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央儿
所谓创业,其实质是一种自谋职业的活动,是人们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结合创业者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创造出新业绩、新岗位的过程。而创业教育的内涵,则是指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人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等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鼓励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或毕业后自主创业,安居乐业,建功立业。[1]具体而言,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创业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创业心理素质,这里尤其强调创业者的心理素质。这里所说的创业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特征。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是普通高中的二、三流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心理素质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稳重等,而这些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开展存在着较大的阻碍。创业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练,需要经历许多的困难。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必须正视自己的现状,抱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充满必胜的信念;而且必须具有承受比常人更多磨练的心理素质,并且能够从容应对环境的变化。[2]
所谓创业意识,是指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内容的,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种种行为起推动作用的个体意识倾向。[3]多年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固定思维“找工作就找铁饭碗”,而“铁饭碗”对应的工作有公务员、教师等,更多的倾向于“收入高、工作轻”的工作目标,最好能当公务员。以确保自己“旱涝保收”,而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在他们心目中处于次要地位。就目前而言,有部分学生的“等(等待国家安排就业)、靠(靠关系找工作)、要(向家长要钱、要工作)”思想仍十分严重,到头来只会失去自主创业的良机。因此,创业教育必须走进高职院校课堂,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要变过去的被动就业为现在的主动创业,树立创业目标和创业追求,将自己的知识、兴趣、技能和信念等方面结合起来并理论联系实际,走自主创业之路。
这里所说的创业知识是指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它是由多个知识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其内容涉及到逻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法学、金融学、管理学、营销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涵盖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技能课、综合课、实践课等所需要的各种社会学知识和应用能力。毕业生要创业必须要有扎实的创业知识做基础,因此,在创业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应渗透到各门课程,同时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又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使学生在创业时具备必要的创业知识。
创业能力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表现,它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创业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其中,专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即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实践方法;社会能力则是创业成功的核心,主要是讲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4]
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就国外而言,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这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上。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开始相对较晚,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清华大学,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在本科院校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但在高职院校开始较晚。[5]就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创业报告增多,但创业教学滞后。全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近几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报告,创业报告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母校的成功毕业生,二类是本地优秀企业家,三类是基层的创业者,四类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他们所组织的每一场创业报告会,现场都非常火爆,互动场面也振奋人心,但由于这种情绪化的报告所产生的影响一般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维持不了多久。与创业报告的火爆相比,创业教学却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因为要涉及到课程改革、内容修订、教学计划和课时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就目前而言,创业教学还未能登上高职院校的“高雅之堂”。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其创业教育课仅停留在就业指导阶段,所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都只是围绕就业而进行。
2.创业竞赛火爆,但创业指导缺乏。自从清华大学在1998年举办全国高校首次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可谓此起彼伏,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更是日渐盛行。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与开展借用的是风险投资的运行模式,首先组建一支有激情的创业团队,递交一份有新意的创业计划书,然后通过书面评审、学生自述、公开答辩、终评审核等方式评出各层次的奖项。创业计划竞赛自开展以来,日渐受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欢迎,竞赛作品也越来越多。但与创业火爆竞赛相比,创业指导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创业计划不符合实际,创业对象、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创业过程急于求成等。笔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创业计划竞赛背后缺乏过程指导,学生对计划要素了解不全;二是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致使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对创业指导望而却步。
3.创业意向浓厚,但创业体制不全。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想了解创业知识的人是越来越多,想实践创业内容的人数也逐年攀升,不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学校周边,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高职生创业的身影。但就创业的目的而言,每个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把创业当作一种实践锻炼,有的学生则把创业当作是就业的“前奏”,还有的学生把创业当作是生活费的来源……。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学生在校创业或毕业之后立即创业的人数还不到5%。而笔者对浙江部分高校1500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最后实施创业的不足8%,可谓创业意向浓厚,但创业实践不足。高职学生的调查结果也跟这个差不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因素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体制还不够健全。首先表现在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领导小组,或者说有领导小组,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表现在许多学生由于资金、场地、人手等问题,不愿到社会上创业,只想在校内创业,而随着高校扩招,学校用房本来就很紧张,能提供给学生的创业场地就很少了。再次表现在高职院校有关学生创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甚至只是一个空架子。[6]学校的意思是:既希望学生自主创业,又不希望他们的创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学费收缴、日正常管理、安全问题等方面,这样一来完善的创业管理体制就成了一句空话。
