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307 云南省干部疗养院 程海龙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好发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右手较多。可单发于一指,亦可多发于数指,后者约占20%。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且日趋加重[1]。患者常因掌指关节疼痛、闭锁而导致活动受限。我采用小针刀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1例;年龄36~61岁;病史3个月~2.5年;患病部位:拇指21例,食指8例,中指15例,环指3例,小指1例,多发3例;症状为单纯疼痛及弹响者32例,出现交锁征者19例。本组全部病例都曾做过针灸或局部封闭治疗,均复发。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对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有手部劳损病史;手指活动不灵活,局限性酸痛,晨起或劳累后症状明显;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结节,指伸屈活动困难,有弹响或交锁现象。
患者手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并在腕下垫一小脉枕,选择压痛点,用1%甲紫液标记,常规消毒,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2 mL加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在标记处打一皮丘,剩余药物推入腱鞘内。针刀操作严格按照“四步进针刀法和针刀手术法”[3]进行,在标记处进针,刀口线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体垂直于掌面刺入,避开肌腱刺达骨面,对粘连疤痕形成的软组织进行纵行疏通剥离,若有硬结则用切开剥离,操作时对较大的硬结,术者左手拇指固定住硬结,针刀线不变,在硬结上切1~3刀,之后,将针刀上提至皮下、鞘状韧带的表面,轻轻下切,有韧带被切断的突破感,再重复上述动作1~3次,至手指伸屈自如、没有弹响为止。出针后用创可贴覆盖创口,并压迫止血。嘱患者次日做手指屈伸活动,1个月内避免手工劳动。
以上所有病例7 d治疗1次,共治疗1~3次,治疗后随访4个月,再统计疗效。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指掌侧部无肿痛,无压痛,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声及交锁现象;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声,但无交锁现象;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结果 全部患者经治疗后手指活动正常,均无发生感染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其中28例1次治愈,13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经3次治疗后好转3例,2例复发(这2例都在随访期间反复从事石匠的工作),症状无改善。本组临床治愈率90.2%,总有效率96.1%。
屈指肌腱纤维鞘是由掌侧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管道,附着于指骨关节囊的两侧,对肌腱起着固定和润滑作用。因此在这里腱鞘和骨形成了弹性极小的骨纤维管道,而在掌指关节移行处指屈肌腱鞘增厚是最明显的,当掌指关节长期过度屈伸活动时,深、浅屈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或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纤维鞘管受硬物与掌骨头挤压而导致肌腱及鞘管慢性劳损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形成鞘管水肿,继而纤维化,鞘管增厚,管腔形成环形狭窄,病变处肌腱呈梭形膨大,且被狭窄的腱鞘嵌顿,当手指主动或被动屈伸时就会产生疼痛、弹响和交锁现象。对屈指肌腱鞘炎的治疗不外乎就是保守和手术治疗,在临床中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并以局部封闭治疗为多,对病程较长、症状较重、保守治疗作用欠佳时,方才行腱鞘切除术,但是绝大多数患者不易接受。近几年来,随着小针刀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推广,更多的人认识到小针刀疗法是介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闭合性微创手术方法,以其损伤小、操作简便、易开展、治疗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屈指肌腱损伤后,引起粘连、疤痕和挛缩,造成局部动态平衡失调[3],而产生手掌指关节疼痛、手指伸屈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根据上述理论和手掌指关节处组织解剖学特点,屈指肌腱鞘损伤主要在肌腱滑液鞘,针刀治疗主要是将此纤维鞘内的粘连松解,疤痕刮除,使手指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就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我认为,在术中,针刀治疗此病最根本的关键点就在于能否正确地按“四步进针刀法和针刀手术方法”进行操作,这将关系到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成败。从以上的疗效观察中可以看出,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是肯定的,且治疗彻底,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戴闽,主编.实用骨科疼痛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1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
[3]朱汉章,主编.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