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影响及对策

2010-03-21 06:06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344100何友丽
地理教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性别比生育率老龄化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344100) 何友丽

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影响及对策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344100) 何友丽

一、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不容忽视

(一)老龄化问题

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论按60岁还是按65岁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已在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推算,到2040年假设中国人均寿命是目前日本人的水平,中国到时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35%,65岁以上人口超过28%,而2020年时60岁以上人口为19%,65岁以上人口13%。

中国新一轮人口危机来自老龄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提高,这对经济的冲击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比如在目前,我国70岁以上的夫妇常常有3个以上的孩子,3个孩子赡养一两个老人相对容易。这些现在40多岁的人到了70岁后,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可依赖,孩子的担子就重多了。社会养一个老人,比培育一个孩子的费用要大得多。以美国为例,即使考虑到昂贵的教育费用,一个孩子消耗的社会资源还是比一个成人少28%。但是,一个老人则比一个工作的人多消耗27%的社会资源,因为老人需要的医疗费用太大。所以,如果爷爷多孙子少,经济就会不堪重负。

中国的老龄化实际上是“未富先老”的状态,社会保障体制极不完善,农村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系统,城镇保障目前也只能现收现支,从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甚至很多地区还一直“收不抵支”。这样的保障还只是社会扶养比很低时候的情况。据劳动保障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大陆几近3/4的劳动者没有养老金,在农村,公共养老金制度覆盖的比例仅为11%,多数人完全依靠沿袭了几千年的家庭赡养方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郑斯林部长曾透露出一个数字——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元。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这也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很大一批人将面临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困境。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有1.4亿左右,到2003年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退职人员数仅仅有3860.2万人,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亿左右,能有多少人能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呢?

更糟糕的是,到2025年,中国将有3亿60岁以上的人口。他们也就是现在40多岁的一代人,属于计划生育的一代,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到时候可能出现一个劳动力养一个退休人员的情况,比日本两个人养一个人的局面还要严重。按照中国现在的养老金制度,实际上是由正在工作的人拿出钱来养退休的人,没有积累,总是工作的人养老人。支撑这种养老保障体系需要以相对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条件。虽然目前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仍然较大,但社会的养老负担已经开始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由于长期实行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年轻人口比例正在快速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则不断上升。现在中国领养老金的人只有4000万左右,以当前庞大的劳动人口为后盾,养老基金尚且入不敷出,以后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一方面老人逐年增多,达到3亿、4亿,另一方面年轻劳动人口逐年减少,这种养老金制度总有一天会崩溃,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日本是个高科技发达的国家,国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受益于“终身雇佣”的制度,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工作能力。日本人的健康水平也是世界最好的。这些条件,使日本有更大的余地应对老龄化问题。比如,人手不够用,可以推迟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商业销售、计算机、教育、设计等工作。他们在这方面并不一定比年轻人差,甚至有一定的经验优势,大多数能够自食其力,社会负担也能相应减轻。但是这样的措施,根本无法搬到中国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工人大部分都在于体力活。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有将近一半在种地,另外1/5是矿工、建筑工人、交通运输工人,以及各种工厂的职工。你不能指望一个65岁的人再当建筑工人,就是在服装厂当制衣工也会力不从心。况且,现在许多人50岁不到就提前退休,怎么可能到65岁时突然有了工作能力?再有,中国的经济条件还不够好,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劳动力的健康水平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根据一个1989年~1990年间在四川省的调查显示,60岁的人在余生中只有不到一半时间(48%)能够维持最基本的健康水平。1986年在前联邦德国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男人可以在余生的75%的时间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女人则可以享受余生70%的健康时光。老人健康差,不仅无法工作,而且也会增加医疗费用,使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总之,人口严重老龄化的社会是很糟糕的社会,而中国向这种社会发展的进程已不可逆转。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如何减轻其恶果,如何尽量缩短严重老龄化状况可能存续的时间,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性别比失衡

性别比例的失调,则是一个更大的人口挑战。正常的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3:110~105:110。中国的这个比例在1990年是112:100,1995年是116:100,2000年达到118:100。儿童的性别比例失调的程度甚至比婴儿的性别比例失调还要严重。比如,2000年1岁~4岁孩子问的男女性别比例是120:100。只有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的性别比例正常。湖北、广东、安徽这些中心地带的男女儿童性别比例竞达到130:100。按这个趋势发展,到2010年,中国20多岁的育龄妇女的数量将开始递减。从2010年~2025年,随着递减速度的加快,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可能减少l/4。而10%甚至15%的青年男子根本没有结婚的可能。

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后果就是带来婚姻的不匹配。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有11276万25~35岁的男青年,而对应的适宜婚配的20~30岁的女青年只有7206万,这个差正好是4000万左右。也就是3个男青年只有2个合适的女青年可以追求。有人认为,女性婚龄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拉大婚龄差来解决。然而,婴幼儿人口持续下降、性别比持续上扬,这种情况下是根本不能奏效的。因为低龄女性人口本来就越来越少,挤压的结果使低龄男性婚配机会更少,这样婚配竞争会愈演愈烈。有人以为可以通过跨国婚姻来解决,事实是如此大量的青年光棍人口比许多中等国家人口还多,哪里能找到这样多的适龄女性呢?现在中国还是个很不富裕的国家,跨国婚姻反而会使更多的女性外流,使国内婚配形势更严峻。4000万难以婚配的青年男性,最后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是很难想象的。

严峻的婚配形势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呢?

