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张存绅,字叔行,湖南华容人。”“天启年间,由贡生为湖北省蒲圻县训导。”[1]“硕公卓朗通,于天下事,糜所不彻,于古今籍,靡所不窥”,可见作者学识非凡,知识渊博,令人钦佩折服。在其给吴炳的信中,张存绅这样评价自己:“某不佞,平生寡所好,尚惟嗜读书,然某经生也。”[2]由此观之,作者平生酷爱读书,故而旁人送他“书癖”之雅号。[3]
“叔行先生材,挟明光纷有内美,少辑孙敬之柳长,编温舒之莆,既蜚蛮誉鼎,吕 苑延涉坎,粗耒洪笔。”[4]“张公叔行,博物笃行,君子也。”由此可知作者张存绅品行极佳,德艺双馨,不但“惟嗜读书”,而且“博物笃行”,堪称君子。[5]“已而出驴皆吟出塞诸诗示愚,反覆既过,恍若余韵犹在屋梁间,堪与盛唐诸名家相属行。”[6]南郡刘傅给予其如此高的评价,可见作者功底深厚,非同一般。
张存绅生活的明代是俗语辞书的初创时期,此类辞书在清代最为繁荣。而《雅俗稽言》的出现,无疑是为此类辞书开创了先河,该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雅俗稽言》一书在市面上很少见,由日本汲古书院出版,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先生主编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四辑中收有此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了长泽规矩也先生主编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笔者是在此书中找到《雅俗稽言》的,该书也是笔者完成论文的文本依据。
《雅俗稽言》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雅俗稽言》序文,分别是明人吴炳叙、孙谷的引、魏说叙、刘傅叙、刘秉铁序、孙谷的又序以及作者自序,共七篇序文。第二部分为《雅俗稽言》凡例,虽然凡例一词出现较早,但是作为辞书的编纂内容、体例介绍则出现得相对较晚,《雅俗稽言》凡例中涉及了用字、分类、引用书目、所收词条等相关内容,可谓是俗语词典凡例的先驱。第三部分为引用书目出处,《雅俗稽言》共引用书目1200种,包罗万象,一方面证明作者博览群书,另一方面也使《雅俗稽言》从整体上看来规整完备。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四库馆臣们对此出处指责颇多,“前列引用书目千余种,多唐以来所不著录,大抵抄自类书,子虚乌有。又或标其篇名为书名,颠倒错乱,不可缕指”。[7]笔者愚见若无此出处,恐怕四库馆臣的指责会少很多。第四部分为《雅俗稽言》的目录,但是该目录只有门类,并无具体所释词条,对于读者阅读查找,恐怕要带来一些不便。第五部分为《雅俗稽言》正文部分,共四十卷,分门别类,由天文一,天时三,地理三,人伦、饮食、宫室、冠服各一,器用二,礼制、音乐一,人事三,人物五,经说三,史说、子说各一,诗文四,字学三,动物、植物各三卷构成,词条共1162个,每条之下都有详细的解释、溯源,若有讹传则有系统的证误纠音,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1.物质生产类民俗语汇
在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而农耕离不开天气时节的变化,在《增订雅俗稽言》中有大量的农耕时节的记载,如:四时、寒暑、 枝、百刻、五夜、正月、正五九、拜年、桃符、书 、食天仓、人日、元夕、耗磨日、天穿日、社日、上巳、四月八、梅雨、端五、五月十三、分龙日、三伏、中秋、 天、重阳、液雨、十月十六、逢冬数九、腊日、腊八日、二十四、挂钟馗、月忌三 、另日、犁明须臾、杂占、节候、立春、东风解冻、鱼陟负冰、雨水、獭祭鱼、候雁北、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等等。
此外,在词条的解释过程中有大量关于农谚类民俗语汇的记录。农谚类民俗语汇主要产生于农耕生活中,在人们长期的农耕过程中,对天气、气候、时节都有一定的认知。这类总结性的语言往往用农谚表达出来,这些农谚类民俗语汇不但具有知识性、经验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结构和地域上的特点。农谚类民俗语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人们记忆和流传。《增订雅俗稽言》中记录了大量的农谚类民俗语汇,从而表现了在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社会,气候与农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如:雾凇重,雾凇贫,兄备饭面,盖岁穰之兆也;即阴春暗度,将霁雾先昏;春雾晴夏雾暑,秋雾日头晒杀鬼;惟有冬雾不敢说,不是雨便是雪。春雾日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徐州不打春,邳州无东西。若还打春与,开门蝎子咬死人;晴鸠 晴,雨鸠 雨;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2.物质生活类民俗语汇
