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研究述评

2010-03-22 15:15
图书情报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书商编目外包

王 春 生

(西安政治学院图书馆 西安 710068)

·资源建设·

国内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研究述评

王 春 生

(西安政治学院图书馆 西安 710068)

总结国内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研究现状,分类述评代表性研究观点,指出已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图书馆 采编业务外包 述评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是将图书馆采编部门的某些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代理。国内研究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问题是以介绍、研究美国图书馆外包情况开始的,始于上世纪末并在近几年形成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有少量文章是以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既有理论研究,也有案例研究;既有面上的研究(如一个省的状况),也有个体实践的分析和探讨;既有对国外情况的介绍,也有国内经验的分析总结。目前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采编外包的原因、模式、效果、问题、风险及防范对策、如何应对采编外包引起的图书馆变革等几个方面。

1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原因

程焕文,姜瑞其[1]认为,图书馆工作重心变化,“图书馆的内部业务部门和对外服务部门都需要更多和更高素质的人员,但图书馆里并没有那么多理想的高素质的人员”,“借助外部力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靳随玲[2]认为,任务繁重是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原因。邓岩彬[3]认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联机编目和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图书流通市场的发展和书商的成熟、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外包业务工作社会环境基础的奠定是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原因。虽然还有其他论述,但基本大同小异。

笔者认为,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实际上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图书馆突遇超常规发展机会(如为迎接评估而需大量购书、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设)引发的人员紧张和国内图书市场竞争白热化(外包大多数情况下是书商为竞争而被迫采取的策略,没几个书商真想提供此项服务)的结果。由于这几年获得超常规发展机会的是高校图书馆和部分公共图书馆,所以已有研究文献也集中在这两类图书馆,涉及专业图书馆的似乎不多。外包风靡图书馆界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在许多图书馆看来外包是不要白不要的免费午餐。

2 关于采访外包

研究者探讨的首要问题是采访外包的可行性。冯彩芬[4]指出,图书馆的业务重组和书商服务的提升为图书馆实行采访业务外包创造了条件。但也有人质疑采访外包,认为图书馆专业采访人员都深感承担高校文献资源建设重任的艰巨,完全没有经验的书商又怎么能够完成准确把握对文献的选择和鉴别,不断优化馆藏图书结构这一历史使命呢[5]。刘晓雁[6]认为,图书馆文献采购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要保障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而正是基于这个特点,采访业务也只能是部分外包即其中的‘采’不能完全外包”。由于采访历来被认为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因而从已经有文献资料看,国内除了浙江大学图书馆、河海大学图书馆的纲目采购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提供的外文书赠书选书服务等个别案例,采访外包开展的并不是很普及。

尽管实践有限,但研究者还是对采访外包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张丽萍[7]认为采访外包的模式主要有图书采购批准计划(纲目采购)、新书报道服务、清单订购。这种分类基本是套用国外的。史承业[8]提出的采访外包模式,一是现购,在书商的书店中现场选书;二是代购,主要形式是纲目购书。周佳丽[9]认为可将采访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外包出去,比如书目数据查重、采访数据输入等。在采访外包的实践方面,张军[10]、余清芬[11]分别介绍了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的纲目采购实践。胡惠芳[12]比较了中美“图书纲目采购计划”在纲目编制、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李先业[13]分析了采访业务外包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一些小型出版社和纲目范围之外的书掺杂其中;由于电子书目所表达的书目信息不够完整,采访人员很难把握书目的信息,选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际到馆的副本和采购的副本不相符;采访的中间环节由于各种利益的驱动而失控,质量难以保证。

从实践看,研究者对采访外包的看法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只是对采访外包模式的看法与实际有一些出入,至少现场采购不能被认为是一种采访外包的形式。从研究者对清单订购的解释看(“清单订购即图书馆请读者参与选书活动,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采访人员将汇总、查重并审核后的购书清单交由书商代购”[14]),清单订购也不能算是外包。图书馆提供图书清单让书商供书一直都是图书馆采购书的最普通方式。现在能真正说得上的采访外包形式大概只有纲目采购。

3 关于编目外包

编目(包括标引、编目、文献加工)外包是当前采编外包的主要内容,许多图书馆都或多或少地在使用,因而研究文章最多。

3.1 编目外包的形式

编目外包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邓岩彬[15]将编目外包按加工地点划分为“到馆加工模式”和“图书外送加工模式”两种;按图书外包加工深度分为采编业务“完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种。韩爱萍[16]认为,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模式有两种,即网络传输模式和异地突击模式。陆宁[17]则根据本馆编目外包的实践,提出编目外包具有三种模式:馆外深加工、到馆深加工、因特网联机深加工,并对三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编目外包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各个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不同,有关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在具体运作中,要充分考虑本馆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馆的外包模式。笔者所在图书馆就仅要求书商提供加装磁条服务。

