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技职教育发展历程的探析
吕鑫祥在 《机械职业教育》2010年第9期中撰文,对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析。作者认为,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持续发展、技职体系的不断完善两个方面。
台湾技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有四个阶段:①上世纪50年代前是台湾技职教育的初期发展阶段,当时台湾的产业政策是以农业为主,技职教育采用的是知识中心型课程模式。②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台湾技职教育引进美国的单位职类课程模式。③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经济持续增长,科技高速发展,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在美国帮助下实施职业群集课程模式。④信息时代来临后,台湾技职教育更关注人的应变、生存和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台湾技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新趋势与国际发展新趋势是一致的。
台湾地区技职体系的发展历程是:①上世纪50年代前,台湾产业政策以发展农业为主,举办了初中教育阶段的初级农业职业学校;②50年代以后,台湾逐步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这促使高中教育阶段的高级职业学校数量快速增长,并逐步停办初级职业学校。③6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加速发展外向型工业,工业需要更高层级的技术人才,于是在大力发展高级职业学校的同时,也注重高等专科层次的技职教育的发展。④70年代初,世界能源危机给台湾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促使台湾教育部门控制高等专科学校增长,组建本科技职院校。这样,台湾地区就形成了完整的技职体系,并由台湾教育部门技职司统一管理。
作者认为,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历程至少有以下两点给我们以启示:①技术人力结构层次清晰、职责明确,其技职教育体系是在技术人力结构的基础上相应地完善起来的;②台湾的技术人力结构中,有工业技术师和工程师两种技术人力,这促进了工业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