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0-02-17 12:27杜本霞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老狼小红帽入口

杜本霞

(江都市昭关小学,江苏 江都 225263)

新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探索出新知识。但凡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地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和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忘我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低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中怎样调动学生,使他们能进入最佳的学习态度?针对小孩子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给予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如动手操作、游戏、参与到情境中去等等。这样一来,使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悟。

一、动手操作,放飞思维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为丰富的表象,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苏教版数学第三册,学完1~6的乘法口诀后,在教学除法平均分时,有这么一道题:你会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吗?先分一分,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教师没有给学生固定的模式:如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而是把问题抛出去,让学生放飞思维,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个小组的同学通过摆一摆,发现有多种摆法,经过讨论交流有以下六种不同的分法:①每2根一份,平均分成了6份;②每6根一份,平均分成了2份;③每3根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④每4根一份,平均分成了3份;⑤每1根一份,平均分成了12份;⑥每12根一份,分成了1份。“哇,小朋友们,你们太厉害了,说出了这么多的分法,有的是我们学过的,有的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但你们也想到了,真了不起。”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首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对前面的乘法口诀运用得比较好。特别是对后两种答案,更是给予了表扬,虽然没有学过,但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学生自己探究出了答案。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如图:

○○○○ ○○○○ ○○○○ ○○○

我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知道有3个4和1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把它们合起来,可以列式为:4×3+3=15;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想另一种解法,如果把最后一份再加一个圆片,就变成了几个4?列好算式后还要把加上的圆片再减去。学生对4×4-1=15这道算式就能迎刃而解了。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两种不同的算法。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既直观形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在积极的思考中也利于学生掌握新知,从而学习数学的信心就更足了。

三、课中穿插,加强记忆

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课中有些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进行游戏“老狼和小红帽”。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

如:请10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就说:3点了!10个学生每3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0÷3=3(组)……1(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这样,教室立即活跃起来,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开动思维机器,处于思维振奋阶段。苏教版数学第一册学习认数(一)时,如教学“几和第几”时,由于“基数、序数”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两个新知识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扮作老爷爷、小朋友、阿姨演示排队买票,学生可能会说戴帽子的小男孩从前往后数排在第2个,从后往前数排在第4个。……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实际。从而将抽象的基数、序数概念渗透到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便于理解,乐于接受。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家庭妈妈带两个孩子;2号家庭,爸爸、妈妈带了一个小孩。这两个家庭各应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学生经过讨论、列式、计算、比较,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的小朋友说:1号家庭从A入口进入需要的钱是4+2×2=8(元),从B入口进入需要的钱是3×3=9(元),因此从A入口进入省钱。有的小朋友说:2号家庭从A入口进入需要的钱是4×2+3=11(元),从B入口进入需要的钱是3×3=9(元),因此从B入口进入省钱。还有的小朋友说,把大人和小孩分散进公园,这样更省钱。1号家庭妈妈从B入口进入,小孩从A入口进入,则需要的钱是3+2×2=7(元);2号家庭大人从B入口进入,小孩从A入口,则需要的钱是3×2+2=8(元)。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他们在现实的情形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才能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在新课标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效果是事倍而功半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尽力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来满足学生不断学习的需要。课堂上教师就要做到敢于“放”,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同时又获得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参与学习。参与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有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课堂中,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参与、去感受,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猜你喜欢
老狼小红帽入口
吓走老狼的“A”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老狼,几点了?”
秘密入口
老狼的化装舞会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把小红帽吐出来
小红帽
寻找小红帽