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宽进宽出”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2010-03-21 17:50卢锦珍
梧州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办学质量教育

卢锦珍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 530012)

高校“宽进宽出”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卢锦珍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 530012)

高校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然,但它带来了“宽进宽出”的问题,而宽进宽出危害极大,导致办学质量难保、学风受到毒害、师生关系紧张、社会风气败坏、教育资源浪费等,为此,必须严把高校的“入口关”和“出口关”,采取多方措施以确保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并加强高校毕业生质量监控。同时,社会用人观念和机制也需相应改变,以便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校;宽进宽出;危害;对策

一、高校“宽进宽出”问题的源起及表现

(一)问题的源起

2010年3月2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从1999年扩招以来,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是非常显著的,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979万人。……在整个总规模上居于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24.2%,可以说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然而,由数字带来的欣喜背后又藏着多少的隐忧呢?就业困难,这一问题当然存在,但并非仅由扩招带来,我国的大学生从总量上来说也远未达到过量的地步。现在更多的人已经看到,其实扩招最大的隐忧在于培养质量,尤其是一些弱势学校,“宽进宽出”几乎成了大家公认的严重问题。

所谓“宽进宽出”,是指进大学门很容易,顺利毕业也很容易。这是相对于“严进宽出”和“宽进严出”等不同的培养模式而言。无论是宽进或严进,如今人们都一致认同严出是绝对必要的。我国高校的扩招,本意也是践行一种“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夏建刚、候哲的一份面向全国的调查可以为之佐证,他们的调查得出了这样的数据,用人单位中认为高校毕业生质量属于良好及以上的仅占35.3%,认为一般的占47.1%,认为较差的为17.6%,认为很好的没有。[2]这与人们经验中常听到的对大学生的负面评价相吻合。

可见,“宽进宽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高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二)高校“宽进宽出”的表现

高校的“宽进宽出”,首先表现在“进”的环节上,学生入学的条件极为宽松,文化分数线普遍降低,尤其是高职高专。以广西为例,其2010年各批控制分数线如下:理科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别为500分、433分、351分,文科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别为510分、453分、383分,而体育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本科(文化线)为284分,独立学院本科(文化线)为274分,高职高专(文化线)则为180分。(文理科高考总分满分为750分),[3]其他各省市的情况虽不完全相同,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本科分数线相对还较高,但是专科与高职分数也都很低,而教育相对落后的省市录取分数线比扩招之前都低得多。有些专业性要求较严格的如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只要专业达到及格线即可,至于什么思想表现,几乎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在“出”的环节上,则是比精英时代的要容易得多。就拿学业成绩来看,精英时代的高等教育,考试虽然也划重点,但那所谓重点,给的范围都很大,且绝大多数学生也还是会老老实实把老师讲课的内容都复习过,因此考试也很少有不及格的。而现在,不少高校的学生则轻松得多,在一些高校,老师划定的复习范围很小,及格很容易,就算不及格也没大碍,毕业前无论多少门课程不及格,校方都会给予补考机会,降低要求,以使学生更容易过关。

二、高校“宽进宽出”的危害分析

高校的“宽进宽出”,造成的危害甚大,归结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质量难保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是大幅度扩大,然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却没有显著增加。这些年,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经费投入一直达不到占GDP 5%这样的一个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也达不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2000年至2007年,投入比例最高的为2007年,占GDP3.32%,最低的为2000年,仅占2.58%。[4]如此低的投入,高等教育分得再多也难以保证高校办学方面的需要,即便各高校为应对扩招的形势纷纷向银行贷款,也仍不足以解决扩招后办学场地和设施的要求。另外,高校的师资在扩招前是基本按一定师生比要求配置的,扩招后,教师数量的增加一下子跟不上学生数的增加,造成了师资紧张。例如,九三学社广东工业大学二支社在调研中发现,2004年广东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师生比为1:29.35,加上成教学生,师生比高达1:43.92,远高于当时全国高校师生比平均数(1:16.2)。[5]目前高校师资紧缺的状况应该说得到了一些改观,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少高校为应付评估,不得不聘用相当数量的校外兼职教师。虽然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数量问题,但实际的情形是,学校之间相互聘用彼此的教师,最终教师总量并没有实质上的大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设置也随着扩招而扩展,一些教师在没有足够培训的情况下不得不担任自己所不熟悉的专业领域课程,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教育投入和师资等问题导致高校办学条件不足以支撑其招生规模。此外,由于招收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生人数多,教学班级往往规模都偏大(在不少学校,专业理论课通常上百甚至几百人一起上课),这样,教师的教学只能迁就低水平,老师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凡此种种,使得高校的办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学风受到毒害

