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观下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几个注意点

2010-03-10 06:20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2期
关键词:史观史实典型

闫 波

新课程理念下新史观的广泛采用,带来了对一些传统的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问题。在新史观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物评价的新视角、新观点、新结论,往往和传统的说法大相径庭,甚至相悖,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疑惑。为此,我认为在处理新史观下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传统的基本原则必须要坚持

这些传统的基本原则包括:一分为二、立场鲜明、突出重点、史论结合。

“一分为二”就是要辨证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地来看。比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我们既要看到其暴政戕害人民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统一六国及一系列政治措施对中华民族政治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的一面。

“立场鲜明”就是要坚定自己作为评价者的正确立场,要从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等正确的立场出发来评价历史人物。比如对毛泽东的评价、对华盛顿的评价,就必须立场鲜明地肯定他们对各自的民族国家利益所做出的贡献,肯定其历史活动整体上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促进历史进步的。

“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中的典型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从其所经历的典型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入手,分析其在这些典型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所持有的立场、所发挥的作用、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比如拿破仑,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历史活动非常的多,面面俱到地对其历史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显然很难做到,而且容易使评价者对拿破仑的评价流于形式和表面,缺乏深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制定《民法典》、对外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影响对其进行评价,才能抓住要点。

“史论结合”就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评价者所有的结论都必须要有真实、典型的历史史实来证明。比如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我们可以说他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这就需要其领导新模范军反对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的史实来证实。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专制独裁者和侵略者,这就需要其就任“护国主”后的独裁统治的史实、需要其占领爱尔兰的史实来证实。

二、 深刻理解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进步史观等新史观的基本内涵

在运用一种新的史观来重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深刻地理解这一新史观的基本内涵。只有这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才不会歪曲历史史实;我们在选择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史实时就不会失于偏颇、失于典型;我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历史史实的解释也才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比如对斯大林的评价,用进步的史观和文明的史观来看,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这是符合苏联人民的愿望和利益的。把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落后贫穷的农业国带入先进的工业国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历史进步的。不应该是仅仅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 把新史观和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生活的特定历史背景紧密结合起来

任何一种新的史观也仅仅是看历史的一种角度而已,要想比较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仍然必须把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放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不能过分苛求历史人物,也不能过分拔高历史人物。比如对克伦威尔镇压“掘地派”运动的评价,就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它实际上有利于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稳定,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当时是历史的进步。

四、 新史观形成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全新评价时,一定要用切实、典型的史实来确证

比如对李鸿章的评价,传统的评价中李鸿章是反面人物;新的文明史观和进步史观下面,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有力推动者,基本上又成了正面人物,这时就需要两方面的切实、典型的史实来确证。一方面必须有有力的史实来证明近代化是当时的世界历史潮流,中国近代化是符合这种历史潮流,是进步的、是必须的;一方面要有切实、典型的史料来证明李鸿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确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洋务运动)。再比如对蒋介石的评价,传统评价中,蒋基本上是个反面人物,而新的史观要求客观具体地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也不妨肯定蒋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贡献,认定他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

五、 学会用多种史观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会用多种史观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有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可以增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也能比较全面地提高我们学习历史的能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需要比较高的把握史实、选择史料、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屋建瓴地使用多种史观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有利于锻炼我们这些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史观史实典型
《圆》典型易错题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