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慧
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
刘颖慧
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教师要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而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大多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诱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备课组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向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
备课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1)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2)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选用不同的标准,从而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将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盘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物质基础。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总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然后评比,看谁做得最好。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高级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