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育才观

2010-02-17 19:22杨思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德育生活学校

杨思曹

1 更新观念

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人类心灵缔造的工程师。教师的观念、思维模式及言行无疑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曾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师有时的几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可以缔造一位天才,甚至也可以扼杀一位天才。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和育人模式,博览群书,制定终身学习计划,汲取新的营养,结合自己的个性,进行酝酿、创新,形成一系列受学生欢迎的切合实际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模式[1]。

2 重视德育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人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各学科积极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2]。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活动提出符合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也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丑、什么是美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荣辱,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扬,更何况是学生呢。故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人人平等,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无论是跟自己关系密切的,还是疏远的;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教师必须用真正的爱去感染每位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崇高与伟大。同时,教师不应只以学生成绩的好坏评价一个学生,更不能体罚成绩差的学生,而应用全面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决不能一刀切,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多表扬他们闪光点,这不仅仅使他们在全体师生面前得到光荣的赞许,而且给他们增加了自信,激起他们身上潜能的火花,使其对学习生活产生乐趣,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4 给予广阔的天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班主任不应该只盯着文化科教育,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具有片面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畸形的,或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渴望自己拥有一片自由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自己活动的空间里不仅不会影响文化科的成绩,反而他们的特长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挥。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而且在活动的实践中智力得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这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仅调节学生的情操,而且利于优化学生学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总之,不懂得休息与活动的教师,也就不懂得教育和管理学生;不懂得休息与活动的学生也是不懂得学习的。故教师应组织不同形式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甜蜜与温馨。

5 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它对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劳动观点的形成、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笔者在思品课的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做家务活》《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这类课文,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有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这些事怎么做,教会学生自我服务,克服依赖父母的习惯,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5.1 课堂调研,了解现状

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笔者对班级55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做了调查,了解学生在家里是否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早晨起床后是否能自己穿衣、叠被,每天能否自觉地刷牙、洗脸、洗手。结果表明,学生在家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上述几项做到的学生不足10名。笔者还对55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整理书包的比赛,结果做得好的仅有5人,一般化的有15人,其他做得较差或很差。

针对学生生活处理能力差这一点,笔者决定在教学中从明确认识入手,再进行实践指导,进而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笔者还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生活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典型化,编成辨析讨论题,使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白道理。辨析讨论题来自学生生活,有的还是学生自己平常表现的写照,所以讨论时,不少学生都能带有真情实感,畅所欲言,在正确与错误行为的比较中提高认识。

5.2 课上实践,指导行为

要使学生生活中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形式中受到激励,增强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自觉性。

5.3 课后检查,养成习惯

平时进行督促检查,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生活中自我服务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1)家庭的督促检查。根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表现,定期填写班级制订的“自我服务能力考查表”。2)通过自己、同学、教师几方面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生活中自我服务能力考查表,定期进行考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实践,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在家里、学校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做事了。经过考查,95%的学生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优秀和良好的成绩。不仅如此,在学校里,班级生活中的保持卫生、整理桌椅、保护桌套等事情,学生抢着做、主动做,而且做得比较好,受到各科任教师的好评。

总之,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育才观都在变化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是一门综合的学问,需要教育工作者实践调研,努力学习中外新的育人知识,自我更新知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才观,为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1]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文质.中国最佳教育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德育生活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生活感悟
学校推介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