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例谈

2010-02-17 19:22吉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导语教具课文

吉洁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怎样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案例谈谈具体做法。

1 模拟实境,调动激情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例如在教学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见过白雪皑皑的景色吗?当你们看到这种景色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曾看过一望无际的茫茫雪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一幅多么辽阔的风雪图啊!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脑子里放映这幅优美的画面。”这段导语描摹出冬季壮观的雪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极易跟着教师走,情感也极易激发。

又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也运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你们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们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鱼、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听,蟋蟀又开始唱歌了。让我们随着主人翁法布尔的行踪去大自然观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事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大自然奏鸣曲仿佛出现在学生耳边,激起学生对这个昆虫王国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借助教具,帮助领悟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像、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入新课,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

例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更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怀;讲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时,将红如火、白如雪的夹竹桃及月光下的夹竹桃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绚烂夺目、花影迷离的美景,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

教师可以借助听觉型教具渲染课堂氛围,如录音。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听满文军演唱的一首歌曲《懂你》,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母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学生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3 讲述背景,补充信息

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小学高年级语文不仅选编一些现代作品,而且选编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和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4 巧作比较,化难为易

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点着眼,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把两篇新课放在一起比较学习,一起导入。语文教材有的课文就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相似的课文编为一组,这样更适合用比较导入法。如陆游的《示儿》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属于同一主题的两首古诗,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就可这样导入:“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今天我们所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表现了这一点。先前学习的《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是爱国诗篇,在风格上有何不同?除了风格外,写作技巧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段导入是两篇文章的比较,通过比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5 温故知新,承前启后

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6 巧设疑问,制造悬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如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也不失为导入的良策。

如教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诗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前不久,我们刚刚学习了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今天学的这篇诗是不是也属于这类呢?”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这种疑问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沿着线索积极思考从而找到答案。“有疑则思,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导语的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张宝臣,张玉森,王秀兰.课堂教学艺术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导语教具课文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导语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