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2010-02-18 06:46张晓琨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张晓琨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

关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张晓琨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确定含义未能达成共识,不少大学生也对其一知半解,直接影响了择业效果。因此,开展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设计贯彻于高职教育的始终,是解决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必备的人生计划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早在1995年,国家教委就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但由于多数管理者不重视,至今仍未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学校就业指导形同虚设,对大学生就业在思想、政策、技巧、心理、信息等方面系统知识的教育并不充分。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思想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的困惑与想象中,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求职技能,求职准备不充分与就业形势严峻成为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

高职就业指导不能代替职业生涯设计

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职业生涯设计的明确认识,将其狭隘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就业规划,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结果与学生的热情期望相背离。多数学生对这种外在强加的、被动接受的、命令式的指导十分反感,为自己模糊的认识又感到十分惭愧。失去自我设计的就业,直接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不感兴趣,毫不在乎。职业指导脱离学生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理想相脱节,收效甚微,同时助长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的不良风气。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只是“表演秀”,仅仅在毕业生就业前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这些做法使学生缺乏充分的择业准备,更加无所适从。

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职业生涯设计从本质上讲是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和人生的完整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动态性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趋向。所以,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非“一选定终身”的静态行为。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把眼光放在注重学生的适应能力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竞争激烈,职业转换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专业对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样明显,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变短,复合程度提高。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做好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同时要珍惜眼前,谋划未来,不断从适应社会的角度进行积极主动的职业生涯设计,面对新任务、新环境,吸纳多方信息,不断调整职业方向。

导向性职业生涯设计是以自我为导向的设计,是学生独立获得信息,独立制定、实施、评估规划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强调通过行动进行设计,体现动作行为与心智行为的整合。行动应是“有目的的活动”,行动即设计,设计是一种状态,是行动的结果。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行动的纵向融合,没有明确设计目标的导向,职业行动必将处于盲目状态。

现实性职业生涯设计要求将市场实际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判断标准要明确,即“人职匹配”。这是调动学生主动设计的重要步骤。设计的科学可行,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我,不但要对自我的性格、气质、理想、兴趣、道德等内在因素有所认知,而且要对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外在因素有所认知,从而对自我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同时,要审视职业和社会,进行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对社会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具有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最终确定科学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主体设计与目标设计一样都不可缺少,这两方面应共同融于现实社会中,在此基础上的设计,才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拓宽专业知识面,自觉吸纳多方信息,产生对职业的预期,增强择业的信心。

将职业生涯设计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

职业生涯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准备,而是站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高度上探索职业、规划职业,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且对大学生未来健康成长也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决定其人生质量。所以,高职教育对此不能漠然置之,敷衍塞责,而应严肃对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迫切性,积极构建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建立院系两级“一把手”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强化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要根据“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深入探索毕业生的就业发展之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感到温暖,产生信任感和使命感。要改变把一切责任推给就业指导中心的做法,杜绝“一刀切”的方法。

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就业难是职业意识、就业观念、求职能力缺陷的主观原因所造成的。这里既有大学生自身的责任,也有学校的责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从人生观入手,正确处理奉献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关系。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在与周围的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个人生活只有置身于社会的广阔背景之中,才能显示人生的意义。职业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充分展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每种职业都要讲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开辟成功职业之路的坚实保证,缺乏职业道德思考的职业生涯设计是不完善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真正意义上人生观的形成是同步的,缺乏科学人生观的职业生涯设计必将失去灵魂。因此,学校加强就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德为先”的办学宗旨,要改变重科技、轻人文的畸形办学思路,把塑造人摆在教育的核心位置,教育就是刻意地试图用一种理想来塑造人,只有先做人,才能谈人的发展,职业生涯设计才有主心骨,才能彰显人性,理性化择业。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聘用员工的标准从单纯注重专业技能转变为注重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是大学生顺利从事相关工作的前提。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在技能掌握上大做文章,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增强大学生的求学能力、求职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要培养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市场竞争要素之一是产品竞争。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即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够胜任特定工作岗位的能力。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点在于把好三关:把好“进口”关,狠抓“培养”关,完善“就业指导”关。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要立足于学生的择业愿望,确立专业培养方案,并向学生公布,然后循循善诱,加强培养和引导,使学生不断确立理性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形成职业理想,确立择业标准。要做到这些,必须传授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借助网络信息渠道,了解相关的职业组织机构,增强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初步认识。可利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投入工作第一线,切身体验职业特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职业理想,确立择业标准,在各种创业活动尝试中萌发择业动机,激发择业潜能,引导理性择业。

要以校园文化带动就业文化校园文化本身是一种汇聚而成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发挥着潜在的教育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学校的就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也是使广大学生得到智慧的启迪、文明的熏陶、知识的吸纳、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完善、就业力的提高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大学生具备用人单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良好的就业心态,其就业竞争力才会得到全面提升,才能有效破解就业难题。就业文化是培养高职学生确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发挥就业导向作用的必要载体,是促进大学生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形式,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只有与社会产生有效的沟通,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择业应聘能力职业态度问题是择业的基本问题,正确的择业态度是择业的基本保证。学校应从这方面入手,鼓励学生满怀诚意地参加应聘,向用人单位准确表述自己的意愿。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应聘准备,系统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全面细致地做好个人求职简历,充分体现个性特点,及时搜集来自各种渠道的就业信息,详细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背景,使学生在应聘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培养学生客观、坦然地评价和推销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应聘,当遭遇求职挫折时,要有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注重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礼貌待人的品质,大方端庄的风度,有问有答的亲切态度,热情微笑的乐观姿态等,要让这些良好的习惯在应聘时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必要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培训后能顺利应聘,并迅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要构筑畅通的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应把招生与就业工作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抓好就业促招生的良性循环。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应直接面向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就业信息库,随时提供咨询,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做到管理、指导、服务三位一体。要引导学生理性择业,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典型引路、发布《就业指导简报》及《就业指南》等形式,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了解就业形势与国家政策,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及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想方设法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收集就业需求信息,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信息发布会、座谈会,通过联系与沟通加强合作,坚持以实习带动就业,实施“订单”培养。要抓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征求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要加强横向联合办学,为在校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教育的训练”。为缓解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明确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在学习实践中锻炼职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和素质,确定职业方向,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1]陆有铨.西方教育哲学[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楼锡锦,周树红,吴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3]钟秉林.把好“三关”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G710

A

1672-5727(2010)03-0069-02

张晓琨(1970—),女,山东郓城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及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曼巴传奇 KOBE20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