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卉
摘 要: 当代女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现代女性意识有所缺失,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女性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女大学生应从心理上克服女性的依赖性和盲从性,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好女性自身的定位。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女性意识 角色定位
当代女大学生是集现代人、女性、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特殊群体,一方面,她们受现代文化的影响,追求进步,努力进取,渴望在学业、事业上取得较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的仅将自己人生的目标定位于一心一意做一名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有的羡慕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比女性自由,恨不得将自己变成男儿身。这些都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女性的自主意识没有真正觉醒,存在女性意识的缺失,还需要对其进行女性意识的培养。
一、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缺失
什么是女性意识?南开大学教授乔以刚认为,女性意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而学者罗婷这样说:“女性意识也就是性别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是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刘素玲:《谈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08)对于“女性意识”的概念纵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核心观念是相同的,那就是充分肯定女性自身的价值,强调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百年,表面上女性是解放了,走出了家庭,走入了社会,但在思想上,多数女性包括知识女性,女性的自主意识并没有真正形成。在现代教育中表现为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缺失。
1.向传统观念复归,成才意识淡薄。
在传统文化环境中,男性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却处于依附地位,女性的命运被牢牢地掌握在男性手中,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男强女弱”、“男尊女卑”、“夫贵妻荣”、“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夫唱妇随”、“女为悦己者容”等思想禁锢一代一代的中国女性,像一把沉重的枷锁钳制着女性自身的发展。即使是在现代社会,虽然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地位也不断提升,但几千年来的文化心理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这种思想直接危害着当代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她们在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之间徘徊,不知如何定位自己、塑造自己。
一些女大学生在陈旧思想的影响下,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自身的成才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把选择好丈夫、建立家庭、生育孩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即使是读大学也仅仅是为了将来能多一些机会接触处于社会高层的男性,从而找到各方面条件不错的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使自己生活得安稳而舒适。每到大学生毕业离校找工作的时期,在大学校园里可以经常看到社会上的成功男士张贴于校园里的专门针对于女大学生的征婚启事。这些征婚启事很有市场,吸引了大量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有的由于容貌不够漂亮,花钱去整容,为的就是能顺利找到一位已经成功的男士作为自己将来的靠山,认为靠自己的奋斗打拼不可预知的未来还不如嫁个好老公成就终生的“安逸”。为了所谓的安逸,有的傍大款,即使这位大款比自己年长几十岁,即使自己不爱其本人也再所不惜,只要有她所爱的金钱就行,有的甚至甘于做“二奶”。总之,“找个成功男士”、“嫁个有钱人”等已成为一部分女大学生的共识。
有的女大学生还总是按照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自己努力塑造成一位温柔贤惠的女性,认为只有这样的女性男人才喜欢、认可。特别是她们看到某些个别的事业有成的女性在情感、婚姻上的不如意后,更是坚定地认为女性宁可柔弱、小鸟依人,也不能变成女强人。她们害怕特别成功,认为事业心强、能力强、成就高的女性,常会具有较多的男性气质,因而失去女性特有的温柔,使得男性不愿意接近,于是有的女大学生宁可装作不懂,也不愿表现得处处很优秀。
2.对自身女性角色的盲目抗拒。
女性的柔弱、怯弱、自卑、依附、平庸等弱点,加之在就业时一些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苛刻要求甚至仅仅因为是女性就拒之门外的现实,使得一些女大学生对自身的性别角色产生抗拒、排斥反应,她们十分痛恨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以及对女性的压迫、约束,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超越这些束缚。为了表现自己的反抗,为了实现自己心目中认为的“男女平等”,她们努力使自己在外表、性格上变成“男性”,常常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人,在使自己变得独树一帜的同时,却很难与周围环境融合。她们常以一种蔑视的眼光俯瞰着人们,然而在远离了别人的同时也孤立了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显得孤独寂寞。
二、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培养
法国女性主义的先驱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从生理、心理、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重新对女性进行了剖析,她宣称“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朱艳美,赵媛媛:《女性主义与当代女大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6)。这个“女人形成”论对后来全世界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充分说明对女大学生进行现代女性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从心理上克服女性的依赖性和盲从性。
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作为一个社会人,女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简·爱》塑造了一位有着强烈独立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简·爱没有美丽的容颜也无丰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独立的人格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女性的独立意识既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体现,又是女性对“父权制”、“男权主义”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和反抗。现代女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去寻找一种区别于男性的独立性的存在,从而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女性应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独立于男性面前,彻底改变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传统看法,从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2.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女性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女性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甚至女性自己都认为在事业上无法和男性相比,怀有这种思想的女性索性放弃了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一心追求着心目中认同的完美的家庭生活。而实际上男性与女性在智商、能力上只存在发展上的差异,没有高低之分。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在认知方式上,女性的阅读能力比男性强,注意力较男性要集中,靠书本和课堂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强于男性;在思维方式上,女性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强的语言天赋。
(2)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娜拉是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她当初成天满足于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中,但是她后来觉悟了:自己原来仅是丈夫的傀儡,于是她走了。然而她能走多远呢?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娜拉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她口袋里没钱。独立的前提是要有经济能力,没有经济的独立就没有人格的独立,而经济的独立是需要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获得的。
3.做好女性自身的定位。
(1)对女性角色要有明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女性的家庭角色:相夫教子,而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社会的发展进步,女性开始进入社会,接受教育,参加工作,承担起了社会角色。因此现代社会的知识女性承担着双重角色: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女性切忌为了家庭角色而放弃社会角色。因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首先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而存在,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积极参与社会的创造。对于家庭劳动,社会是不肯定其价值的,不给家务劳动以一定的经济报酬,如果为了家庭而放弃事业,女性就失去了独立的经济能力,成为了男性的附庸,在社会上属于从属地位。所以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对女性实际上是不利的。西蒙·波伏娃曾说,“许多年轻夫妇的家庭,给人的印象是夫妻完全平等。但若丈夫是一家经济的唯一负担者,这种平等便只是一个错觉,他们依照他的工作地点决定他们的居处;她跟着他从城里搬到乡下或从乡下搬到城里,甚或搬到远方或外国去;他们的生活水准依他的收入而上下;他们的生活节奏随着他的职业上的要求而缓急;朋友和郊游也往往在他的行业范围之内。他比妻子更积极于参加社会活动,所以在知识、政治和道德上,他仍是指挥者。而且,对于不能自立的妇女,离婚只不过是一个空的理论”(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第258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总之,女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自我。
(2)对女性的品格特征、性格气质要有明确定位。女性天生具有自己不同于男性的品格特征、性格气质,如细致、随和、体贴、忍耐、善良、温柔、无私。这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不要因为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而放弃作为女性特有的美好品质。男女平等是男女地位的平等,而不是男女性格、品质、气质的同一。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是将女人变成男人,而是在保持女性独有的美好特质下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总之,当代女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在生理、心理上保持女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平衡好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最大程度地体现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2]刘素玲.谈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8).
[3]朱艳美赵媛媛.女性主义与当代女大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6).
[4]苗金燕魏童龄.由婚姻观谈当代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6).
[5]陈亚兵.传统家庭伦理对当代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