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2010-03-16 03:18孙信斌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作文训练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孙信斌

摘 要: “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起支柱作用,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教师应注意作文教学方法。本文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作文素材;自由与命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由课内教学到课外指导,寻找学生作文差异等几方面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作文训练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出色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作文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供写作的事物可谓数不胜数,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与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无形的写作信息就被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显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目的有明确的认识。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教师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交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自由与统一命题相结合,通过作文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们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就是让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自己的家族;高二第一学期有两个单元的诗歌,一开始学习,我就布置每人写一首诗、写一篇评论。

世界杯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以足球为话题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我也要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是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自由宽松的,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我不想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依据教师的严格标准创造“现代八股”。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们在作品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三、由课内教学到课外指导,寻找学生作文的差异

语文老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来,更重视课外作文。所谓“为主”不是指课内作文的篇数比课外的练笔要多,而是说主要看重的还是课内作文,把课内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对课内作文花时间多,用心多,精心计划,精心批改,而对课外作文,则任其自由发展。我对这种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课内作文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维受到限制,因而很难有佳作出现。况且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

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四、转未知入已知领域,让学生娴熟运笔

作文教学既需要强调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又需要重视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指导,以便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于文中融入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究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

猜你喜欢
作文训练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命题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式初探
作文训练的前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