(1)饮食类民俗语汇
在俗民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饮食类民俗语汇,如:精粗、一顿、九 、酒圣贤、中酒、觞政、茶品、饮茶、齿 、饼 、糕、饧、盐豉、粥等,以“糕”为例:
糕 《周礼》:“笾人 笾之食,糗饵粉糍。”郑康成云:“二物皆米所造,合蒸曰饵,为饼曰糍。”《方言》:“饵即糕也,自周时已有之。”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其不见经传,遂止。故宋子京云:“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时豪。”然白乐天诗:“移坐就菊丛,糕酒前罗列。”则固已用之矣,刘白倡和之时不知曾谈及此否。
(2)居住类民俗语汇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房屋,在古代等级制度十分鲜明,所以居住的房屋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和名称,如:学舍、宫殿、蒿宫、玉堂、天禄阁、黄堂、 堂、苗茨堂、屠苏、白屋、村庄、名楼、宣室、团焦、生祠、寺观等,以“玉堂”为例:
玉堂 《李寻传》:“久 玉堂是知,实嬖幸之处,乃汉殿名。”宋太宗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翰林院,盖待诏者有直庐于殿之侧,故曰:“署元丰中学士请摘上二字以榜院门,故翰院亦名玉堂。”刘元城曰:“以殿名名院不避甚矣。”(《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宫室》)
(3)服饰类民俗语汇
“衣、食、住、行”中的“衣”当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订雅俗稽言》中记录了一些有关服饰类的民俗语汇,如:巾帜、首饰、朱绂、中禅、礼服、裼袭、 褐、逢掖、面衣、耳衣、条脱、诃子、佩鱼、 绅、厕 、膝 、珠履、子 、织丝、缂丝、轻容、火浣、端匹、 白等,以“朱绂”、“礼服”为例:
朱绂 朱绂即朱裳,画为 形。 ,本作,两已相黻,古弗字也,故因谓之绂,亦作黻。
礼服 《辍耕录》谓:“元人以妇人礼服曰袍,乃鞑靼。称汉人,则曰团衫。南人则曰大衣。”今自京师及天下皆称妇人礼服曰袍,岂沿袭已久与?(《增订雅俗稽言·卷十一·冠服》)
(4)器用类民俗语汇
俗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使用一些工具来完成各种日常活动,也就产生了许多的器用类民俗语汇。文具类民俗语汇如:书帙、简牍、伦纸、恬笔、墨妙、砚品;武具类民俗语汇如:六纛、金铠、干将、绿沉 、鸟号、露布;乐器类民俗语汇如:六律、鲸音、鼍鼓、绕梁、云和、吹鞭、琵琶、画角、埙篪、喇叭唢呐、流苏;珍玩类民俗语汇:珠、玉、金、石、钱、钞、古器、 器、 、聚宝盆;杂具类民俗语汇如:什器、东西、酒帘、障扇、尉斗、步甑、枕箪、青奴、交床、筵席、灯烛、窑器、 教、田器、虎子、行窳、驱山铎、铁枷;戏具类民俗语汇如:行
、 、蹴鞠、千秋、傀儡、眩人、舆樗;其他用途类民俗语汇如:卤簿、乘石、舟、车等。以“埙篪”、“步甑”为例:
埙篪 埙篪音萱池,埙亦作 ,烧土为之篪,以竹为之。《诗》:“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盖它音各为一节,埙篪同为一节,故以比兄弟同气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二·器用·乐器》)
步甑 《菽园杂记》:“今人称暖熟具为仆,憎言仆1847者,不得侵渔,故憎之。”《王铨御史》:“尝见内府揭帖,令工部制步甑,盖即仆憎,乃知仆憎讹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二·器用·杂具》)
