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效地理课堂之我见

2010-03-20 07:21上海市民本中学300200
地理教学 2010年22期
关键词:课标教材分析

上海市民本中学(300200) 郝 霞

创建高效地理课堂之我见

上海市民本中学(300200) 郝 霞

一、深入研读课标内容,切实贯彻课标要求,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前提。

课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纲目和总体要求,是教学目标的总体概括。只有把握好课标这条准绳,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做到教学不偏不移,形散而神不散,达到真正突出课堂教学“新、活、实、效”的目的。例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标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推敲“以某区域为例、分析、了解”等字眼,不难看出,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基本特点,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达到能正确分析“荒漠化”、“森林、湿地的开发”等地理问题。

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主动探索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和发挥学习潜能,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1. 以新颖的形式激活沉闷的课堂

“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这是传统说教式教学的最好概括和反映。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来展示,一成不变的单调的教学形式,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兴趣,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表现形式,如直观的教具、多媒体、新颖的课堂组织形式等,可吸引和牵动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昂扬的学习斗志。

例如,讲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讲解前,观看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现状》):

其中方块对应的内容设计如下:

……

这样,内容和形式实现了有机结合,并辅以图片、录像和材料分析,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巧用幸运学号的抽取来组织提问,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气氛活跃,紧扣心弦,使学生兴致高涨,注意力和思维集中,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 以丰富的知识唤醒沉寂的课堂

学科的魅力不应仅用高考这一唯一标准来衡量,而应在于学科知识的内涵。谈天说地,走南闯北,地理知识贯穿于我们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充分发挥天文、地理知识丰富有趣的优势,适时适当引入与学习、生活、生产以及学生密切关注的社会发展领域的地理知识,让沉寂的地理课堂重新恢复活力。例如,讲到“工业区位”时,搜集和引入一些著名工业企业在长三角的投资和生产布局情况,讲到“海水运动”时,引用海水运动与灾害(如印度洋海啸),与军事(如二战中德国军舰偷袭英国船只),与能源(如浙江潮汐电站),与航行和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与生态(如“厄尔尼诺”),与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如西欧等地气候的形成、上海的海派文化、崇明的扁担戏)等,使地理教学不再枯燥和乏味,效果较好。

另外,地理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也是学生密切关注的领域,如GPS、GIS、RS以及数字地球的发展和应用等(上海大众出租车调度系统),充分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获得兴趣、知识、能力的大丰收。

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自我实现→动机→求知欲→兴趣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因此,要真正改变地理课堂面临的尴尬局面,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除了是高考取胜的必要砝码外,还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宣传和传播生态和环境知识,提高全民素质,改变目前生态和环保意识薄弱的现实,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园而做出贡献,最终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一切“口号”和“标语”都是苍白无力的,课堂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巧妙渗透,做到顺其自然,“融情于景”。为此,我经常留心崇明电视台《聚焦崇明》等节目,把身边的人和事引入课堂,自然、和谐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从而增强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的责任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 正确认识师生角色,切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必然重蹈传统教育的老路,过分强调学生作用或忽视教师作用,势必引起课堂教学的放任自流。因此,正确处理好“双边”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发挥学生潜能的关键。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角色教学活动举例效果注意问题课前①分析学生情况;②分析教材内容;③策划教学活动;④收集教学素材。在讲原料、市场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教师“导演”课堂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引导、展示教学。课后反思、释疑解惑。学生“演员”①根据教师要求做好学习准备;②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讨论、探索或实践操作,达到识记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习惯和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影响时,设计提问如下:①读图,找出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地区。②读图,找出我国制糖工业的分布地区。③说明制糖工业与糖料作物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④由制糖工业的分布,推导:什么样的工业应靠近市场?这样设问,层层深入,因果逻辑联系明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必须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引而有序(条理),引而有度(梯度和深度)。引导学生配合和参与活动,胆大心细,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2. 积极推进探究式学习,提供学生自我表达的舞台,创造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现状(大班教学等),照抄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有太大的收益。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较好形式。因为它既符合课堂的实际,同时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禁锢,也兼顾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避免了因班级学生人数多带来的低效合作,盲目探究等问题。例如:

形式举例效果注意问题课堂讨论论题紧扣教学某一点展开并有助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湛江东海岛从浙江宁波、广东惠州、南沙、广西防城港等多个区位优越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南方大型钢铁基地(仅次于宝钢)的目标选址。试讨论:湛江东海岛发展大型钢铁厂的利弊。探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由学生课外收集材料进行分析,一般综合性稍弱,耗时少,多与生活有关,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第二次课前几分钟内由学生代表完成汇报讲解。通过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能应用已学知识全面辩证分析问题。水资源与生活;“崇明人”与崇明发展。通过实践学习巩固和升华知识;提供了自我表达学习感受和成果的机会,充分了解学生成长;学习过程内化为一种能力和素质。题目设计要切合实际,联系教材,可操作性强,学习过程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盲目探究、失度开放、低效合作等问题出现。

课题研究围绕某一地理问题(一般以单元知识为基础)展开的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强,耗时长,往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教育功能较好。

通过探究学习,不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合作探究、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辩证的分析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入剖析教材,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妥善处理教材和其它素材的关系,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材与外部素材的关系图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完美统一,教材选用了许多典型的材料,很好地呈现了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共同素材,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素材,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用好教材,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实际,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外部素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以达到增强素材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亲切感。例如,把课本抽象的文字改成直观生动的图像,把静态的图形改成动画,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自由发展空间,更易形成教师个性化特点,只要我们注重课标、课本、课堂、学生、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师生互动的融洽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素材的生活化、本地化等,一切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课标教材分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