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油田第二高中(457001) 贾国强
高考地理试卷中区域地理试题的探讨
河南省濮阳油田第二高中(457001) 贾国强
研究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和方向是区域地理备考的基础和前提,下面笔者对近些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进行探讨。
1.区域位置的判断方法主要是以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相结合
高考题中的区域地图呈现的主要是几条重要的经纬线,这些经纬线往往是我们复习区域地理时常用的重要的标志性的经线和纬线,比如0o经线、20oW经线、160oE经线、180o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等等。除了经纬线,图中能够提供的定位信息还有区域轮廓,包括海陆分布轮廓、陆地边界轮廓、海域或湖泊轮廓、河流水系、交通线分布和走向等,除此之外文字描述也是定位的辅助信息。
图1
比如2008年天津卷36题呈现的区域图如图1示,甲区域可以通过两条重要纬线判断属于北半球中纬度,还不能确认具体区域,而图中的山脉走向,文字说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加上主要铁路、公路的走向,湖泊密集分布等可以准确的判断为青藏高原;乙图由0o纬线,南回归线可以基本定位在非洲或南美洲,再加上图中河流水系分布和流向,确认为巴西。
因此,区域判定要把经纬线和区域轮廓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出判断。
2.区域分析要求从整体中认识区域特征
高考对区域分析的要求,区域判断并不一定要判断图示地区属于哪个国家,只要我们就大体上能判断图中区域在世界区域的位置,并且就图中地理现象和事物作出判断、分析,并演绎、推理、描述、论证得出结论就可以了。
比如07全国Ⅱ卷37题如图2,题中问题:
该国地形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_。气候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
根据图中90oE经线及北回归线附近可以判断为南亚东部,印度洋(孟加拉湾)北岸,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因为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亚洲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图中河流密集,且从北流向南,注入印度洋,地形主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通过图中等高线印证)。
图2
区域定位在于判断区域在世界区域的相对位置和整体中的局部位置,达到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
3.考查的多是较小范围区域的地理特征
为了更充分考查考生的区域分析能力,高考试题往往选取一个局部的区域作为分析问题的平台和载体。图幅一般给出二三条经线,一二条纬线,经线和纬度的间隔一般在1~10度,甚至有时只给出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让我们通过推理判断相应位置。
图3
我们从2008年全国Ⅱ卷36题看出(如图3),图中只给出16oS纬线, 70oW经线,这就对区域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3年全国新课程卷展示的麦哲伦海峡(如图4)和04年全国卷36题给出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小范围等高线地形图(如图5),展示的都是局部小区域。09年全国Ⅱ卷给出了两条经线和两条纬线,让考生判定南美洲某个区域。
图4
图5
所以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关键的经线和纬线,建立完整的清晰的心理地图,不仅做到 “手中有图,胸中有图”,而且做到 “手中无图,胸中有图”。
4. 注重读图为切入点的四项基本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大纲要求的基本能力,能够从形象直观的区域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也是解题的第一步,然后我们将所学知识与区域图试题的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图中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正确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论证探讨题中涉及的地理问题。
下面以2008年全国Ⅰ卷为例来举例说明。
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08全国Ⅰ卷)
图6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说明】这道题总分36分,但只有三个问题,每道题分值很大,尤其是第(3)题,这说明命题角度并不是强调知识的覆盖和知识的记忆,而是更加注重思维品质,注重对图形处理的深层思考、分析、论证的能力。具体来看: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考查。这一题当然能通过经纬线的定位判断为刚果盆地,但是这不符合高考命题的初衷,判断的理由应该通过 “读图”获得信息,图中主要信息是等高线和河流的水系特征。所以答案给的是盆地,而不是 “刚果盆地”。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考查。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命题不是因为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降水丰富,而是图中展示赤道南北纬10º之间的平原地区都是受赤道低压的控制终年多雨从而形成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可以从图中水系特征读出。
(3)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考查。如何论证和说明G河没有形成三角洲原因,关键要围绕“含沙量”这一主要问答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我们可知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水土流失较轻,但是这只能得4分,实际上离16分的分析差很远。命题思路应该从图中得来,中游是低于500米低平盆地,有利于泥沙沉积,致使下游泥沙量减少;下游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水量大落差大流速快,难于沉积;在河口受海岸线和洋流等因素不易沉积。
【答案】(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满足要求在M点以上多位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推断流域内热带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09年全国Ⅰ卷36题对尼罗河的考查方式和08年很相似。
所以,高考区域地理逐渐淡化记忆知识的考查,更为强调事因综合分析和评价,强调描述和论证地理事象的能力。所以区域地理复习从高考的要求和能力目标出发,要结合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和规律来指导区域地理中区域特征分析,不断提高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才能掌握高考备考的主动权。
5. 区域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通过对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区域的涉及范围的统计,可以看出高考试题改变了过去注重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区域考查,高考范围越来越广,但相对集中分布在我国及非洲、南美洲等地区。
今后区域地理复习应重视我国、非洲、南美洲及欧洲等重要区域,同时不能忽视8个重要国家的学习,要特别重视专题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判定和读图分析能力的提高。
1. 把握区域地理复习重点,加强区域定位能力的提高。
“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区域地理考查的基本思路。所以在平时的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区域定位能力的提高,对任何一个区域的复习,要建立“位置判定(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把握”的复习模式。
加强对中国及世界地图中主要经纬线的记忆,通过读图、绘图等方式,不断提高微观地图的判定。
2. 重基础,抓主干,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
不管涉及区域如何变化,区域地理的考查要点仍然是把区域特征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相结合。只有夯实基础,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特别抓住高中地理主要知识,有的放矢,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就可以掌握地理高考备考的主动权。
3. 重视以读图(尤其是区域图,等值线图)表(数据的提取和综合利用)为切入点的地理学科能力的提高。
文综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就是从图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然后分析、描述、论证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立意的高考永远不会远离这条主线,当然备考更应紧扣这个主题。
4. 重视自然地理的基础性,主干性的作用,加强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联系性和学科内综合性的复习。
自然地理中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是一个区域特征的基本内容,要考查区域知识就要从这些要素提取有效信息。比如河流流域内气候分布状况和气候降水特征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地形地貌对河流特征的影响,以及气候地形等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所以,自然地理的复习要有时间保证,要重视对概念的剖析,原理的解释,规律的把握,知识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