此,如果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必要的期刊版本重复现象是需要的。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配置性价比最高的期刊数据库,也可综合考虑本校学科专业设置及馆藏情况,按不同专辑和专题进行选择,对一些核心期刊多版本订购。
3.3.4 联合抵制数据库开发商的销售政策。图书馆界有必要联合起来抵制现在不合理的打包、捆绑式期刊数据库销售政策,通过许可协议条款来界定期刊集成商或出版商重复率控制的责任;把采购目标确定在具体的期刊上面,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可能来选购所需期刊资料。图书馆应该拥有单本期刊选择的权利,就像订购纸质期刊那样,需要复本就订复本,需要同时订购纸质期刊和单本电子期刊也可以,这才能彻底摆脱期刊重复造成的不良后果,提高订购的效益。
无论是期刊供应商还是图书馆都应该尽一切努力,想方设法解决期刊数据库重复的问题,以满足用户多样性、准确性的信息需求。期刊的生产者、管理者与利用者应同心协力以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期刊资源,杜绝浪费。充分发挥期刊文献资源的价值,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
[1]罗小平,孟妍嫣.图书馆纸质期刊与期刊数据库订购的抉择[J].图书情报论坛,2007(3):69-71.
[2]何素清.电子期刊数据库的营销模式与采购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9(1):57-59.
[3]温芳芳.试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重复建设问题——以VIP、CNKI、万方三大全文数据库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08(2):69-70.
[4]徐守杰.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学术期刊的订购[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42-44.
[5]李朵.不同类型电子资源引进原则及策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3).
[6]何华连.全文期刊库缺收核心期刊现状论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
[7]冼怀灵.我国数据库资源重复建设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1):53-55.
[8]王宝英,吕秀林.我国三大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4):76-78,56.
[9]游苏宁.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8(6):348-351.
[10]裴毅,马晓辉.图书馆电子数据库采购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58-60.
[11]应峻,徐一新.电子期刊与馆藏重复[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