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成就高效课堂

2010-02-17 14:20:20孟庆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2期
关键词:笔者探究思维

孟庆艳

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实现它,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人的主体地位获得的过程,是通过外化的“教”转变为内化的“学”的不断自我规范、自主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近年来,笔者着力探究并积极开展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境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掌握的问题或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如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笔者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又如在引进三角知识时,让学生亲自设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在讲“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时,让学生动手画画、猜猜,再让他们归纳“结论”,讲讲、证证。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笔者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们的思维火花也被点燃,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

2 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学生自己也可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学说认为:“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她对传统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尖锐的抨击,认为“纪律则是通过自由而来”。的确,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笔者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如出示是非题: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笔者先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然后用手势作出判断。笔者不直接分析或简单宣布答案,而是请小组内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互相辩论,互相说服对方,然后再一次手势判断,最后请学生说明思路。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实践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教师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练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比如在数学活动课“求六面体表面面积和体积”上,大部分课堂时间全由学生“动”,六面体是由学生折出来的,表面积是由学生用各种方法测出来的,体积也是由学生通过实验用各种方法量出来的,整节课没有人不动、不说、不算。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下课了还感到余兴未消。这样,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自我设计、自我活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找到用武之地。

4 巧设分层练习,深化学生自主探究

分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深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确实,课堂分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围绕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能力从多角度、全方位设置几组强化练习题,包括引申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发展求异思维。以起点低、解法多、能体现不同思维层次的练习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成功。又包括思考性练习,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使自主探究精神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由过去学习单纯的文化知识变为能自主地学习,拓宽了学习领域,尝试从生活、从周围去挖掘数学问题,并初步掌握一定的探究技巧,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特别是那些原先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能改变学习态度,变得爱发问。

猜你喜欢
笔者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