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告别乏味的信息技术课堂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李婧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5.073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已作为必修课并且学科技术发展迅速,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中渗透游戏比赛,能够使学生精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上机操作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速度以及团队精神。再加上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相对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具有很浓厚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对电脑中的游戏感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乐于游戏的心境,把极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带进课堂,创造轻松的游戏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领略到知识技能。但是游戏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很喜欢电脑网络中的游戏,比如男生喜欢射击类,女生喜欢角色扮演类。教师要善于把一些只为娱乐目的的游戏慢慢地过渡到带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从而为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在课外给学生经常讲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带来危害的小故事,让学生知道网络游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游戏教学充满趣味,让学生有娱乐的情绪体验,又要借助游戏教学有效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生理、心理和智能的发展。游戏教学还得从游戏着手,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进行挑战。如在打字教学时,许多教师会引入某著名打字软件,学生对于软件中的游戏很感兴趣。但由于学生的水平还处在基础阶段,他们的技术根本无法体验游戏中过五关的乐趣,为了完成游戏往往对着键盘乱按。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让学生从基础指法练起,让学生重点练习指法,而不是速度,让学生树立信心。利用这些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练习指法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练习和巩固鼠标的基本操作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好玩的天性,笔者从游戏入手,从网上选择一些既简单又有趣的鼠标游戏,每一个游戏都能帮助学生练习鼠标的一种基本操作,如练习鼠标的指向(移动)操作、单击操作。笔者简单介绍鼠标的操作要领之后,鼠标的基本操作也就在学生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被掌握了,并且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很快就提高了操作的熟悉程度。
事实证明,将教学形式尽量变为游戏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某多媒体软件时,有的学生进入编辑界面后找不到“工具箱”或“工具盒”。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说“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不好”,然后快速打开“查看”菜单将“工具箱”隐藏起来,再请学生观察什么不见了。学生对这个“魔术”很感兴趣,通过学变“魔术”,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并在操作中发现在“查看”菜单里的操作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很多学生主动要求给大家表演“魔术”,如怎样将“颜料盒”变出来,因为感兴趣,所以很自然就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术语在学习之初很难被学生记住,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同时,具有较强交互性、趣味性及挑战性的游戏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在教学练习PPT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时,让学生利用PPT软件自己制作小游戏,利用制作游戏的过程来掌握PPT超链接的有关操作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那么学生在制作游戏前必须分析和游戏有关的几个问题:这个游戏需要多少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分别是什么内容?每张幻灯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等等。然后进入游戏制作阶段,学生会考虑游戏的布局,每条线条的作用,放在什么位置,各种按钮的布局,等等。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收获。如果整个制作过程相对比较顺利,学生就会进入游戏测试阶段,小组成员通过交流探讨技术上的要求,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合作的愉快。最后利用本组制作的游戏和其他小组制作的游戏进行交流,在测试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小组内的合作意识也在游戏的制作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