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玲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英语词汇教学与文化导入简说
阎晓玲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更是如此。本文从语言与文化、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英语词汇教学与文化导入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教好词汇课一直是外语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随着交际法的引入,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受到冲击。怎样使词汇教学服务于以语言实践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拟从词汇教学与文化导入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从语言的功能来看,语言是一个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特征来看,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文化的定义则宽泛得多。从广义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文化是“由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 Lado)在其《语言教学:科学方法》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起着传承作用,而文化则体现着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在讲授语言的同时,也要传授相关的文化,而学习文化也要从词汇入手。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词汇文化而单纯探讨词汇的语言、语法和句法特征,词汇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曾说:“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看成是该语言群体所关注的所有的思想、兴趣和工作的总汇”。即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反映该语言民族的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一种语言的词汇,绝非简单地掌握词语的拼读和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是要掌握该语言词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只有做到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
词是语言、意义和语法三者统一的整体,是语言构成的最基本材料。它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而词义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它在语言的储存与检索以及语言的理解与再生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掌握词汇的重要性,因而在词汇教学中,仅仅注重词的音、形、义的概念,而忽视词汇带有的特定文化信息,即“文化内涵”。这就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难以形成,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词汇的表层涵义,还应注重词汇深层的文化内涵,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美文化,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终达到流畅的交流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学习词汇“politician”时,应指出它与汉语词汇“政治家”意义不同,“politician”在英语文化中指热衷于政治、玩弄权术、牟取私利的人,具有贬义;而“政治家”在汉语中是褒义词,相当于英语中的“statesman”。可见,词汇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词汇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再如,汉语中的“农民”与英语中的“peasant”所体现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英语文化中的“peasant”的意义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有“没有教养、粗鲁的人”的意思,含有贬义。而汉语中“农民”指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生产者,不含贬义。只有进一步了解词汇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汇,才能避免表达中的错误。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让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运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因此,教师应掌握文化导入的策略和技巧。如何把语言与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任何一个外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词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所有的方法都必须遵循文化教学原则,只有在讲授概念的同时导入文化,使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同步和互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方法有:
直接解释法对词汇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内容直接加以注释并进行讲解。这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如讲解“cowboy”一词时,词义指传奇式的浪漫型的美国西部骑士,介绍“cowboy“产生的历史背景,典型特征及对美国人性格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Halfway-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介于正式医院治疗与完全康复之间的治疗机构;adult books指“成年人用的书”,但从文化内涵上讲,它实际上是“色情书刊”的代名词。这样讲解词汇,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使学生消除词汇枯燥难记的心理障碍。
比较归纳法是指通过比较概念意义相同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来获取一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的方法。如,在英语国家里,“individualism”是褒义词,拿破仑有句话:“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反映了西方人对“individualism”的理解和赞扬。《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把“individualism”解释为:“the belieft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ofindividualpeoplearethe most important rights in a society”(个人主义指视个人权利和自由至上的信仰)。在西方“individualism”不仅被用于褒义,甚至被提高到主流文化的重要地位。而在崇尚“舍己为人”的中国主流文化中,这个词却是最受唾弃的观念之一。在汉语中,“individualism”是贬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或含有“有野心”一类的意义。再如“ambitious”,在英语中是褒义词,“He is ambitious and hardworking”(他壮志满怀,勤奋努力);而中国学生往往把“ambitious”同“greedy,ruthless”一起使用来表达“贪婪的、残忍的、有野心的”等含义。还有“landlord”一词,在英文中不含任何贬义色彩,与中国文化中所指的“地主”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举例对比,可使学生了解词汇因文化不同而导致内涵差异的现象,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更清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指示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颜色、动物等类词汇就如此。例如,“blue”,在西方人们习惯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用来表示可靠、严肃,黄色则表示下流、不健康内容。在英语国家中,“yellow”没有贬义,只是指特定的事物,例如,“yellow pages”黄页,即用黄色的纸印刷的电话簿。“red”用来表示愤怒、气愤、好胜心强等意义,如“A mere mention of his shortcomings is a red rag to him”(稍提及他的缺点,他就会大怒)。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却用来象征革命,象征吉祥、喜庆等意义。在英语国家中,“green”常表示嫉妒或缺乏经验,如“green-eyed”(嫉妒),“green hand”(新手),而在汉语文化中“绿色”代表生机,它是草和树的天然色,它给人一种朝气和希望。再如“dog”(狗)一词,在西方国家里,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并有许多有关狗的褒义谚语,如“a lucky dog”指人的运气好;“He worked like a dog”意为称赞他工作很卖力。而在中国,人们对狗的看法却常与贬义色彩的词语相连,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等。讲授有关这类词汇时,如果能有意识并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化导入,系统归纳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既可增加教学中的知识密度,又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直观教学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和光盘运用于教学之中,这种直观教学法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开设视听课,播放教学录像,展示跨文化内涵的视频材料,或直接导入,或进行对比分析,或展开讨论等等,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还可以开设调频广播英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或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节目,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把英语词汇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随时用英语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英语。
课外延伸法词汇文化的学习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文化导入,感受文化差异,最终从思维形态建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具体语言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并增强文化意识。具体的语言实践包括:欣赏英美经典影片、音乐;参加英语社团活动,如“英语角”,举办中西文化讲座;阅读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期刊、杂志。只有通过大量的涉外语言实践,学生才能通过英语词汇了解英美文化。
著名跨文化研究者胡文仲先生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外壳而不会领悟其精神。”文化和语言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无法发展。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是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因素。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因此,词汇教学不能只为词汇而教词汇,教师除了讲授词汇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肩负着文化导入的任务,应使学生通过文化的学习,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词汇,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1]楼青青.简述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05,(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史湘琳.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
G712
A
1672-5727(2010)03-0108-02
阎晓玲(1965—),女,四川苍溪人,硕士,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