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10-03-20 15:33:41杨友田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1期
关键词:药学课程体系药品

杨友田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杨友田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我院药学专业始建于1982年,2005年学校升格组建药学系后,学院依托药学专业办学历史、办学水平及办学规格,于2007年设置药物分析技术专业,3年共招生195人。其中,2007级91名学生现已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药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淀我院近30年药学专业办学经验及课程设置探索经验[1,2],经过用人单位广泛市场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会议,尤其是把握2009年10月我院成为江苏省首家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轮评估的机会,在反复学习、深入讨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高教[2008]5号)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构建而成(试行)。课程体系包括6个模块,共3098学时,150学分。即公共课程模块(490学时,28学分)、基础课程模块(320学时,17学分)、专业课程模块(412学时,23学分)、岗位课程模块(520学时,28学分)、素质拓展模块(108学时,6学分)及顶岗实习模块(1248学时,48学分)。

2 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特色

2.1 凸显一个理念

该专业课程体系凸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作为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办学的定位坐标和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课程设置整体优化,发挥“下家”话语权,力争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接轨,适当兼顾与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与医药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接轨,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药物检验工(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布标准职业编码为6-62-01-21)、化学检验工及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接轨,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岗位课服务,岗位课为市场服务,对照执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办学的主流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的落脚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向各类药品生产企业(如化学原料及制剂药厂、生物制药厂及中药厂等)及药品使用、流通和检测行业等用人单位发放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岗位任务调查表。该表主要包括被调查人基本信息、岗位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及基础课程模块等拟开设的科目课程名称(理论与实训比例)及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人文素质要求等,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广泛征求、借鉴和吸收行业一线专家及技术能手的建议,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者并举,培养用人单位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药物分析技术专业高级人才。

2.2 彰显两大整合

一是理论知识优化整合。首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加大相关科目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力度,把原有的多门课程重新整合成一门新课,如药用基础化学将无机化学的四大平衡与化学分析的四大滴定融为一体,将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化学平衡、溶液和胶体溶液及液体表面张力等融为一体[3]。通过整合避免多学科内容的重复或脱节,减少授课时数和课程门数,现该专业共开设22门课程,比之前药学专业减少4门[2]。其次,加大理论教学内容整合力度,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适用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删减诸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等过于抽象的理论化内容,而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与此同时,围绕化学药物结构特点,适度增补甾体化合物、稠环化合物及立体化学等相关知识,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增删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实践知识优化整合。首先,根据推行“双证书”制度,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课程结构进行必要整合。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和苏教高[2008]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江苏省规定达到90%以上的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该专业课程设置时着力将实践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与化学检验工、药物检验高级工及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对接,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其次,根据课程逻辑关系对实训项目进行重组和优化。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群)需求梳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支撑作用或明显促进作用的实训内容,邀请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并联合编写实训教材。例如:围绕化学药物、生化药物、中草药及食品等质量分析原理与方法具有类同性的特点,将药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技术、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及中药制剂分析等7门课程实验(实训)内容整合为药学技能综合实训教程[4]。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从而使实训内容和实习手册具备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最后,根据实训基地仿真教学环境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利用我院现有省级实训基地——医药与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实训基地,为该专业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全天候开放的资源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学时,保证实践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5∶1,核心课程实验(实训)操作考核单列,在第3、4学期安排实训周,集中时间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力度。例如:围绕药品“原料—制剂—质量评价”为中心的工作任务进行实践教学[5],将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及药物质量检测等实训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树立药物生产全过程在线检测的整体观念。

2.3 贯穿3条主线

一是贯穿以药物作为被检对象这一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医院药品质检室和临床药学部门,药品质量检验所,食品、保健品、精细化工品及日用化妆品等生产一线从事质量分析工作,毕业生职业岗位(群)涉及常见药品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生化药品、中草药和中成药、动植物提取有效成分等原料药及其制剂。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设置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及生化药品、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工业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模块。

二是贯穿以分析作为检测手段这一主线构建基础课程体系。药品质量检验采取的技术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基于物理原理、化学原理、物理化学原理、微生物学原理以及仪器分析原理等,各类药物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对药品进行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三大任务,借以验明真伪,判断优劣。因此,设置了有机化学、药用基础化学、仪器分析技术、药学微生物基础技术等基础课程模块。鉴于药品绝大多数是有机物,药典中药物分析采用仪器分析方法的比例不断加大,因此,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技术亦同时列为本专业主干课程。

三是贯穿以技术作为职业能力这一主线构建岗位课程体系。根据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设置了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岗位课程模块。兼顾学生毕业后有从事其他相关产品检验的可能性,设置食品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品分析、毒物分析及保健品质量分析等素质拓展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分析检测能力,具备在医院药品质检室进行药品质量分析检测和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进行体内药浓监测等能力,具备在药品物流仓储企业及药检部门进行化学药品、生化药品及中药等原料(制剂)检测和分析能力,同时在其他相关行业进行食品、精细化工品及保健品等产品检验的潜能。

[1]杨友田.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药学教育,2004,20(1):31~32.

[2]杨友田.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探究[J].药学教育,2007,23(6):22~24.

[3]杨峰,王小燕,戴蔚荃,等.提高《药学实验Ⅰ》课堂教学水平初探[J].药学教育,2006,22(4):45~47.

[4]杨友田.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药学实验Ⅱ》整合的思考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84~85.

[5]刘运美,雷小勇,高治平,等.整合药学多学科实验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2):42~44.

G423.07

B

1671-1246(2010)21-0142-02

猜你喜欢
药学课程体系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