扩招后由于放宽了录取条件,于是进入高校的学生鱼龙混杂,一些在高中阶段已经懒散惯了的学生把他们的坏毛病带入了高校。而高校的管理相对高中又比较宽松,于是这部分人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此外,由于需要考虑一定的毕业比例问题,学校不敢对学生过分严格要求,这使得学生有恃无恐。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种种丑陋表现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一篇题为“中国大学生的十大丑普遍丑恶现象”的帖子在不少论坛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列举的十大丑恶现象包括了“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课堂成了放牧场”、“校园里到处是恋爱者的后花园”、“网络是通宵的”等内容。[6]梁远钢、李玉洁在他们的论文中也指出,目前“很多地方招聘人才都是根据“一纸文凭”的原则,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所以‘六十分万岁’的思想泛滥,他们仅仅为了拿毕业证,学不学得到知识则已不重要”[7]。可见,扩招后的生源质量本身存在问题,而社会用人观念和机制的偏差加剧了学生对文凭的追捧,学生一方面想要得到文凭,一方面却不愿付出努力,致使大学学风每况愈下。这一点,相信身处弱势学校的老师们体会尤深。

(三)师生关系紧张

身为教师,担当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本着一切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学生,退一步说,不能严格至少也希望坚持底线,希望学生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然而,学生们往往让人失望。一方要坚持原则,而另一方则希望尽最大限度放松,出发点的不一致最终导致矛盾的产生。在矛盾的双方中,教师早已不存在优势,因为学校往往出于学生考试及格率和毕业率的考虑而对教师施加压力,某些学校领导明言或暗示教师放松标准。而一些“不识时务”的教师因为不愿放弃原则,两头不讨好,最终往往是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心力交瘁,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荡然无存。

(四)社会风气败坏

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因此,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使得被处分的学生比例远远高出扩招以前;各类考试中,不及格学生的比例也大为增加。近几年来,因成绩原因而遭致学校退学的学生数量比扩招前有很大的增长,如2008年10月8日,西安邮电学院发出通知,336名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学年学分没修够,经学校初步审定被作出退学处理。[8]西安邮电学院的这种做法是要拿出极大的勇气的,虽然这样的做法仍有争议,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本意也是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负责。然而,不是所有高校都能做到这样严格。因此,在不少高校,多门考试不及格而未被退学的大有人在,到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合格或受到处分而拿不到毕业证的学生数量也就相当可观。由此,托关系、走后门求情“放水”的现象就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位高权重的直接给学校施加压力要给某个学生过关。而一些学生也仗着自己的父母、亲戚有权有钱,认为没什么事不能“摆平”,因此肆无忌惮地在学校内外花天酒地、寻衅闹事、不思学习。试看当今哪个高校校园周边不是遍布娱乐、餐饮店?它们的生意大部分由学生关照。这些都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高校不再是净土,而是被搞得乌烟瘴气。

(五)教育资源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2008年曾披露了一组数字:以广东省为例,2006年“211”工程一类院校的年生均培养成本为24863元。[9]当然,这个数据是相对广东的“211”工程院校而言,普通高校的培养成本相对要低些,但即使只保守地算上这个数的一半,那也已经是一万多元。而这笔数当然没把学生自己花的生活费包含在内。可见,国家、学校和家庭为培养大学生投入不少,花那么多的钱却未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那绝对是一种令人痛心的浪费。另一方面,正如上述提到的,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非常可怜,不达世界平均水平,这样有限的投入本来更应该努力提高它的利用率,然而,扩招带来的这种“宽出”却恰好相反。

三、相关对策的思考

高校“宽进宽出”的状况其实与多方面原因有关,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多方面的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入学口适当把关,宽进应有限度

1.强化质量观念,高度重视高校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就目前来说,适当放宽入学条件,使广大青年能够有更多进入高校求学的机会是大势所趋。但是,“宽”也应该有个限度,招生规模除了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办学效益。众所周知,一定的文化基础是人才不可缺少的要素,文化素质过低,不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这样的人进入大学后很难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但为了毕业率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给他们过关。如此,扩大招生最终就无法达到为社会培养更多专门人才的目的,且还会造成上述所说的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所以,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严把“宽”的尺度,明确所谓的“宽”并不意味着毫无要求。

2.做好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严格审查各高校的招生资格

在当前高校自主办学和扩招的大气候下,各高校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千方百计多招生,这样就会造成不具备相关培养能力的高校招收了一大批学生,难免会出次品。所以,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严格审查各高校的招生办学条件,做好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高校的招生数量。

(二)采取多方措施,确保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

1.引导高校领导和教师增强质量意识,转变办学观念

当前,处于相对劣势的各高校在办学中大多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方面没有客观考虑本校的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另一方面在办学质量方面不敢坚持一定的标准,都担心如果较多学生不能毕业会影响学校今后的招生,所以,为保招生只能委曲求全让学生毕业。这种心理固然可以理解,处境也堪同情。但是,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校,切莫忘了自己的职责,应该有“天下兴亡,大学之责”的崇高理想。为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培训和引导,使各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切实转变思想,树立“以质量吸引人才,以质量保证招生”的办学指导思想。