(5)生活经验类民俗语汇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春寒四十五,穷汉出来舞。穷汉且莫夸,须过桐子花;穷汉莫听富汉懂,桐子开花才浸种;燕巢在人室,其户向内,长尺余者,兆吉;数鱼止,称尾不称头;居丧不食酒肉,盐酪而以鱼为蔬;好儿不看春,好女不看灯;家有千根桐,子孙不教穷;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痴鸡母,抱鸭儿。痴家母,养外孙;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到长安孤负眼,不到浙江孤负口;宁饮建业水,莫食武昌鱼。地震为鳖鱼眨眼;阳沟里翻船;乱主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此类民俗语汇是对俗民日常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家庭生活的、有的是反映社会现象的,这些民俗语汇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认知。
1.天神崇拜类民俗语汇
天神崇拜类民俗语汇是指与信仰天神有关的民俗语汇,《增订雅俗稽言》中记录了一些与之有关的民俗语汇,如:常仪、二十八宿、演禽、参辰、参星、客星、风伯雨师、太白、孛星、郎星等等,以“郎星”为例:
郎星 史云:“郎官上应列宿,非二十八宿也。”《史记·天官书》:“五帝座后,聚十五星,蔚然曰郎位。”《汉书》蔚然作哀鸟,《甘氏星经》作依鸟,盖依哀音相叶也。哀鸟蔚然皆星之状,儿尔近武功县,刻储光羲诗首一篇作哀鸟,即宜以哀鸟郎正之。(《增订雅俗稽言·卷一·天文》)
2.鬼神信仰类民俗语汇
自古以来,“鬼神”在俗民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能解释一些现象或者完成的事情往往借助于鬼神的力量,希望找到解决的途径,如:箕仙、麻姑、钟离、王乔、刘刚妻、释氏、梓潼神、僧道官、乌鬼、见短人、一足鬼等,以“麻姑”为例:
麻姑 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出《耕余杂录》,而据《王方平蔡经事》,又似汉以前人仙,传麻姑七夕降蔡经家,经见其手似鸟爪,好爬背痒,王方平知之,使神人鞭其背,建昌 麻姑仙 ,有《颜真卿记》。(《增订雅俗稽言·卷二十·人物·仙释附鬼神》)
3.佛教信仰类民俗语汇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在语言中也很清晰地显现出来,《增订雅俗稽言》中就记载着很多佛教信仰类的民俗语汇,如:南无、施主、枷蓝、问讯、三昧、因果、天堂、僧道官、僧尼、经像、三教图、释氏,以“问询”为例:
问询 法华经问讯如来,杜诗:“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如问信即问询,盖问其安否也,今僧尼见佛见人,合掌作礼曰问讯。盖问讯其语,当自法华出,而俗转为闷心,又谓之打闷心,尝闻“封事有番僧,相见只打闷心”之句其失可知。(《增订雅俗稽言·卷二十·人物·仙释附鬼神》)
1.吉祥语
吉祥语是指那些包含有吉祥如意的意思的名称和用语。汉民族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处处浸透着吉祥语,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吉祥语。《增订雅俗稽言》中的吉祥语也为数不少,以“群雄”为例加以说明:
群雄 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人之文武茂具取名千,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张良英也,韩信雄也,兼有英雄,则汉高项羽气力盖世而不能听奇采异,有一范增不用,汉高英分多故群雄随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而能成大业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八·人物·官制》)
2.委婉语
委婉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对于不愿意说出的禁忌语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的词语。《增订雅俗稽言》中辑录了一些委婉语,如“党太尉”、“赤章 枝”、“ 仂”、“外头屋里”等,以“赤章枝”说明:
赤章 枝 俗称人急遽自是者曰赤章枝,《吕氏春秋》:“智伯伐仇。”犹仇、犹臣,赤章蔓谏不听,因断毂而弛。《韩非子》亦载其事:“赤章复姓,蔓枝名也。”俗语讹蔓为 ,亦蔓 俱明,母下字蔓可叶 耳,蔓音万。(《增订雅俗稽言·卷十七·人事·称谓》)
1.社会官制类民俗语汇
