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获取地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

2010-03-20 07:21河南省漯河市漯河高中462000丁福强
地理教学 2010年22期
关键词:乙地果酱柑橘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高中(462000) 丁福强

例谈如何获取地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高中(462000) 丁福强

地理高考对学生能力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细致地审题,准确地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学生顺利地调动所学知识答题的必要前提。然而在以能力考查为立意的考试方针指导下,高考试题中材料的呈现方式,设问角度,试题的切入点颇具新意,这就使信息的隐蔽性逐渐提高,获取信息的难度加大。那么如何提高审题能力,快速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呢?

一、抓住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

文字是隐藏试题信息的主要载体,包括背景材料、设问、图名、图表引文等,它一般能揭示出题人的考查意图、内容和方法。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往往是解题的指向标,学生可围绕关键词去考虑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例如:(2010年全国卷Ⅱ)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 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1-3题。

1.一般而言 ,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本组题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学生都能做对。第1、2题,均为考查柑橘果酱生产的区位条件,但是两道题目的考察角度不同。第1题中“一般而言”就是关键语,是柑橘果酱生产工厂的一般分布规律(近原料产地),但是第2题则是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考查的是巴西的S州集中果酱生产的原因,这就需要从题干中寻找有用信息。S州“拥有大型港口”“巴西的柑橘果酱生产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有了这两个信息作依据,第2、3题均能迎刃而解。

再如(2008宁夏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图中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 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本题以“雾”为切入点,考查不同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但是“雾”不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情景,很多学生感觉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这道题目就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如果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我们不难得知,产生雾的首要条件是空气比较湿润,有充足的水汽,第二要有促使空气水汽达到饱和的降温条件。本题中强调的降温条件是冷空气入侵并在本区停滞。有了这样的分析,结合地图,第一问中产生浓雾原因的答案就是“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且两地靠近河流,水汽较多”。当然更容易受浓雾影响的地区就应该是 “二者对比更容易受冷空气影响且水汽更充足的地区”,结合图示,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了。

二、抓住图、表中的隐含信息

地理图表语言是各种图表所承载的地理信息,也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因此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地理图表承载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判读时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图中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如经纬度、大陆轮廓、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图例、坐标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Ⅱ)下图为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6~8题。

1.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 5°N、66°N、40°N、40°S

B.66 5°S、66°S、40°S、40°N

C.66 5°N、66°N、0°、40°S

D.66 5°S、66°S、0°、40°N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O<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l

本题以昼长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地球公转的意义。文字信息很少,所需信息都隐藏在图中。信息一:横坐标为昼长,纵坐标为a、b两个月份,显然该图要反映的是从a月到b月四地昼长的变化规律;信息二:a月到b月过程中,①②③三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④地大于12小时,说明①②③与④分别居于两个半球;信息三: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的白昼在增长,④地的白昼在缩短,这说明了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如果按照题中所说的“表示上半年a、b两月”,此时直射点北移,则①②③位于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信息四:a月到b月过程中,①地白昼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②地,③④两地变化幅度最小,且变化过程相反,说明③④可能位于两个不同半球大致相同的纬度上。

三、分析设问的前后联系获取有效信息

地理题目大多是成组出现的,这样的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选择的背景材料往往是一样的,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在答题时,不要急于做第一题,要把题目的所有设问放在一起来思考,从整体上来把握这道题目的考察内容和意图。而且当学生把握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后,上一个设问或下一个设问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例如(201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3 6分)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 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 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3.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本组题以葡萄的生产为切入点考查气候以及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一问结合材料很容易作答,针对第二问中“葡萄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很多考生直接回答为“增大温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但是到了第三问“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就无从下手了,所以很多考生都觉得两个题目考查的是同一个知识点,是在重复提问。但是聪明的考生此时就会把两个题目放在一起综合分析,从两个问题的设问角度来看,“增大温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用来回答“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更为合理,那么第二问中的“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就应该换位思考了,它更加侧重的是为什么在此堆积。结合地图,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的地区,流速减慢,携带的物质容易沉积下来。这样就能利用第三题中的设问规避了第二问中的审题错误。

四、分析隐含在选择项中的信息

针对选择题而言,除了以上的信息获取方式之外,有些题目的选择项也可能隐藏着必要的信息,当学生思维卡壳,一筹莫展时,仔细对比分析选择项的异同点,也能为解题打开思路。

例如: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2题。

1. 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A. 8日14时 B. 9日2时

C. 9日20时 D. 8日8时

这道题目条件给的很简单,“晨昏线上空”,“当地为19时”,但是如果学生对这两个条件不敏感,无从下手,就可以从分析选择项入手。四个选项中从昼夜分布状况来看,①③描述的是晨线,②④描述的是昏线,②③反映的是北半球夏半年,①④反映的北半球冬半年。这就说明要做这道题,必须搞清楚所描述的地区的冬夏半年以及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的状况,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去题干中寻找条件,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19点,19点只能是日落,所以应该是昏线,而且19点刚好日落,昼长14个小时,所以当地是夏半年。

其实,试题信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隐藏在文字、图表中,还是隐藏在设问与选择项中,都需要考生认真审题,穷尽图中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出题者的意图,才能迅速调用所学知识,准确地答题。

猜你喜欢
乙地果酱柑橘
果酱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爱的果酱
爱的果酱
多种方法求路程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
阳光拌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