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转变

2010-02-17 17:31丛美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5期
关键词:生物课水分成员

丛美娜

1 初识新课改——不识庐山真面目

新课改初期,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各级课改培训,了解到新课改的一些教育理念,但这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一直没有真枪实弹地实践过。与老教材对比,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大篇幅的资料分析、讨论,正文却少了许多,以往“讲拉背”的教学模式在新教材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翻阅新课程标准,也与旧教材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差别。

2 走进新课改——山重水复疑无路

以执教的新教材“藻类植物”一课为例,尽管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也采用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多设疑、多讨论,有些地方还采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辅助,同时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自我感觉设计还不错。满心期待学生会在笔者充满激情的讲解引导下“百家争鸣”,结果却出乎意料:讲着讲着就演变成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气氛并不活跃,甚至有些沉闷。

课改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成长的向导?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新课改的要求。

3 深入新课改——柳暗花明又一村

变!必须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笔者又以“种子的萌发”一节中的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地尝试!

课堂上向学生说明本实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提出简单的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根据准备的现有物品,自选题目、自选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种子萌发的3个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中的一个。接下来就把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猜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只见学生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愁眉紧锁,时而又拨云见雾……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笔者则巡回聆听他们的见解,参与他们的讨论、答疑,给予适当的启发,或为他们加油助威,但决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下面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例,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探究的。“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共7位成员,只见他们个个胸有成竹、自信地走上讲台,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声情并茂地交流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

成员1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成员2 我们作出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成员3 我们准备的材料用具有2个洁净的完全一样的有盖罐头瓶、4张餐巾纸、30粒黄豆种子、清水、2张标签纸。

成员4 我们先将2个罐头瓶分别贴上为1号和2号标签,向每个瓶中放入2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5粒黄豆种子。向1号瓶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2号瓶则不洒水。分别拧紧瓶盖,都置于室温环境中。

成员5 每天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如实记录下来,用于课堂交流。

成员6 我们小组预期的实验结果是1号瓶内的种子萌发了,而2号瓶内的种子没有萌发。

成员7 如果实验结果与我们预测的一致,那就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即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请大家对我们小组的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就是这样简单,学生就将生物学科最重要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出来,结果实在出人意料。而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纷纷登台展示“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后归纳全班预期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的结论。

在各小组展示完各自的探究方案后,学生中的“问题小组”将收集到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这样就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既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和分享,又学会了谅解和包容;既启迪了思维,又发展了个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已成为新课改教学的一大特色,除了课本原有的实验外,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增设一些课后小实验,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物课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也必将经过荆棘满布的道路。加大对生物课的科学审视和理性思考,辩证地理解生物课的作用和发展过程,对生物课的开展大有裨益。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拓展新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改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猜你喜欢
生物课水分成员
叶子会释出水分吗?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减盐不如减水分
生物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