首先是造成家庭不稳定。由于女性选择配偶的机会较多,离婚选择更优秀配偶的愿望和机会都很高,家庭破裂的比例因此会很高。只要比例失衡较大,这种现象都会存在。再就是婚龄差别加大,夫妻代际矛盾加深,必然损害家庭的和谐。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其次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由于庞大的无法建立稳定家庭的男青年的存在,社会人伦会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整个社会无法保持稳定。比如卖淫嫖娼现象会更严重、骗婚买卖婚姻现象会增加、性病艾滋病等会更泛滥。缺少和谐婚姻的青年男性,会有更强的暴力倾向。这些问题必将使中国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之中,国家兴旺与繁荣都将是一句空话。

性别比失衡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专家建议,尽快对刑法有关条款做出修改,严惩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行为,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正常和平衡。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人口出生性别比仍在正常范围内,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考虑到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其他各种相关因素,可以肯定地说,想通过立法严惩胎儿性别鉴定来矫正性别比失衡,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性别比严重失衡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很快就会品尝到它结出的苦果。

二、中国的人口问题——对策不容久待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中国人口面临着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方面的人口危机。上述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在人口危机爆发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何况两个方面的危机将同时到来!要缓解人口危机,必须尽快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

在不同的时期,人口危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相应地也应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在1970年代,中国的人口危机是人口过剩,当时的总和生育率远高于更替水平(例如1971年是5.8),因此应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 而在现在和将来,中国的人口危机是人口结构的恶化,主要表现在性别比失衡和加速老龄化,因此人口政策就不应沿袭过去那种单纯强调“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

要应对未来的人口危机,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的三种办法:

最好的做法是, 立即取消现行的采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 而代之以经济调控手段的人口政策。 由于现在的生育率已远远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政策应侧重于鼓励第二胎, 以促使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附近。经常有人说:“等到中国人口负增长后,再放宽人口政策,然后生育率就会回升了。”这种观点是典型的想当然。因为生育率并不是像水龙头一样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的。韩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经历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与中国极为相似,考察一下韩国的人口问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韩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中国的三倍以上,从1962年开始,韩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62年总和生育率为6.0,1983年下降到更替水平2.1,1990年又降到1.59。在1990年代,韩国出现了是否应该继续实行人口控制的争论,政府成立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1996年批准了人口政策的改变,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防止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然而,这些新政策没能有效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2003年,总和生育率再次下降到1.17。为了提高生育率,韩国政府提出了新的鼓励生育的口号:“爸爸,我一个人很孤独,我要弟弟和妹妹!”、“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三个孩子比两个孩子好。”并且,韩国政府还鼓励以前结扎的育龄夫妇做输卵管和输精管复通手术,并为他们生育第三个或者第四个孩子提供照料。然而,这些鼓励生育的措施收效甚微。

其次是, 如果担心一下子取消计划生育会带来生育率的快速回升(根据目前的生育愿望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有较大回升, 也不是什么坏事),那么可以设立一个两年至三年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放开二胎。如果在过渡期内生育率没有明显回升, 就应尽快取消计划生育。

再就是, 继续实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而仅仅作一些所谓的“微调”,这是目前人口学界的主流看法,他们认为采用“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这项政策就足以应对未来的人口危机了。 他们没有意识到: 第一,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 虽然政策允许生二胎,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未必愿意生二胎。第二, 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 这种家庭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仍占少数。因此,这种“微调”对于解决未来中国的人口危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 如果采用上策,现在取消计划生育有三大好处: 一则有利于缓解性别比问题,因为既然没有生育限制,人们就不会进行人工性别选择了。二则有利于缓解将来的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 因为现在多生出来的人口都是小孩,将来则成为年轻劳动力。三则有利于缓解现在的就业问题, 因为现在出生的婴儿多一些, 至少可以刺激与此有关的乳品、医疗、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家政、幼儿教育、游乐等等行业的发展。对于中国人口来说,21世纪上半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20年就业压力大,后30年养老负担重。因此,现在停止计划生育是一举两得:既能缓解前20年的就业压力,又能减轻后30年的养老负担。

1. 薛涌:《怎样做大中国》,中信出版社,2009年。

2. 钱平广:“中国人口政策令世界受益”,《环球时报》,2009年12月21日。

3. 何亚福:“中国应对未来人口危机的上、中、下三策”,《领导者》,2004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性别比生育率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