《增订雅俗稽言》中辑录了大量的有关社会官制类的民俗语汇,如:尚书、司马、仆射、祭酒、洗马、鸿胪、棘乡、乐乡、庶吉士、 直、金吾、中官、五马、三老、左右、官冷、莲幕、功曹、拜除、官衔、给假、致仕、文移、 押、承准、录囚、弹文、饮章、锒铛、传子、改元、玉牒、诏令等等,这些官制类民俗语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官职设置、官员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情况。现举一些官职名称为例:
司马 司马,今之兵部也,白乐天诗以司字作去声,读如云。“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又一为军司马,三见岁重阳。”是也。按《集韵》去声,何韵内收司字,疑白诗亦以司马伺声耳。《容齐随笔》:“以司作入声,读非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八·人物·官制》)
此外还有一些官员办公行事时的特定用语如:给假、拜除、 押、录囚、弹文、饮章、锒铛等。现以“弹文”为例:
弹文 古弹文白纸为重,黄纸为轻,故云臣辄用白简以闻,今御史白简即其事也。○宋宝孝肃拯为台官严毅不恕,朝列有遇必须弹掣,时称包弹。今世事无瑕疵曰没色弹,凡评品事物寓褒贬之意曰包弹。古语流传至今,又升《庵外集》载:“古谬褒弹是卖主喝采,是闲人作褒弹,或偶失捡。”(《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八·人物·官制》)
对于官宦的管理也有相应的专属用语,如:
拜除 拜官曰除,谓除其旧籍非也,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耳。 谓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义,俗称新拜官者曰除,受某官亦非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八·人物·官制》)
2.习俗惯制类民俗语汇
(1)祭祀类民俗语汇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古代俗民很重视祭祀,由此产生的祭祀类民俗语汇也非常多,《增订雅俗稽言》中辑录的祭祀类民俗语汇,如享宴、上宿、 、五祀、祭寒暑、唁吊、祭献等,以“上宿”为例:
上宿 宿,古宿字。《汉书·郊记志》:“秦以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 火也,欲令光明远照通乎?祀所也,是上宿。惟天子得用之,今以卑贱之人值夜守卧者名曰上宿,非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四·礼制》)
(2)婚礼、葬礼类民俗语汇
关于婚礼、葬礼类民俗语汇的记载历代都很丰富,但《增订雅俗稽言》中则相对较少,原因是秉承了作者张存绅“人同我异”的收词原则,在《稽言·凡例》中作者如是说:“事词太腐熟者不待言,太生僻者不必言。惟是今昔沿革,人我异同。有考订、有议论者乃言之。”但是尽管如此,作者也收录了一些此类的民俗语汇,如:冠婚、五不娶、唁吊、大行、哀子、挽歌、葬不择期、起复、九操等等。现以“起复”为例加以证明。
起复 起复者,丧服未终,勉其任用,所为夺情起复者也。如欧阳公晏元献神道碑,明年迁著,作郎丁父忧,去官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为淮南使是也。国朝自罗文毅公一疏特著为令,终三年鲜有夺情起复者,以张文忠之相业,而于此乃有遗议惜哉。今人概以服阙为起复,误矣。又按阕音缺,俗读如葵,非也。(《增订雅俗稽言·卷十四·礼制》)
《增订雅俗稽言》包含词语1162条,内容十分的广泛,除了上面笔者简单的分类,还有很多种方法,这里不一一阐述,笔者还将继续研究下去。
[1] [日] 长泽规矩也.增订雅俗稽言·解题[A]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四辑[C] .日本汲古书院影印,1974.
[2] [4] [5] [6] [日] 长泽规矩也.增订雅俗稽言[A]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四辑[C] .日本汲古书院影印,1974.1697.1700.1705.1705.
[3] 张存绅小传[A] .蒲析志·卷 10[M] .清道光十六年刻本.
[7] 〈四库全书总提要〉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杂家类存目三[EB/QL] .http://www.tcm100.com/user.SKQSZM/zzBook5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