3.2 编目外包的优缺点

秦春[18]认为,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有,使图书馆能够迅速获得编目技术上的优势;使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在同等质量前提下能够获得成本上的优势;使图书馆能够集中力量提高核心业务效益的优势。潘艳[19]认为,编目外包的优点显而易见,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但缺点也是突出的,中间控制不易操作,数据质量令人担忧。曾滨[20]认为,编目业务外包的优点是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弥补人力资源不足,节省加工时间,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缺点是造成编目人员工作能力下降,质量难以完全保证,编目人员将失去原来的工作岗位。

看了上面的论述和其他人的观点,笔者感到编目外包带来的某些好处好象是以牺牲工作质量为代价的。这样做是否值得,在于各馆自己体会。

编目外包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张力、孙佾琳[21]指出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包人员的工作效率要远远高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客观地说,这种超越是一种非正常现象,因为无论从人员学历、信息素质、工作经验、馆藏熟悉度来讲,图书馆员都绝对优于外包人员。但这种优势并未创造出相同的高效率,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组织体制、薪酬方式、考核标准、编目理念上各自的利弊”。不过,程焕文、姜瑞其[22]依据“鸽子笼理论”,提出“简单就是美”的观点,进而提出“将图书馆的采编业务外包,影响一点所谓的编目质量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笔者的疑问是,如果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图书馆编目人员放松一点编目质量要求,追求“简单就是美”的话,效率还会低吗?

由于编目质量问题是编目外包的主要问题,或者说主要缺点,就有许多研究者专门对外包后的编目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如赵颖[23]认为编目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编目规则的理解与执行不同,不能按照标准对源数据进行修改著录;编目数据描述不正确、不全面;数据标引不规范、不一致、不正确,馆藏信息的著录不过关;图书加工方面,如防盗磁条不合格或漏贴,漏盖馆藏章,有时甚至出现书标与书不相符的现象。

分析外包编目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赵颖[24]认为,承包商的最终追求目的只有一个,即利润最大化。当书商的利益和图书馆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书商必然会想尽各种方法以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曹秋霞[25]认为,外包商提供的数据来源不同,造成了数据质量差别很大;外包编目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外包编目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外包编目人员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编目工作的特性决定。

笔者同意这些看法,但笔者同时认为,图书馆编目人员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只需要熟悉本馆的编目规则,工作中还难免出错,而外包商的编目人员,一般没有受过多少专业训练,又要不断适应不同馆各自差异的编目规则,还要追求编目速度,不出错才是怪事儿。

对于如何提高编目外包质量,李先业[26]提出的措施有:在确定合作关系前对书商的实力要严格审查、对书商编目人员进行必要的短期培训和全程跟踪指导、与其业务员进行良好沟通、尽可能固定分编人员、实行分编业务外包的灵活化,即尝试由采编部与书商进行联合承包,采编部负责聘任若干名固定人员进行图书的分编,书商根据其订购图书的册数给出相应的分编经费,提供给采编部所聘的分编人员。齐荃[27]提出:加强对承包商的资信调查,选择适合的承包商;制定周密的外包合同;确定编目业务外包的范围及方式,从影响最小的部分入手,边实践边摸索,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加大外包力度;建立健全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各项细则,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业务外包绩效评价机制。综合这两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可以全面了解目前理论界对解决编目外包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的思路。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对策外,发展中国的像OCLC那样的联合编目中心恐怕才是提高编目外包质量的根本解决之道。

4 采编业务外包的风险及控制

吉宇宽[28]认为,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存在外包商选择风险、冲击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风险和削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风险。之所以存在外包商选择风险,他认为是因为图书馆选择的承包商基本上是图书供应商,而“图书馆在选择承包商时,更多考虑的是其供货能力”,“而不考虑他们的采编业务能力。承包商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不排除采取一些欺诈行为”,“从而破坏其服务承诺,带来降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风险。”他认为,外包引起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风险主要有人力资源配置的风险、业务能力削弱的风险、图书馆采编人员学习和创新能力被削减的风险。吴海霞[29]认为,图书馆采编外包对图书馆员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将导致图书馆整个业务流程处于低效率运转,极大地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馆外远程加工方式的外包增加了由于使用互联网而带来的图书馆系统安全风险;过分依赖外包隐藏着成本增长的潜在危机。

如何应对采编外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呢?吉宇宽[30]提出: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要通过建立图书馆与承包商之间的互信机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签订书面合同等措施来实现控制选择承包商的失误的风险。对外包引起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风险,要通过合理选择采编业务外包项目,防止采编业务外包极端化,合理地重新配置人力资源,有计划地开展采编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来实现。邓岩彬、刘玮[31]提出了在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过程中,建立外包书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他们提出的评价指标包括公司信誉、资质和业绩,公司实力与服务,价格优惠,到书率及数据、加工的合格率等,并希望利用这些指标对外包书商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图书馆选择适合的外包服务商,推进我国采编业务外包健康发展。

