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名小说的诗意美

2010-03-20 15:33:41王佳佳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1期
关键词:古典诗意文学

王佳佳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论废名小说的诗意美

王佳佳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废名;小说;诗意美

以笔名“废名”而饮誉中国现代文坛的冯文炳,是我国“五四”前后出现的一位风格独异、别有拓新的乡土小说家。他以静美空濛的乡土抒情小说,描绘了一幅幅湖北农村清新素朴、山清水秀的田园风情图,从而成为现代田园抒情小说创作的先行者。

在传统大断裂、大崩毁的“五四”时代,对于引进审美观念与艺术表现、摒弃古典文化的文学主旋律来说,废名仿佛奏出了一串不和谐的音符,大有“复古”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呈现古典形态的小说创作,并非废名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或偶然的撰就,而是他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和独具个性的文学观决定的[1]。

他作为最后一批受过传统私塾教育的子弟,传统文学教育已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北大学习外文,又使他在莎士比亚、哈代的“厌世派”世界里留连忘返。这样的教育经历,使他对中西方文化有了特殊的理解。

一方面,废名以现代生活为基点,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传统,从古典文学里挖掘现代性。庾信的赋,李商隐的诗,温庭筠的词,在他眼里既藏着莎士比亚戏剧,又具有与“五四”新诗相同的艺术因子,即“乱写”“乱作”“自由联想”“自由表现”。他还能从中国“六朝文”文化中发现西方“厌世派”的艺术神髓,从文学民族性里透视出世界性。

另一方面,他从现代文学里发现了古典性,为“五四”新文学溯源寻根,寻求某种存在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努力重建它与古典文学之间原已断离了的历史联系。在他看来,卞之琳诗有温庭筠“浓艳的高致”和李商隐“温柔的缠绵”,郭沫若诗有《离骚》的气韵,冰心诗有苏轼的风采。这些卓有成就的“五四”作家身上闪射出的古典“言志派”的创造性光辉,足可说明“六朝文的生命还是不断地生长着”,废名孜孜寻求的西方与东方,现代与古典,“厌世派”与“六朝文”,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内在契合点,通过这个契合点,他沟通了古今新的文学之路[2]。

废名小说从不刻意安排情节和塑造人物,从不蓄意表现某种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主题思想。他在《说梦》一文中,反复强调自己写小说是在“说梦”,如“梦中感着的真实和美丽”;灯下看花,发现“花也是夜里亮的”;清明上坟,悟得“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而少女的微笑,则可以“笑尽了花红山”。凡此种种,皆可以归结为体悟。体悟是废名小说贯穿始终的精髓,这就决定了其小说有诗话倾向,这一倾向又表现为一种宁静、淡远、空灵的笔调。

废名小说的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呈现出诗意美。《桥》中:“琴子过桥,看水,浅水澄沙可以放到几上似的,因为她想到家里的一盘水仙花。这里,宜远望。望下去,芳草绵绵,野草缀岸。其中,则要心里知道,水流而不见。琴子却深视水清无鱼,只是沙子,水上流过桥上她的美貌。”语言简洁优美,既写出了春景的美,又写出了美景中婷婷玉立并含笑微微的春姑娘。《火神庙的和尚》描写了一幅夏夜图:“天上是许多星,夜风吹来草的气息,来着些微的诗意,野坂里虾蟆的叫声,如同水泡翻腾腾的,分不清这个和那个的界线;城门洞横着四五张竹榻,都是做工的伙伴特为来赶凉快。”[3]短短几句,以星星、夜风、虾蟆的叫声、门间竹榻这些富有夏夜特征的意象,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简洁、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恬静的乡村夏夜图,既有诗情画意,又具淡雅之味。

废名的语言又是跳跃式的,简洁而空灵。因其空灵,字句之间缺少联系,往往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填充想象。这便大大增加了语言载体的负荷能力,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写花红山“没有风,花似动——花山是火山!白日青天增了火之焰”。废名独特的语言风格与他强调主体的感觉、顿悟直接相关。在废名小说里,独特的语言与独特的感受浑然一体[4]。

在废名恬淡细致的笔触下,“陶家村”的瓦屋泥墙,石灰砖线都在太阳下闪着“兴旺”的光泽。废名倾注十年精力所作的《桥》,更是一座通向远离尘嚣的古朴乡村的桥。作品中的史家庄,处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式的平和、宁静。男耕女织,知足常乐;人性淳美,古风习习。男主人公程小林与史琴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按照乡间古风为这对少男少女缔结了不可移易的婚约。十年后程小林他乡归来,又对天真活泼的细竹一见倾心;他虽留恋温柔贤惠的未婚妻史琴子,但更为艳羡飘逸颖慧的细竹。两家长辈不棒喝,不作梗,顺其自然发展。而程小林、史琴子、细竹三人也无情仇打斗之情节,一切都和谐、平静、美丽、自然,他们看山赏塔,采花折柳,各怀一颗返璞归真、恬淡自然之心。小说以精细而富有风情之笔,给史家庄皴染上层层古朴、优雅、神秘色彩,宛然一片桃园仙境、化外乐土。其中的农家碧玉、歌吟欢笑、斯文儒雅、怡情养性,皆具有不计利害得失,吐纳万物的情怀。他们身上洋溢着一股田园牧歌式的青春气息。

废名由虚境中透出孤独与悲哀,不仅在于他淡泊、宁静、质朴的外自然,更源于意识深层的激荡不平、沸腾突兀的内自然[5]。这种素色质朴与沸腾突兀的纠结缠绕,是互相依存的,不和谐的是他自身的和谐,而和谐的却又来自其不和谐。废名在微笑的背景下,以阴冷的色调,隐隐显示出那哀伤、忧郁的魂灵,淡淡微笑的诗意。

[1]许志英.五四文学精神[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2]龙泉明.在历史和现代的交合点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3]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沈从文.沫沫集[M].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34.

[5]傅子玖.中国新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G420

B

1671-1246(2010)21-0068-02

猜你喜欢
古典诗意文学
诗意地栖居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冬日浪漫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被耽搁的诗意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春日诗意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