2.加强对弱势学校的扶持,使各高校办出特色

目前,高校间存在着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如“211”工程的院校,得到的拨款最多,各类示范性院校也得到较多的支持,然而还有为数众多的普通院校所得到的上级拨款却很有限,如此就造成了各校不同的生存基础。国家和各地方为了扶持某些较有潜力较有基础的学校而在政策和投入上对它们加以倾斜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此前提下也要注意平衡,不能只顾几个而丢了多数,弱势学校同样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发挥他们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扶持,帮助它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引导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办出特色,以便保证高校的平衡发展,最终保证全社会的人才质量。

3.加强师资培训,强化学风建设,以师生和谐配合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教育质量的提高依赖于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对此问题虽然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措施仍不得力,而且因受限于办学经费举步维艰。为此,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此问题作好统筹考虑。高校也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除了支持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进修外,要更多地通过老师进行派出短期培训、校内培训、组织教师自学提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还需强化高校学风建设。各高校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研究本校学风问题的根本矛盾和症结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扭转学风。在转变学风的工作中,应注意克服表面化,如只抓学生到课率而忽视更本质的问题比如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情况。如何才能够使学生想学又会学才是问题的关键。为此,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外,相应的生涯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或许更能深入人心。

有质量过硬的教师,有积极上进的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更加用心教也能够教得更好,学生也可以更深切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更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要求。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并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严把“出口”关,对各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

1.实行真正的学分制,维护学业标准的严肃性

学分制是一种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如能实行一种完全的学分制,则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自主选择修业年限和毕业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并自行选择参加课程考试的时间。严格来说,实行完全学分制,只要认真把好考核关,维护学业标准的严肃性,就可以较好地保证教育质量。这样也可避免一些学力不足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需要打工支持学业)匆忙毕业又达不到毕业要求。同时,学生不必在一定年限内毕业,学校在毕业率问题上的压力也可以得到缓解,更有利于坚持基本的学业标准。

2.成立专门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质量监控规范化

衡量高校毕业生质量,不应单纯以就业率为标准,因为这往往会逼得高校造假,最终仍难以反映真实的状况。可以成立专门部门负责高校毕业生质量监控、结合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拟订一套科学的各专业毕业生考核方案,对各高校的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这样可以避免高校弄虚作假,如未按大纲要求对学生实施考核,随意降低考核标准,或者放松考试纪律以便更多学生过关、就业率统计造假等等,也可促使各高校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四)改变社会用人观念和机制,为解决“宽进宽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追根究源,学生、家长乃至高校之所以看重毕业文凭乃至不惜弄虚作假牺牲教育质量是与社会用人观念和招聘录用机制相关的。用人单位虽然也声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骨子里仍是文凭至上,招聘时除一些技术性要求很低的岗位外,众多岗位都有学历要求,至于学生那一纸毕业文凭是否真正代表了岗位所需的素质,很少有用人单位会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去认真考证。而那些真正有相应素质但缺一纸文凭的人,用人单位则连应聘机会都不提供。因此,就难怪人们对文凭趋之若骛。如果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真能通过较全面的考核录用员工而忽略文凭,而单位内部员工的晋升也依据实际能力而非文凭至上,那么,学生就可以淡化入校学习必拿毕业证的观念,转而关心自己真正能学到什么。这对于高校把好毕业关是有利的。同时,当学生真正关心真才实学时,教育质量必然得到真正的提升。

[1]张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解读[EB/OL].http://news.sohu.com/20100302/n270524941. shtml.

[2]夏建刚、候哲.我国高校毕业生质量状况与对策研究——基于用人单位的调查[J].硅谷,2009(9).

[3]广西地区2010年各批次控制分数线[EB/OL].http://www. tjssjc.com/Show.asp?id=1726.

[4]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情况[N].人民日报,2009-01-16(11).

[5]高校频扩招老师不够用广东师生比远高于全国[EB/OL]. http://www.cctv.com/education/20041228/100272.shtml.

[6]中国大学生的十大丑普遍恶现象[EB/OL].http://www.mxfy.com/bbs/thread-200707-1-1.html.

[7]梁远钢,李玉洁.高校扩招现状分析及政策改革创新[J].高教论坛,2010(2).

[8]西安邮电学院向336名学生发出劝退令[EB/OL].http: //campus.chsi.com.cn/z/xytx/.

[9]中山大学校长:培养一名大学生年亏一万多[EB/OL].http: //news.sina.com.cn/c/2008-03-08/143815104549.shtml.

(责任编辑:高坚)

Analysis of the Harm of“Easy Enrollment and Easy Graduation”to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Lu Jingzhen

(Guangxi Sports Academy,Nanning 530012,China)

Increasing enrollment of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but it brings about the issue of“easy enrollment and easy graduation”,which will cause great harm to universities and leads to the de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negative implication on the learning atmosphere,tens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rruption of social morals,waste of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etc.Therefore,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enrollment and grad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ensure the capacit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strengthen their quality supervision.Meanwhile,social concepts and mechanisms of employing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so as to build an outer environment fo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easy enrollment and easy graduation;harm;counter-measure

G471

A

1673-8535(2010)05-0043-06

卢锦珍(1971-),女,壮族,广西扶绥县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等。

猜你喜欢
办学质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质量”知识巩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