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八把“金钥匙”

2010-02-17 19:22武民鱼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白求恩金钥匙语文课

武民鱼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互动,更有利于教师开启语文大门,引领学生遨游于语文殿堂之中。

1 插图导入法

课本中的插图,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其实,能合理运用,解读得好,也能加强对语文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进入课文之初,可与学生一起读课本插图,讨论画中内容,学生不难发现画中之景——肩上扛锄的老人、刚升起的月亮、田野、草等。接着提问:文中人物是谁?他真的是地道的农民吗?他为什么要隐居生活?由此激发学生兴趣,他们急于学习课文,了解事情真相。

2 演示实验导入法

演示实验导入法就是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实验。语文课中的实验是很少的,因此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实验的内容恰是对语文内容的印证,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如《死海不死》,教师把两只大小相同且水位一样,分别装有淡水、浓盐水的烧杯放在讲台上,做鸡蛋沉浮实验。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说出“水有问题”。然后教师说:“第二个烧杯里的水放了大量的盐,是超饱和食盐水。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个湖,含盐量特别高,人下到湖水里会怎么样?”“会浮起来。”许多学生回答。教师说:“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世界上的确有这么一个湖,叫死海。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死海不死》。”

3 细节导入法

细节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如《我的母亲》,可以从中间突破,抓住母亲的一句话大做文章。在文中当作者背书背得不好被父亲打板子的时候,文中这样写母亲:但她却时时从哽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若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的上下文,透彻地去理解它的内涵,学生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是作者艺术匠心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母亲疼惜孩子同时又希望孩子上进的情感。

4 谜语、对联导入法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猜谜语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幽默的手段,能启迪学生的大脑,开发智力,因此是导入新课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阿炳在1950》一课时,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给你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学生显得很惊奇。笔者就在黑板上写上“沁(打一世界名曲)”。结果学生七嘴八舌,猜了许多,最后还是猜出《二泉映月》。猜完谜语再播放音乐,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5 故事导入法

“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学生喜欢听故事,课堂上用生动的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导入课文,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思考。如教学《背影》前,用“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可用电视剧《丑娘》片段,让学生先感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意义。并因此让学生自己再举一些类似的事例,如孟郊的《游子吟》,有的学生还举自己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6 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是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需解决问题上来。如《桃花源记》,教师可说“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已是家喻户晓,古往今来,许多地理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个陶渊明笔下描写的桃源,并提问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乐衷于寻找陶渊明虚构的也许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并对其产生兴趣呢?”这样学生就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学课文。

7 多媒体导入法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如《纪念白求恩》,可以用投影仪放映《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情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实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以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确实使语文课更具趣味性和直观性。

8 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如《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师先放一段音乐《致爱丽丝》,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完后请学生说说在听这段音乐时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教师接着说:“大家感受到的不尽相同,但我们一旦沉浸于音乐,它便会牵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在声音的世界里》,便是当代作家王蒙在音乐世界里的感悟。”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以上介绍的8种课堂导入法,教师在选取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精心设计,灵活掌握。相信教师若能巧用导入新课的金钥匙,就一定能开启智慧之门,起到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白求恩金钥匙语文课
纪念白求恩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唐冰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