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霞 陈兰荣
高职生也是国家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高度重视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变革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纳入社会现实背景下运作,运用社会学的视角解读高职生的思想、行为问题。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已将社会学基本框架、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虽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其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不仅研究内容有部分的重合,研究方法也有共同之处。并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是主要的、全面的和决定性的。因此,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思维来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的其他系统相联系,是一种关系中存在的状态。离开社会谈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高职院校本身就在社会环境中运作,高职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社会人”。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各类媒体、各种社团、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包括旅游、休闲都已成为高职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渠道。由于高职生的社会实践和经验不足,其鉴别能力有限,选择能力欠缺,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往往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最关键的是自己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包括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对高职生的心理、思想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并且我们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特殊的时代,学校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之中,学生也不能不受到各种知识和各种思想观念“爆炸当量”的感染。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高职生的思维越来越务实,对于课堂上老师的空洞单调乏味的连篇说教,他们不屑一顾,毫无兴趣,甚至课堂上与老师发生冲突。在价值取向上,高职生往往明显的表现出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高消费;上进心不强;甚至有些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习惯了“吃要美味、穿要漂亮、住要宽敞、用要高档”的生活,浮现出拜金主义思想,形成了他们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财富”的价值取向。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总是想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面对这一矛盾,要想卓有成效的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感慨其“难”。
事实已经证明,社会因素对高职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日益深入,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校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也要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从历时态看,思想政治工作难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突出,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所谓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1]社会变迁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以适应高职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无法适应社会变迁的挑战。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人们的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直接影响着当代高职生。社会变革唤醒了他们的现代意识,现在高职生已不是空谈理想的一代。他们的金钱观念,实用意识大大强化了;竞争、进取、效率、富裕、自强自立的文化价值观得到充分肯定;他们注重实效,凡事都希望得到实际的效果,这种价值观取向导致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高职生价值观的这种世俗化特征,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社会的变革、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个人的思想状况等等都是影响高职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因素。近二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急剧的转型过程,这种过程必将对这一时代高职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效应。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一齐压缩到被称为“天之骄子”的高职生的价值观结构中去。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建构的,人不断地产生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也不断地产生着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平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并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二者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最后,社会学视野的特点在于社会学的反思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依靠常识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凭主观经验,按照传统做法,不深思熟虑,更不善于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去分析和引领高职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难以创新,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难以取得实效的“症结”所在。
进行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如:说服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单一灌输法等等,很少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去关注高职生的兴趣所在和实际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教育部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类最感兴趣。调查显示,99.1%的学生对国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99.0%和98.4%的学生对国家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的工作表示 “非常满意”或 “满意”;94.0%和93.7%的学生对国家在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处理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方面的有力领导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今年,高校学生对国家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为84.8%;而在2004年调查中,高校学生认为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成绩显著”或“较有成绩”的为42.0%。[3]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引导远未专业化,未能充分有效地就高职生感兴趣、有困惑的社会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理性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
高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也已基本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在高职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生社会化不仅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表现为服务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过程。据笔者了解,高职生十分热爱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暑假时期很多学生不回家,而是结集一起到某地进行社会实践。他们渴望成熟、希望了解社会、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而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具备的广泛参与性、自愿性和实践性特征,已成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既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又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达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有效的促进了高职生的社会化,为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打下了基础。
高职生是走在社会潮流前列的一个群体,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热情和激情,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敏感,但又容易冲动,处理问题不能冷静沉着,容易被煽动,往往爱走极端。近年来,高职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高职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尤其贫困高职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解决高职生的实际问题,不仅难有说服力,而且也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新认识就是 “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从高职生的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满足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合理需要。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自他们进入大学校园的门槛起,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就绝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在当前社会变迁过程中,要着眼于吸收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家庭、学校、传媒、社会相互结合的“一体化育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制,确保高职生在理论上、思想上、行动上和情感上都实现科学发展。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根深蒂固,甚至贯穿其整个人生。尽管高职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远没有中小学阶段那样明显和直接,高职生的生活空间更是突破了家庭,但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要成型却未完全定型、人格基本独立经济却仍未自立的在校高职生来说,面对一些难以抉择的问题时,如就业、婚姻,更倾向于征求和听取家长的意见。尤其在今天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不及家庭的影响力。甚至出现令人无奈的情况,高职生在学校接受教师正面教育一周,出校门后却被社会因素或家庭因素瞬时瓦解了,其教育效果往往是“5<2”,即五天学校教育的成果不及两天双休日的社会教育或家庭教育。此外,家庭氛围的熏陶仍然是影响高职生思想品质塑造的重要因素。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95.0%的高职生最为感激的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家庭教育(既有的和现时的)作用显然是明智的。
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以其他形式为辅来进行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付诸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付诸实践,要搞好案例式教学。研究性教学侧重于理论研究,课堂案例教学则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风险与当代高职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理论难点问题相结合,选择高职生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金融危机问题及汶川赈灾问题等进行案例教学,事例鲜活生动,学生很感兴趣,参与踊跃,教学效果才会比较好。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付诸实践,要用好社会资源教学。重视引导高职生积极参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一是不断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他们了解家乡,了解社会;和某个优秀企业签订实践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调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定期组织高职生参观学习,使广高职生在社会中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二是把高职生放到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中,让他们承担义务和责任。如在去年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广高职生踊跃献血、捐款、志愿服务,履行了自己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都将有力地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时代信息化的今天,高职生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日益深入、频繁和广泛。现实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影响着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发展。“好汁才能泡出好菜”。社会就好比一个泡菜坛子,人文环境就是泡菜水,泡出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对于社会而言,文化就是泡菜汁,而社会精神则是这汁里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个社会的旗帜与品牌。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传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引导高职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在社会生活中锤炼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佚名.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N].光明日报,2009-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