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2010-02-18 04:46:46郭庆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1期
关键词:教法课文教学方法

郭庆喜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1 开讲激趣,引人入胜

开讲也叫“课引子”“导入新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文而异地精心设计开讲,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运用以下几种开讲方法。

1.1 由揭示题旨开讲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名不正,言不顺”,作者选题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而标题常是文章的精义所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1.2 由作者、时代背景开讲

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在理解上才较为准确。所有诗、文,大都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大都因事因时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1.3 由故事、趣事开讲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平时可以结合课文实际,从听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故事讲起,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自然趣味盎然。

1.4 由制造悬念开讲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开讲制造悬念,使学生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于学生天性好奇,用问号来打开新课的大门,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也给学生的想象留下艺术空间。

好的开讲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识,精心设计开讲语,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2 画龙点睛法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是,对学生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指导有方,才能使学生自学出成效。在教学实践中,画龙点睛法尤为重要,即把课文中繁杂的内容抛开,抓住通篇的“文眼”讲深讲透。“文眼”是全文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的焦点,它贯穿全篇,体现着文章的主旨和关键。教师向学生点明“文眼”,学生能由此窥见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文章的精华,突出作品特点,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掌握重点,学习写作技巧。

3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笔者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笔者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4 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个模式

有一位语文教师,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才2年。有同事说她上课不讲规矩,跟一般的教师上法不一样,学校领导听了她的课后也有同感。最近,安排其上教研课,上的是《胡同文化》,她讲的时间较多,但也有提问,也有学生讨论。听课的教师和领导几乎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教法单一、传统。再从她的教学效果看,挺不错的。2年来上了2个年级,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期末考试,2个班成绩在年级的10多个班中总是名列前茅,这又让有的教师困惑。同事对她教法的否定,让她没有信心,书该怎么教?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决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那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跟一般教师教法不一样,其实她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一点而已。她的这种教法可能不对有的领导和教师的口味。在她的课堂上,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而追求热闹。然而却有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倒是“热烈”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教学效果不错。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在今天的课堂上,到处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笔者并不反对教法的创新,反对的是在教法上的形式化的追求。在所有的学科中,恐怕只有语文的教法最多,你今天弄出个“××法”,他明天就总结出“××步骤”。这种教法好,被推广,教师还没有适应,呼啦又一种新的教法给介绍来了,让教师眼花瞭乱。有个性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不会受什么影响,可不少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心中的那点自信恐怕已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只好诚惶诚恐,紧跟形势,疲于奔命。不少语文教师感叹: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大概有此缘故吧。这究竟是不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悲哀?

那位教师就是这样,尽管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但是教学方法不合流,自己也快动摇起来。她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为什么非要被同化?

猜你喜欢
教法课文教学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