5 如何应对采编业务外包

图书馆应对采编业务外包,既涉及图书馆实施采编业务外包的策略,也牵涉到外包后采编人员的角色转换、图书馆核心业务调整等问题。

5.1 关于采编业务外包的实施策略

谢耘[32]把高校馆采编业务外包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实施策略。他认为,在业务外包方案分析阶段,要充分考虑本部门的人才结构、人员比例、馆内经费等相关问题,对相对于本馆核心业务的次要工作及技术含量不高的业务予以外包。在业务外包方案制定阶段,要多借鉴其他图书馆,甚至是参考国外图书馆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外包方案,要对外包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准确说明。在选择承包商时应首先从承包商的技术实力、信誉、资金、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社会影响、以往的业绩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与调研,再结合本馆的人才比例与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后实施业务外包。在业务外包实施阶段,要保持对业务外包实施的随时监控和评估。王胜华[33]认为,要实施好采编外包就要制订合适的外包策略,全面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管理,健全监测评估机制,规范完善市场秩序。高锦霞[34]认为采编外包的有效策略是,正确认识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利弊,分析采编业务外包的需求并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合适的外包商,制定详细周密的外包合约,建立图书业务外包的评估制度。

5.2 关于采编人员角色转换及相关的问题

谢耘[35]认为,采编外包后,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应利用更多的时间从事本校专业文献深层次的开发,以及建立适合自己读者群的特色化馆藏”,“对业务外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指导,以及开展对非外包馆藏特色化资源或学术性强的资源编目工作,还可以让其中的一些资深馆员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开展专题文献服务,甚至可将其中的一些人分流到馆内其他部门岗位工作中”。林玲[36]指出,采编人员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角色的转换,树立市场意识并增强法律观念,保持较高的采访、验收与编目能力,培养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职能转变。徐咏梅[37]认为,编目人员在外包中承担着制定规则、管理协调、审校数据、原始编目、核心业务与其他业务等职责,因而要具有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超前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的变化。

当前国内关于国内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抄袭现象、个别研究者对研究采编工作不熟悉(如《上海新书目》已停刊几年,2009年还有人把它作为采访书目)、对招标采购的短期行为引起的采编外包短期化及其影响研究不足。这些都需要图书馆界做出共同的努力予以克服。

[1、22] 程焕文,姜瑞其.谈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J].图书情报工作,2006(1):6-9.

[2] 靳随玲.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9-131.

[3、14、15] 邓岩彬.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冯彩芬.采访业务外包——图书馆与书商关系的选择[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0-13.

[5、9] 周佳丽.高等院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201-202,204.

[6] 刘晓雁.高校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后的工作重点——“采”不能完全外包“访”完全不可外包[J].晋图学刊,2007(2):67-68.

[7] 张丽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实地走向——谈采编业务外包和联合编目[J].现代情报,2009(4):130-131,135.

[8] 史承业.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研究述评[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12-15.

[10] 张 军. 纲目购书-中文图书采购的新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3):9-11.

[11] 余清芬.“图书纲目采购计划”设计与编制[J].情报杂志,2001(11):104-105.

[12] 胡惠芳.中美“图书纲目采购计划”之比较[J].出版发行研究,2001(9):43-44.

[13] 李先业.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关系中的冲突分析和质量控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92-95.

[16] 韩爱萍.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业务外包的最佳模式[J].咸宁学院学报,2006(1):145-146.

[17] 陆 宁.三种采编业务外包的实践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59-160.

[18] 秦 春.也谈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界,2006(2):37-39,36.

[19] 潘 艳.采编业务外包关系中的冲突及预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83-84.

[20] 曾 滨.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5):10-11.

[21] 张 力,孙佾琳.对我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的质疑与反思[J].图书馆建设,2008(7):72-74,84.

[23、24] 赵 颖.大学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实践与思索——以沈阳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08(6):117-118.

[25] 曹秋霞.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质量分析——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08(10):54-56,59.

[26] 李先业.分编业务外包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控制[J].农业网络信息,2008(5):137-140.

[27] 齐 荃.论编目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08(2):50-52.

[28、30] 吉宇宽.图书采编业务外包风险控制研究[J].情报探索,2007(3):17-19.

[29] 吴海霞.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业务外包“热”的冷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6):70-71.

[31] 邓岩彬,刘玮.建立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书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6):46-49.

[32、35] 谢 耘.论高校图书馆采编部业务外包的战略实施[J].图书馆论坛,2006(2):101-103.

[33] 王胜华.对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探析[J].正德学院学报,2008(6):33-35.

[34] 高锦霞.浅议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业务外包的有效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70-71.

[36] 林 玲.浅议业务外包与采编人员素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90-91.

[37] 徐咏梅.编目外包与编目员角色转换[J].图书馆界,2009(1):85-87.

AReviewoftheResearchonOutsourcingofAcquisitionandCatalogueinChina’sLibraries

Wang Chunsheng

Xi’an Political Academy of PLA, Xi’an 710068,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outsourcing of acquisition and catalogue in China’s libraries, analyses its defects, and explores the direction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Library;Outsourcing of acquisition and catalogue; Review

G254

王春生,男,1966年生,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猜你喜欢
书商编目外包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藏文图书编目中的比较研究——以ILASII和GDLIS为例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