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它是创业教育开展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与专家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在创业理念、创业方法、创业途径等方面受到更多的喧染,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
2.主题讨论法。主题讨论法是一种现新兴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选定某一创业项目作为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见解,甚至还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演讲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陈词的一种创业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优点在于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探讨,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业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随机应变等能力。
3.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法是一种实践教学法,主要是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针对性调查、访谈、研究等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如何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发挥中的作用,并及时了解某些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并及时做好各种记录。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寻找可以创业的项目和机会。
4.体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首先强调的是角色扮演,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创业中所处的环境与情境,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创业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业内容的体验,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创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实践体验。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模拟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1.开设系统的创业课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对在校生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或者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的学校开设了一些相关的创业课程,但其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把创业课列为选修课,举办一、二次创业讲座等,所传授的创业知识不够全面、不太系统,参与的人数也仅是一些毕业生,参与范围不全面、参与学生不典型。因此,我们高职院校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增加他们的创业知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为他们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在传统就业指导教育课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尤其是注重传授创业所需的社会知识的和培养创业所需的方法和技能。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交和交往》、《社交礼仪》、《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7]
2.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创业教育要想深入人心,除了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指导和实践中注重技能培养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也是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社团刊物、学院报纸、校园广播站、校园橱窗等各种媒体营造创业氛围,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对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历程进行宣传,树立榜样,使在校生感觉到创业成功者就在身边;另一方面对创业欲望强、创业方案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助。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要积极引导学校的各个学生社团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相关活动,如海报宣传活动、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各种活动,并在学校的各个宣传橱窗中张贴创业成功人士的照片和事迹,在各个展板上书写一些鼓励创业、立志成才的名言锦句,并邀请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先进来学院传经送宝等,采取多种途径在校园内外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3.制订科学的创业规划。创业项目有没有实施的价值,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如何,需要有一份详尽的创业规划。所谓创业规划是指在创业过程中,由创业者拟定一份书面的创业计划书,其内容主要包括成立一个新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条件,项目实施所需考虑的内外部要素,以及项目实施的相应措施等。只有事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规划,创业过程才能经得起外界的考验,并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创业过程,使创业项目取得成功。科学合理的创业规划,可以让学生对创业项目有个客观的认识、整体的概念和总体的思路。反之,盲目的创业规划活动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4.开展各类创业实践。再好的创业理论,如果不经过实践来检验,那一切的创业活动都将是空谈。学生创业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业实践。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应有的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创业意志,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获得相应的创业经验。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证性的社会调查,真正了解一个成功企业所要经历的创业过程、经营方向、经营状况、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带领学生参观人力市场、工商、税务、办证、银行、保险等相关部门了解人才招聘的方法和流程,业务的处理程序等。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并且为今后创业活动的成功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5.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除了上述的主要方法外,笔者认为在社会上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很不方便,而且还要经常求去人家,倒不如以学校为中心,在学校校内或单位周边设立一些在校生创业实践基地。笔者认为创业基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设立的模拟实训基地;另一种是学校自己创办的生产经营场所,如校办企业、校办工厂、校办附属机构等。创业基地建立后,要多让学生定期到这些场所进行见习实训,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熟悉工厂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环节,了解产品性能和特点,这样可以为今后学生制订创业规划和开展创业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8]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创新人格;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紧张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要充分职业教育优势,在校时就给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就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就使学生拥有创业技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2][3]李涛,刘明永.论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探索,2009(08).
[4]夏春雨.大学生创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06).
[5]任湘,夏金星等.浅谈创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9(01).
[6]张项民.论创业教育的耦合性和兼容性[J].中州学刊,2008(04).
[7]钱强.当前高校创业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06).
[8]刘帆,徐林,刘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